<p> 法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南北朝,属于佛教禅宗道场,当属鲁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梵刹。古寺坐落在嘉祥县城南8公里,青山之阳,焦山之阴,依山而建,群山拱环,别是乾坤,为青山南麓最幽绝处。寺院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历经沧桑,几经兴衰,一直香火不断,影响颇广。相伴千年岁月的辉煌历史,法云寺道德远播,在民众的心目中,它不但能给百姓消灾免疫,而且每至干旱之年求神祈雨,这时,便从发云寺山弯里飘出片片云朵,如纱如棉,如丝如绸,姗姗而来,不日便普降甘露,甚至阴雨连绵,连月不开,民间流传着“天下神,数发云"谓之"发云寺"。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发云寺正殿碑称:“夫邑以南有寺曰发云寺,繇梁秀洎今阅千祀馀矣,其间墉址壮伟像塑古异,无容缓颊谭已试掇其胜……”。清朝康熙十一年(1671年),重修发云寺,更加开拓道场。</p><p> </p> <p>由于历史原因,寺院曾毁于一旦。随着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2002年县医院退休职工李中英老居士以74岁高龄,不顾年迈发心恢复寺院。在当地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于2004年恭请了原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长老主持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典礼。 </p><p> </p><p> </p><p> </p> <p> 大雄宝殿,建筑古朴,宏伟壮观。殿堂内供养的三世佛、十八罗汉、海岛观音等,共28尊佛像均属缅甸玉石雕像,其形态各异、神采奕奕,是目前中国数量最多的玉佛寺院。</p> <p> 2013年4月由济宁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与青岛市宗教局、佛教协会协商后,请原青岛湛山寺副寺妙谛法师来此筹建明哲长老舍利塔,并住持法云寺。法师来后秉承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组建僧团,并不断扩建道场11处,并发起成立了嘉祥县佛教协会和弘济功德会。13年隆重举行了“明哲长老舍利塔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来自国内以及港台共36位高僧大德参加,盛况空前。并分别在13年、15年、17年三次传授在家菩萨戒。分别在15年、18年启建首届护国息灾“水陆空大斋胜会”和“华严胜会”大型佛事活动。</p><p> !</p> <p>寺中素有的明心达性,志趣高远,平凡而脱俗的气宇,在广大佛教信众乃至游人的心中更添了几多神秘、向往和崇敬</p> <p>法云寺的初夏是美丽的。夏日的清晨,晨钟响起,悦耳悠然的鸟鸣声伴随着低沉悠扬的诵经声,让一切纷繁悄悄散尽。站在山顶上,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俯瞰着青山绿树中的法云寺,那橘黄色的墙壁,砖红色的殿脊,青绿色的树木,全都沐浴在渐渐升起的朝霞之中。想起妙谛法师的愿景要秉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将法云寺建设成为爱国爱教、道风纯正、戒律严谨、学修并重的“人间佛教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