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甑岩野游记

新视界

<p class="ql-block">  应高中老同学肖新建邀请,古田一中73届学工班同学一行20人,6月13日在古田凤都镇石峰村石饭甑山庄小聚。14日上午,大家一起攀登饭甑岩。</p> <p class="ql-block">  饭甑岩位于石峰村后塘自然村,海拔1400多米,奇石遍布,千姿百态,属花岗岩石蛋地貌。除了远近闻名的石饭甑,该景点还有石桌、石洞、石人、石马、石箭、石鸡、石棺、石船、石玲珰等自然景观,形象逼真,巧夺天工,带给游客无限情趣。当地流传的“哑巴帝造反夺江山”的传说故事,更给游客留下无尽遐想,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p> <p>  </p><p> 后塘离我们住的石饭甑山庄只约一公里路程。在后塘攀登饭甑岩,有两条路:一条老路,从村西头蟠桃石左后的台阶往上走,到山顶约需一小时。一条新路,可坐车顺着后塘村东头小溪边一条新建的水泥机耕路到半山腰,再攀爬约20分钟即可到达山顶。肖新建同学担心大家太累了,安排了三辆车让大家走新路。但车开出水泥机耕路不到百米,被一辆停在一边的三轮摩托车拦住了,以致我们的车只有第一辆车身小勉强过去,后面两辆车只好折返,人下车顺着机耕路步行上山。</p> <p>  车开到这里,约5分钟时间,步行上来的,约15分钟。</p> <p>  此处再往上,都是林中小路,完全靠步行。这时,我们发现有条正在施工中的上山的石阶路,高兴极了。据说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林中羊肠小道。</p> <p> 顺着石阶,走着走着,我们的队伍出现了分化。走在最前头的两个同学,大约只用了15分钟到达石阶最高处,有的走走停停花了约半小时,还有几个同学感到身体不适,半途打了退堂鼓。</p> <p>  石阶路的最高处。</p> <p>  走出石阶时,和我一起的有5个同学,都是第一次来。我们钻进靠近山顶的一片茂密的杂木林,寻找继续登顶的路。</p> <p>  找来找来,其实根本就找不到一条明确的路。因为是新路,路还沒被人完全踏出来啊。我们只能细心寻找有人走过痕迹的地方前行。这时,头顶上传来走在前面两位同学的呼喊声:哎,我们已经来到饭甑盖上啦(我们此行的主要目标景点石饭甑)。但抬头往上看,除了树木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大声询问怎么走,但没有回应。因为他们在悬岩顶,我们在接近悬岩底处,相隔可能有上百米,我们能听到他们高处的呼唤,他们却不容易听到我们低处的回应。我们寻思,直着往上走肯定上不了悬岩顶,于是斜着继续前进,终于找到接近山顶的一条老路。</p> <p>  然而,老路也不都是好走的。这段路不在林下,却在杂草中,荆棘多,非常陡,迂回曲折。我走在五个人中间,边走边拍照,几分钟后,抬头看前面两个同学不见踪影,往后瞧“紫罗兰"丢队了(古田民间有个习俗,在深山老林,不能大声呼叫人的真名,所以我们一路都用微信昵称和读书时的绰号叫唤)。和我走在一起的“君子兰"这时连续喊了几声“紫罗兰”,听不到回应后,打住脚步,让我继续前进,她在后面等着。</p> <p>  有几步,人要在悬岩上攀爬。</p> <p> 在这里,当我就差十几米要赶上走在前面的两位同学时,而他们却转身告诉我,前方已无路可走。</p><p> “前面穿黄衣服的是哪位?往这边走",这时我的右侧草木丛中传来呼唤声。原来最早登上“饭甑盖"的巧兰同学,见我们迟迟未到,回头接应来了。此处草木比人还高,她看不到我的头和脚,却发现了我穿得桔黄色的衬衫。</p><p> 这时我低头看脚下,原来我是站在两条小路的岔口上。上“饭甑盖”不能再往前,必须往右侧小路走。这条路两旁草木有两米高,还要朝低处走一段再往上攀爬,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难怪我在美篇上看过一篇图文,一行人来登饭甑岩,主要目的看石饭甑,结果拍了很多石怪、石洞、石缝,却没有在近处拍的石饭甑,可见他们到了山顶没有找到石饭甑。</p> <p>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饭甑岩的“生命之根"?饭甑岩没有开发,所有景物都没有标志,实属野景,但它绝对象"生命之根",就连细微之处都那样的唯妙唯肖!让人看了脸红。这根石柱,实有十几米高,四周被草木遮挡,可惜我站在高处往下拍,把它拍短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了石饭甑旁! </p><p class="ql-block"> 石饭甑,高10多米,直径约5米。传说它可供十万大军就餐。</p> <p>  石饭桌,面积约100平方平,一面紧靠石饭甑,三面凌空。</p> <p class="ql-block">  石饭甑、石饭桌是饭甑岩经典景观。一旁林立的几根大石柱,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山顶,令人打开想像的翅膀,去猜测天地造物的寓意。听村民说附近森林中还有上百块奇形怪状的大小石头,遗憾我们这一次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去欣赏。</p> <p>  沐千年风雨、历百代沧桑的饭甑岩,也见证了革命战争血雨腥风的艰苦历程。我与肖新建、周平三位学工班同学的父亲,都曾是饭甑岩上的游击队战士。那是1947年春,中共福建省委党代会在黄连坡、际面、石饭甑、半山、六库等地不断周转,连续召开了58天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中共七大精神,总结福建省委九年来坚持革命斗争的经验,并根据中央的要求,省委改称为中共闽浙赣边区党委(后为中共闽浙赣省委)。我们的父辈当时都是会议的秘密带路、后勤服务和保卫者。其间,会议在肖新建同学老家饭甑岩脚下的半山村就开了三十多天。饭甑岩以其易守难攻的游击战略地位,加之古田游击干部组织有方、当地群众配合机智勇敢,此后渐而成为革命的摇篮,为彻底推翻地方反动势力、打倒土豪劣绅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饭甑岩附近确认为老区基点村的有:石峰、后塘、碓垅头、石门、田螺谷、水尾洋、半山、长坑、石坑等;认定革命烈士20多人,游击队员、地下交通员、接头户300多人。古田革命老妈妈雷凑使(肖新建同学的奶奶)就是饭甑岩下的半山村人。</p><p> 此时此刻,我站在山顶,抚今追昔,心潮澎湃。</p> <p>  第一个登上山顶的男同学。</p> <p>  第一个登上山顶的女同学。</p> <p>  我拿了个“铜牌"。</p> <p>  在接近岩底没有明显的路的那段路上,这五位同学走错了方向。最后,由最早登顶的巧兰同学,返回岩底把他们带上石饭甑。</p> <p>  登顶者合影。由于沒带三角架,由程耀明同学来为大家拍摄这张合影,所以他没进合影中。</p> <p>  10:15分,我们开始下山。</p> <p>  上山下山,路边林间,随处可见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p> <p>  我们本想原路返回。但由于上山时岩底那段路程沒有明显的路,竟不知道从那里拐进原路。发现错过时已经走下半山腰了,只好改变主意继续下行,从村里人介绍的旧路下山,等会到后塘村西头蟠桃石处上来接我们的车。</p> <p>  下山路山“君子兰"发现粽叶,顺手采摘起来,说拿回家要包粽子给大家吃。</p> <p>  下山的这条老路,我们足足走了一个小时。比上山时走的新路远很多。</p> <p>  山上随手抓住的蜻蜓。蜻蜓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和水质环境的指示昆虫。蜻蜓多,说明水质环境好。</p> <p>  后塘村燕子特别多。</p> <p>  回家车上,回想登山的情景,有人兴奋的手舞足蹈,开怀大笑,有的坐着一声不吭,少有动作。后者,肯定是累扒了。细想起来,我们这次野游行动有点冒险。我们忘了,大家都是快70岁的人啦!</p><p> 还是忘掉年龄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 <p>  此次石饭甑山庄聚会全体同学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