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南北——王廷胜随部队走过的战斗里程(四)

弘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简历:王廷胜,男,汉族,1931年农历2月25日出生,河北迁安人,1947年10月参军入伍,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54军副参谋长。主要经历:1938年至1941年在八家寨观音庵小学学习;1949年2月在杨柳青45军测绘队学简易测绘;1952年下半年在广东省花县45军速成中学初中学习;1960年下半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情报系速成班学习;1973年8月至1974年6月在北京军政大学师干读书班学习。1940年初至1945年任本村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1947年10月在“保田保家”的号召下,在本村自愿参军于东北联军第8纵队23师侦察连任战士;1949年3月任134师侦察科见习测绘员,12月任测绘员;1951年3月任134师侦察科见习参谋;1952年12月任师侦察科参谋;1953年8月任师侦察科一级参谋(后改为四级参谋营级);1956年8月任师侦察科副科长;1962年7月任401团副参谋长;1963年9月任402团参谋长;1964年5月任402团副团长;1967年7月至1968年10月任重庆市铁路分局军管会副主任;1968年11月任云南保山地区“五七”干校革委会主任;1969年3月任54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 1969年10月任军作训处处长;1970年5 月任161师参谋长;1977年5月任161师副师长;1978年2月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1981年5月任54军副参谋长;1983年5月离休。抗战时参加过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参加了辽沈、天津、衡宝、广西粤桂边等战役,以及广西平而关剿匪战斗;抗美援朝时,1953年6月</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background-color:rgb(0, 35, 58);">参加朝鲜中线夏季反击战,7月</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参加金城反击战役;1958年7月至1961年初参加青海、西藏的兴海、山南、边坝、唐古拉山等平息叛乱战役战斗。曾荣立一小功一次,两小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受军通令嘉奖一次, 被评为师机关先进工作者,获得国家颁发“解放奖章”和</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background-color:rgb(113, 12, 2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章。</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军队服役的37年中,革命立场坚定,忠诚党的事业,作战勇敢,恪尽职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好学进取,遵守纪律。在1982年12月荣幸地参加了全军在京召开的军以上参谋长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陈云、聂帅、徐帅等的接见并一起合影。曾撰写出版《往事回眸》一书,撰写了《参谋生涯的记忆与思考》一书初稿。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中撰写“儿时的记忆,难忘的岁月”一 文,发表在《胜利之光》一书中,还撰写“一张地图的作用”一文,发表在总参测绘局出版的军事测绘回忆录《踏遍神州》第一辑中。王廷胜同志在战火纷飞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在革命斗争中,能认真学习和践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遵守各项政策纪律,一切听从领导指挥,服从组织安排,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共和国立下了功劳。建国后,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为了祖国的强盛和繁荣,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努力作好本职工作。该同志爱赠分明,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善于领会党的各项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各个岗位上都较好的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篇转战南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一、归建驻防四川</b></p><p><br></p> <p><b>1.归建驻防四川南充。</b>1961年5月,134师完成三年多的平叛作战任务,出藏入川,回归54军原建制。师部和401团驻防南充市飞机坝,400团驻大竹,402团驻广安县华莹山猴儿沟下马矿,炮541团驻铜梁。1965年上半年,军、师为解决402团住房问题,团主力( 二营和团炮连在梁平) 从广安县华莹山猴儿沟下马矿,调防至潼南县双江镇。</p> <p><b>①进驻初期生活条件较差。</b>尽管成都军区和军里做了很大努力,由于部队没有生活基础,处于重新安营扎察状态,部队按供应标准限量购买,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机关干部和随军家属、孩子标准低,吃饭成了大问题,不少人得了营养不良症,出现浮肿。</p> <p><b>②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b>为了解决当时的困难,师里决定,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上山开荒种粮,在房前屋后种菜。师机关、400团在云雾山,401团在龙蹄山,402团在梁平飞机场开荒种地,补充不足。我们师机关刚到南充不久,就组织人员上云雾山去摘红果、拣橡子。红果放在大米里当饭吃,吃了也不消化,橡子吃了产生便秘等。师机关还规定了个人的生产任务,记得我们侦察科5个人,每人一年要交300斤蔬菜,在金鱼岭院内划给约5分地,种了牛皮菜、空心菜等,年底全科上交1800多斤,超额完成了任务。</p> <p><b>③首长关心,解决困难。</b>在那困难时期,师首长十分关心下级,千方百计地解决部队困难。如将在青海的牧场牛羊马杀了一些,还组织打猎,将肉烘干发给有病的干部战士和家属。尤其有件很感人的事:有一天,白斌师长到师机关食堂检查伙食,一位家属与师长碰个对面,师长问她吃什么?那位家属将打来的连个油花都不见的一大碗煮牛皮菜给他看并说:“师长,我们就吃这个。”说着刷地两行眼泪掉下来了。师长当时很不是滋味,回去立刻召开常委会,决定将家底拿出一部分,叫管理科甑启凤科长到铜梁县罐头厂买些高价肉罐头发给大家,使干部和家属很受感动。</p> <p><b>④三年自然灾害给部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影响。</b>在经济困难时期,部队也吃了苦头,度过了灾荒,经受了考验。军队尚且如此,人民群众困难更大,吃得苦头更多。好在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一系列方针,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度过了难关。这使我更加体会到毛主席教导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p> <p><b>⑤从机关下部队抓训练,部队年度训练成绩优异。</b>1962年,中南半岛战争乌云密布,东南沿海台湾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形势骤然紧张。因此,部队战备和训练抓得很紧。7 月间,我从师侦察科调401团1营任代理营长,这可能为自己没当过排长、连长、营长“补课”。“八一”前到1营与杨兴隆教导员一起带部队到武胜县兴隆镇进行战备拉练,接着就抓部队战术技术训练。抓了步兵和火器分队训练,重机枪和迫击炮是我钻研的重点,这是向干部和战上学习的好机会。8 月底,宣布了成都军区任命我为团司令部副参谋长的命令,还发了“委任状”。本来是7月签发的,推迟公布使我在“营长”的岗位上多干了几天。到团以后,主要协助副团长王清贤、参谋长赵国斌抓机关部队的战备训练。团长李富元、政委朱志伟他们对我很信任,所以我工作起来很卖力。这个团是个“红军团”,有很好的传统和作风,部队很有朝气,上进心很强,干什么事都不甘落后。1963年年度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p> <p><b>⑥带部队训练太拼命住医院,后升任团参谋长。</b>1963年9月,成都军区决定在401团驻地(南充飞机坝) 进行第一次全区步兵训练大比武,全区28个步兵团都派来代表队参加了射击、刺杀、投弹、障碍等科目比赛,我团各科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军区指示,比武后要参观我团在西山组织的“加强步兵连野战阵地进攻战斗的实弹实兵战术演习”。这个科目是由身经百战,从班、排、连、营长冲杀出来的,很有实战和训练经验,又经军事学院深造的王清贤副团长主要负责,我协助组织实施。因是实弹、实兵演习,炮火准备、开辟通路,以及对碉堡火力点,堑壕内、纵深战斗等,都要实打实炸,这样步炮火力协同,步兵连内各排、班(组) 协同,情况显示人员安全隐蔽等等十分复杂,搞不好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组织工作要非常周密细致。经过一段演练准备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首长和部队的好评。当时由于劳累和紧张,我连续几天高烧不下,仍坚持在演习场上。演习结束后,韦统泰副军长来我家硬催促我去住医院,在医院又高烧了三天(共烧了九天,温度在39至40度之间)。那时年轻,工作积极性很高,真有“拼命三郎”的劲头。在住院期间,9月底师宣布我去402团任参谋长,没几个月(1964年4月) 又改任副团长。</p> <p><b>⑦在402团任职期间,协助抓好训练。</b>402团也是“红军团”,它的前身是抗战时的朱德警卫团。我到团后,主要协助团长张文治抓部队训练。张团长亲自抓五连七班(尖子班) 的战术技术综合训练,并带该连连长张水胜到锦州观摩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经过精益求精的培训,在军、军区比赛中成绩突出,七班被军区推选参加了全军在天水赛区的军事比武,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二等奖。我在华蓥山天池上抓五连“夜老虎”训练时,全连同志刻苦练习夜间射击,取得了全连98人只有1人不及格的优异成绩。</p> <p><b>402团移防双江镇。</b>1965年上半年,军师为解决402团住房问题,团主力( 二营和团炮连在梁平) 从广安县华莹山猴子沟破烂下马工矿里,调防至潼南县双江镇,这里是杨尚昆同志的家乡。</p> <p><b>⑧参加社教团与群众同吃住同劳动,因全国兴起红卫兵运动而提前撤回。</b>1966年下半年,我在402团任副团长率2营和团炮连干部十多人参加梁平县地方社教,任万县社教团副队长,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六个月,因全国兴起红卫兵运动,搞大串联,提前半个月撤出归建。</p> <p><b>目睹重庆学生工人大辩论,闹的不可开交,出动部队解救和支持学生。</b>12月20日经过重庆,看到重大学生和工人纠察队开展大辩论,闹得不可开交。21日回到双江团部,没过几天,因万县市红卫兵小将被围困,孟团长、刘政委、杨副故委、孙参谋长率团主力紧急开赴万县执行任务。我与政治处刘忠山主任率团直和三营在双江留守。</p> <p><b>下公社调研了解情况。</b>刚回到双江不久,一月夺权的风暴在全国各地就开始了。此时,上级指示,部队要对驻地附近社会治安状况注意了解掌握。因此,我就带着政治干事骑马到几个公社,对夺权情况作了一番调查。</p> <p><b>⑨重庆铁路分局参加军管。</b>1967 年上半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全国形势更趋紊乱,群众组织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武斗向全国蔓延。为了不使铁路这一国家经济大动脉瘫痪,中央决定对全国铁路系统实行军事管制。6月20日奉军的命令,我去重庆铁路分局参加军管,与我一起来军管的,还有135师404团田启国副政委,他为主任,我为副主任。经成都军区十天学习,我们各带参谋、干事、助理员机关干部和警卫员,并从全军抽调数十名营连排干部,炮541团重炮营一个轻武器连归我们指挥,于7月1日进驻铁路分局。这天,正是重庆市武斗在嘉陵江大桥上打响了第一枪的日子。</p> <p><b>为保障铁路畅通,加强领导和部队。</b>1967年8月底,随着社会武斗加剧,时有侵害和骚扰铁路运输事件发生。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中央决定加强铁路军管力量。军决定由135师参谋长贾理同志来分局任军管会主任,我任副主任,炮541团副参谋长李焕清同志任铁路公安处军代表,并增派了各站段的军代表数量,403团3营8连、9连分别进驻铁路分局和隆昌站,归军管会指挥。</p> <p><b>⑩在北京聆听周总理教诲,积极促进重庆铁路大联合。</b>1968年1月7日至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由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全国铁路分局军代表、群众组织头头参加的革命大联合会议。我和贾理参谋长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国务院为了巩固铁路军管以来的成果,保障铁路畅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会议自始至终都由总理亲自主持。在主席台就坐的有李富春、李先念、余秋里、温玉成等。</p> <p>1968年11月,与13军军管干部完成交接,结束了在重庆铁路分局军管工作,总计1年4个月。在上级军管会和54军首长的领导下,在军管会党委集体和贾理参谋长直接领导下,在全分局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全体军管官兵,紧密团结,遵守纪律,正确执行党的政策,不畏艰险,忍辱负重,坚守岗位,为保障铁路畅通和维护全路运输秩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移防云南驻守西南边疆</b></p><p><br></p> <p><b>1.部队移防云南。</b>1968年9月,54军移防云南大理,隶属昆明军区。134师驻保山,402团驻芒市。</p> <p><b>2.云南保山地区“五七”干校支“左”。</b>1968年11月,我刚结束在重庆铁路军管回部队,路过已移防到云南保山的师部,师首长当面指示我去保山地区“五七”干校继续支“左”,任革委会主任。我已离开部队一年零四个月了,本想回团干我早已熟悉的工作,既然师里已决定,我也不好讲什么,只有服从组织决定。回芒市团部与家小团聚数日后,带着几位干部和骨干就上任了。</p> <p><b>①从十四军支“左”同志接过工作。</b>我从友邻十四军四十二师支“左”同志手里接过班,在校任革委会副主任的原地委副书记杨善洲同志支持帮助下,根据军、师指示,支左不支派,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坚信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原则,在原有基础上展开工作。</p> <p><b>②保山“五七”干校工作四个月。</b>保山地区“五七”干校,位保山市北二十多公里的一个叫板桥镇西边山脚下,在保山坝子北端。这原是地委专署党校和生产基地,“文革”就将地专机关几百名靠边站的干部集中在这里学习和劳动。其中有地委正副书记、正副专员,地委宣传部姓杨的部长,白族干部,他是《五朵金花》的作者,也在这里。因此,到校伊始从调查研究人手,先找革委会成员座谈,了解在校学员的状况及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到两派(八派和炮派) 群众组织派性很浓,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对不支持自己那派的干部抓住不放。干部中也分两派,大多数虽未公开参加某一派,但也有倾向性。这里地区干部都是很老的同志,大部分是解放时随军挺进大西南或很早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的,也有滇西游击队的老同志,中层以下干部多为土生土长的,真可说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这些干部经受“文革”冲击洗礼,大多数都能正确对待,对闹派性的扯皮拉筋事已产生厌恶,都希望结束这种局面,要求早作结论,回到工作岗位好好工作。于是重点放在解放干部上入手,解决了思想问题,恢复了他们原有的工作。在“五七”干校工作四个多月,一直在师朱志伟副政委任保山地区革委会主任领导下工作。</p> <p><b>3.奉命调军司令部作训处工作,依依不舍。</b>1969年3 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云南保山地区“五七”干校“支左”,突然接到通知,调我到军作训处任副处长,必须在月底前报到,工作由师机要科长李文同志接替了。当时我国与苏联对抗加剧,发生了珍宝岛事件,部队战备紧张。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工作很快地交接完毕,回芒市团部,携家小乘大汽车人走家搬。经保山师部,礼貌地拜会了师里的有关首长。我在这个师已经战斗工作了22年,从没离开过,很有感情,如今离开,真有些依依不舍。</p> <p><b>4.到军作训处开始熟悉机关工作。</b>军司令部作训处是个大处,司令机关俗有以作战为中心之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向苏军学习期间,处长由副参谋长兼职。它平时担负部队战备训练组织实施,战时实施作战组织指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军是诸兵种合成战役的基本单位,工作方式不比师团多实施面对面,而是要用大量文电来完成,纯属机关性质。我虽在师机关呆了很长时间,但是个“武参谋”,带兵打仗不发憷,抓步兵训练也不外行,坐机关我文化低,笔头谈不上,虽说这次调来,是军首长对自己的信任,但个人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还是有点畏难情绪。好在有几位首长曾在134师工作过,对我了解,尤其是作训处的佟俊阁处长是我的老上级,早在1950年底他任通信科长时,负责南宁地区刘圩分片包干剿匪,我在他直接领导指挥下工作几个月。这次调来辅佐他工作,可能也是他推荐的缘故。</p> <p><b>5.在喜洲参与组织营以上干部集训,研究苏军情况。</b>根据友军珍宝岛反击作战经验,军首长决定在喜洲集训营以上干部,研究苏军及其战法,韩怀智军长、董占林副军长亲自上课,叫我介绍苏军编制装备和进攻战术,责成135师在下关组织营野战阵地的实兵实弹示范进攻演习。在这期间虽然工作多任务重,但使我学到不少东西,摸到了作训处的工作规律。</p> <p><b>6.跟着佟处长学习,很快进入情况,掌握了规律。</b>到处之后,佟处长像兄长和老友一样,详细地介绍处里的工作职责范围、重点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处里每位参谋特点及分工。在他的领导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当时因珍宝岛事件,战备任务很重,全军部队分散在滇西广大地区,交通极不方便,要做到一声令下能收得拢,立即行动,需进一步修订收拢机动计划,并检查落实。还有两个边防支队归军指挥,边防事情很多,不能有丝毫马虎。</p> <p><b>7.升任作训处处长,组织部队移防豫北。</b></p><p>10月份,佟调到昆明军区作战部工作,处长的担子交给了我。我注意继承和发扬老处长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方法,在军首长领导下,在齐向阳、刘仁栋两位副处长协助下,他们都曾在本处当过参谋,文化水平高,有经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事共同商量,然后分头去办。不久,组织部队从滇西紧急调豫北担任战略预备队任务。</p> <p><b>8.早有预案,随首长昆明受命,部队按时出发。</b>1969年10月份,我军从滇西紧急调豫北。10月17日早,突然接到昆明军区指示,叫军长、政委务于当日10时赶到祥云机场,军区有专机来接,接受部队行动任务。我和刘仁栋副处长带上部队机动方案资料,同机前往。一下飞机乘车直到军区作战室,军区首长早就在那等候,当即宣布军委命令:54军调豫北,担负战略预备队任务。务于11月15日前全部抵达。并指示韩军长率少数参谋人员即日直飞郑州,接受部署任务。同时要求即日起部队立即收拢,19日全军先遣列车在广通发出,22 日后,每天以六个专列火车的速度在广通站始发。要我们当即上报火车运输计划和汽车倒运计划。由于有预先方案,我们当面做了报告。然后,用电话立即向部队下达了收拢命令,组建先遣队,由房杨达参谋长率领,以保证19 日晚先遣列车发出。当时全军分散在滇西2个市、8个专区(州),57个县(镇) 的1690个点上执行任务,由于各级都有收拢方案,接到收拢命令后,全军只用了36小时就完成了分点集结,等待汽车倒运。昆明军区汽运力量有限,按计划充分使用编内运力,还动员了地方一部分运力协助,保证了部队按时登火车,全军(除留守处) 提前于11月13 日进到新防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移防中原,驻守豫北</b></p> <p><b>1.部队换防豫北。</b>1969年11月,54军调豫北驻新乡,划归武汉军区。改为陆军第54军,各师改番号,130师改为160师驻辉县,134师改为161师驻焦作,135师改为162师驻安阳。</p> <p>134师各团也同时改番号。400团改为481团驻沁阳,401团改为482团驻焦作市中站区硫磺矿,402团改为483团驻修武,炮541团改为炮团方庄。</p> <p><b>2.以临战姿态,展开部队训练。</b>以临战姿态,展开以苏军为作战对象,以“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机降)、“三防”(防原子、化学、细菌) 为内容,训练部队走、打、吃、住、藏,建立战备机制和制度。军在水冶坦克团集训连以上干部打坦克,161师482团在黄河滩,组织打集群坦克实验性演习;组织160师478团在汲县东,老黄河故道有空降兵一个排配合的打空降实验性演习;组织军高炮团打飞机演习等。根据首长指示和新的战备任务需要,还在柏泉开办了参谋训练班,由刘仁栋副处长和唐镇参谋负责,为军、师、团培养一批参谋苗子,邢伟、杨南征、覃海亮就是那期学员。</p> <p><b>3.调任161师任参谋长,回到老部队。</b>我在作训处只有一年多时间,在韩怀智军长,耿志刚、房杨达两位老首长参谋长的领导下,在佟俊阁和全处同志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为1970年5月调任161师任参谋长,积累了组织领导经验。</p> <p><b>4.在161师参谋长副师长岗位工作八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0年</b></p><p>①5月,奉武汉军区命令任161师参谋长,7月7日到职。</p><p>②遵军指示,8月初组织司令部战时野战指挥所展开试验性演习,并向军作出报告,</p><p>③会同师首长勘定洼村师指战时疏散地,并构建窑洞,拟定全师战时疏散方案。</p><p>④9月参加武汉军区洪山宾馆召开的会议,开展批陈整风学习。</p><p>⑤十月参加武汉军区在毛集组织的(301)演习,各军、师、团首长携带通信工具参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1年</b></p><p>①3至4月,我率三个连(481团4连、482团2、连483团5连)到林县利用友邻坦克团训练机会,研究训练步兵打坦克战术、技术和方法。</p><p>②“913”事件发生,9月20日奉命调武汉军区司令部情报部工作,于1972年1月因师以上干部停止任命,又回师继续任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2年</b></p><p>①组办全师第一期参谋苗子训练班。</p><p>②上半年, 部队将新建营房定点确定部署,对481、483、炮团选点部署,与地方协调联系土地,并呈报军、军区批复。</p><p>③9至次年1月,在谷子涧窑洞军教导大队,任161师干部连连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3年</b></p><p>①上半年到482团2连蹲点。</p><p>②抓师直分队训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4年</b></p><p>①1973年8月至1974年6月,在北京军政大学师以上干部学习班学习。</p><p>②7月组织全师第二期参谋苗子学习班,并授课。</p><p>③9月参加武汉军区第四届参谋长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161师司令部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5年</b></p><p>①到483团5连当兵一个月。</p><p>②负责组织实施部队由甲种师减编为乙种师工作。</p><p>③8月组织481团8连在校卫营团训练场,构筑防御工事,进行连阵地防御实兵演习,并组织全师排以上干部观模。</p><p>④10-11月组织全师大拉练,沿途进行强渡河流战斗、山地攻坚、反空降、山地防御战斗等合练;并在汲县完成军组织的师阵地防御演习。</p><p>⑤与此同时,组织了师第三期参谋集训班,随拉练边走边训。</p><p>⑥10月参加军传达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即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6年</b></p><p>①在大沙河组织全师火箭筒排长集训(全师各步兵连新装40火箭筒各六具)。</p><p>②到师炮团榴炮1连蹲点。</p><p>③7-8月带481团8连到济源县张庄水库,组织武装泅渡训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7年</b></p><p>①组织专班编写师战时历次战斗战例。</p><p>②3-7月率团、营、连干部到武汉军区襄北黄集五七干校劳动。</p><p>③其间,5月根据武汉军区命令改任161师副师长。</p> <p><b>5.因发生“9.13”事件急调武汉军区情报部工作一段时间。</b>1971年9月14日,我161师根据上级命令,离开焦作营区,进至洼村疏散区战备,启动战时通信联络。同时接到军委规定,凡属一个班以上兵力调动都应上报批准。20 日,上级突然通知调我去武汉军区司令部情报部工作,务于22 日前报到。我准时报到,由唐、崔两位副参谋长与我简短谈话,说现在准备打仗,军区要组成两个指挥所(基指、前指),到情报部尽快熟悉情况。与我同时调来军区司令部的还有128师参谋长孔宪礼(调军务部)、工指副参谋长汪进喜(调工兵部)、54军机要处长李文(调机要局) 等同志。到情报部在高栋才部长领导下,我向部里同志们学习,熟悉情况,投入工作。根据当时部里所掌握的情报管道都未发现国际国内有发生战争异常反映。9月29日上午师团干部到军区礼堂听重要文件传达,军区首长全部到会,曾思玉司令员亲自宣读中央“57号”文件,说林彪、叶群、林立果在9月13 日凌晨从山海关机场乘一架三叉戟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同时文件中还说,林彪结成反党集团,准备武装政变,企图谋害毛主席。经毛主席巡视江南与各地负责同志谈话,他们的罪恶阴谋彻底败露,于是仓皇出逃,走上叛党叛国的道路,落得折戟沉沙的下场。10月5 日,按规定文件传达到所有干部战士,我随林维先副司令员到船舶大队蹲点七天,传达中央“57 号”文件。10月中旬,又根据军区首长指示,由司令部军务部王春秋部长为组长、我为副组长率司政机关五名干部,在武空王副司令员和刘副主任的领导下,去空军某师调查与林彪事件有牵连的人和事,呆了半个月,回来向军区首长作了汇报。通过调查,更加认清了林彪反党集团的反动真面目。后来因为林彪事件的发生,师以上干部任免暂停,1972年1月又回161师,继续任参谋长。</p> <p><b>6.调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工作。</b>1978年2月,突然接到命令,我从161师副师长调任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任副部长,这对我来讲,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工作环境都是一次很大转换。作战部纯属机关,从我各方面条件,尤其是文化素质很不适合这一职务,很无奈,只能服从组织,尽自己所能了。于2月25日到武昌报到。当时部长是张志学,副部长是孟亚夫、梁光烈。孟不久调情报部,我接手他的工作,主管测绘、兵种及战役训练、电子对抗、国防工程等,并兼任部里支部书记和参加直属党委工作。1979年底张志学同志调走后,梁光烈同志也在这前不久调到野战军了,部里来了新领导,大部领导也换了。1981年5月调54军任副参谋长。</p> <p><b>7.回到54军,站好最后一班岗。</b>1981年5月,我被任命为54军副参谋长。我已到“知天命”之年龄,部队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势在必行。我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对部队很有感情,可以说是人熟路通,工作起来并不困难。虽然司令部主要领导因故长期基本到职不到位,军领导叫我抓机关和直属队,我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决心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多年参谋岗位上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把工作做好。在军首长领导下,两年里先后组织三次军师团携带通信工具现地演习,提高指挥员司令部的组织指挥合成军现代作战能力。在平时注意对司令部政治思想、组织业务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以身作则搞好传帮带。1982年在军教导大队开办了在职团参谋长、科股长、参谋的集训班,我用较长时间讲了平时和战时司令部工作,讲我军不少老参谋首长留给我们的好传统、好经验和自己的体会。同年10月,较好的完成了“总参在我军召开的机要战备训练检验现场会”,介绍了我军加强领导,搞好机要工作建设的经验和战备训练体会,较好完成了带战术背景的军率三个师和一个团的机要部门训练演习,机要处在表演新技术上取得突出成绩。自己感到,只有这样才不愧于党和老首长们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对得起老一辈和牺牲流血的战友们。</p> <p><b>8.参加全军参谋长会议。</b>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于1982年12月18日至1983年1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军参谋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陆、海、空军以上参谋长和国防工业部门、总参谋部局以上领导同志230多人。54军经军区周司令员批准决定叫我参加会议,这是我离休前参加的最高级别会议,也是最后参加的一次会议。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个人的荣誉。这次会议,是研究在军事领域里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对军队建设总要求,研究如何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开创军事工作新局面的措施,讨论了“十年设想”、“七年规划”和1983年的“十二项任务”落实问题。会议还以会代训的方法,请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通信部、国防科工委、动员部、空军领导同志就有关军事科学知识作专题讲座和报告,还参观了我军新武器和器材,使与会者大开眼界。全军参谋长会议近30年没开了(1953年开了一次) 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对会议很关心,很重视。会前叶、徐、聂三位老元帅和军委常委听取了汇报,作了重要指示。会议期间,杨尚昆副主席、张爱萍部长、余秋里主任、洪学智部长等军委领导同志多次到会,并作指示讲话。杨德志总长自始至终主持会议,作了开幕讲话和会议总结。元且前夕,胡耀邦、邓小平、陈云、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大家,并一起照像。会后,尽管自己早已被告知要退下来,还是认真召开全军师团参谋长、科、股长及军三大机关干部会议传达了全军参谋长会议的精神,结合我军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尽到最后责任。</p> <p><b>1983年5月离休。</b></p> <p><b>结束语:</b>王廷胜1947年10月从河北迁安八家寨参军入伍,随东北抗日联军8纵23师北上东北参加辽沈战役,锦州攻歼战;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天津攻歼战;南下湖南参加衡宝战役,广西桂粤边战役。广西南剿匪,守卫凭祥镇南关(现友谊关);驻防广东清远、湛江、东莞守卫祖国的南大门。改为第54军134师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参加朝鲜夏季反击战,金城反击战,驻防军事分界线(三八线),朝鲜东海岸东兴、西海岸郭山。58年5月回国暂别54军建制,西进兰州,划规兰州军区指挥,展开青海平叛,参加玉树剿匪、海南兴海剿匪战役;部队入藏平叛,由西藏军区指挥,参加山南、边坝、查荣滩地区剿匪战役战斗,部队胜利完成三年青藏平叛剿匪任务。入川回归54军建制,进入成都军区序列,驻防四川南充。移防云南进入昆明军区序列,驻防大理、保山、芒市,镇守西南边垂。移防中原豫北,改番号为54军161师,成为战略预备队,划入武汉军区序列。一路走来的战斗里程,经历了枪林弹雨中的生死考验,经历了青藏高原恶劣环境的严酷考验,经历了工作、训练、生活中的苦难和辉煌,从战士一路走到师职领导岗位,在师、军、军区机关工作过,可唯是经历丰富。虽然这里主要是记录了王廷胜的战斗里程,但是同时也应该是从1947年10月以来,至1983年止,134(161)师部队的战斗里程,他们的脚步,遍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河南,祖国18个省市自治州,行程已经不能用千米来记量,这里一方面是双脚走出来的里程,更是一段心路里程。让我们记住这些脚步,这些印迹,继续今天新的里程,虽然随着今天军改的不断深化,54军161(134)师部队的番号已经不付存在,已画上了历史的句号,但是我相信部队留下的精神和灵魂,还会在新部队中留存,并发扬光大,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