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师•典•诗(7期)

石竹居士

<p> 大家好!今天是《一师一典两诗》第七期。本期重点讲隋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典故。之后,写了两首诗,一首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另一首是元代王冕的《墨梅》,这两幅作品,是我第一次用会计专用笔书写的(正好同事刚买的一支钢笔,我也本着试一试的想法,感觉笔尖的弹性,与纸面的摩擦和出水的流畅度还不错),线条纤细、苗条、清秀,别有一番情调,仅供大家参考吧,期望能在练字方面给您一丝帮助与启发。</p> <p>  欧阳询,汉族,他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41年,享年八十五岁,籍贯是今天的湖南长沙。他的阅历也很丰富,在大唐盛世时期,累迁光禄大夫、给事中、弘文馆学士等职。欧阳询是初唐最伟大的书法家,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向他请教书法。当时国家设立弘文馆,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在弘文馆进修书法,而且要经过严格考核达到官方所要求的标准。欧阳询和虞世南做为当时书法课的主讲,因此他对唐宋元明清整个后来书法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他结合自己长期的书法实践,归纳出了习字“八法”,并撰写了《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书法理论文章,比较具体系统地总结了学书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因此欧阳询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他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是他75岁高龄时创作的作品,其内容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时发现了一处泉水,泉水清澈甘甜,皇帝大喜,遂命宰相魏徵撰文,由欧阳询书写碑文以记此事。因为是皇帝亲自安排部署的任务,所以碑文书写的整个过程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每个字的结体和每个字的笔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深入推敲的,字字精妙,笔笔精到,被后人称为楷书的极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度被后世人尊称为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传统楷书四大家。</p><p> 他的楷书被后人称为“欧体”,欧体笔画方中带圆,结构奇险,临摹难度大。导致后来人学习欧体,大多数人都只能写得工工整整,但缺乏神韵,越练越古板,最终甚至演变成了印刷体,当然这是练习书法不足取的,应该极力避免的(因为书法艺术的精彩与魅力一定是来源于无穷无尽的变化的)。但如果只是规范书写的话,我倒是觉得印刷体也可以作为练字的有益参考(譬如在清朝,文人秀才考取功名答卷时,统一用的字体“馆阁体”,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等,争相推崇和普及的官方字体,也相当于当时那个时代的印刷体,盛极一时)。</p> <p> 【赏碑】</p><p> 欧阳询对书法极其痴迷。有一天,他骑马外出游览,突然看到路旁有一块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索靖写的石碑。当时只是匆忙间瞟了一眼,觉得字写得很一般,就没有太在意。但却骑在马上越往前走就越是想得不对劲,他反复回想,索靖乃晋代的书法大家,其书法作品当中一定有许多的精妙之处,一定有许多我应该学习的地方,于是他掉头折回,蹲在碑前仔细观看,越看越觉得美妙,越看越感到迷恋。因当时天色己晚,他干脆备好马料把马安顿好,自己就决定在碑前度过这一夜。等第二天的晨曦透过了地平线,他还在反复观看欣赏,折了根小木棍做笔在地上不停地比划、揣摩,直到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p><p> 从这则故事当中,大家可以感受到,欧阳询那种执着的学习精神,那种特有的书法情怀,是极其宝贵的,是今天的我们应该特别需要虚心学习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