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使师生了解防溺水的有关知识,认识溺水的危害,进一步提高防溺水的自觉性以及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自护自救、抢救溺水人员的能力,能够感受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我校于2020年6月19日下午进行了“安全生产月”主题教育暨防溺水应急演练,对全校师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并现场操作。</p> <p> 活动由刘小军校长主持。首先讲解了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p><p> 1、溺水致死原因</p><p>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的水阻碍呼吸,或咽喉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p><p> 2、症状</p><p> 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p><p> 3、自救与救护</p><p>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以采用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缓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p><p> (1)未成年人不能贸然下水施救。未受过专业训练或未领有救生证的人,切记不要轻易下水救人,会游泳并不代表你会救人。</p><p> (2)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刻拨打119、120或向当地成年人呼救。</p><p> (3)发生溺水事故时,在岸边的人不宜直接下水,最好的救援方式是丢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没有救助设备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利用来救人。</p><p> (4)抢救溺水者确需入水,须先脱衣解裤,以免被溺水者缠住而无法脱身。游到溺水者面前约3至5公尺,先吸大口气潜入水底从溺水者背后施救,一手从落水者前胸伸至对侧腋下,将其头部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才不致于被对方困住。须知当一个人面临死亡的一瞬间,用劲的力量绝对惊人,万一被溺水者缠住,应速设法摆脱,否则非常危险。如果你状态不佳,不要试图下水,你最好就是呼救,从而成为陆地英雄。</p><p> (5)摆脱溺水者的方法:握紧拳头狠狠重击溺水者后脑,使他昏迷,再拖上岸。</p><p> 4、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拨打120。</p><p> 5、关于控水,很多急救专家指出,控水是30多年前的说法,不支持控水。溺水者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与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溺水者生存的几率。大多数溺水者仅呛入少量的水,并很快吸入中心循环,并不会在气管内形成阻塞,因此不需要清除吸入气道内呛入的水。溺水急救分三级:第一级,溺水者神态清醒,保暖即可;第二级,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应保暖并侧卧,以防误吸,拨打120后,从旁守护即可;第三级,如无反应、无呼吸,应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p><p> 然后对所有师生进行了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p><p> 症状识别</p><p> (1)评估现场确认现场及周边环境安全(甩头看周围环境),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p><p> (2)判断意识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例如,先生先生您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应答;</p><p> (3)判断生命体征听呼吸看胸廓,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和胸廓起伏;在喉结旁两横指或颈部正中旁三横指处,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搏动。以上操作要在10秒内完成。</p><p> 如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无脉搏,应立即按四步法实施心肺复苏术。</p><p>第一步:胸外按压</p><p> 1、将患者放置于平整硬地面上,呈仰卧位,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进行胸外按压时,有足够按压深度;跪立在患者一侧,两膝分开。</p><p> 2、开始胸外按压,找准正确按压点,保证按压力量、速度和深度找准正确按压点找准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部位(胸骨中下段),右手(或左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中点,双手交叉重叠,右手(或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保证按压力量、速度和深度利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速度至少保证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按压过程中,掌根部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引起按压位置波动,而发生肋骨骨折。</p><p>第二步:开放气道</p><p> 按压胸部后,开放气道及清理口鼻分泌物仰头抬/举颏法开放气道用一只手放置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迫,另一只手放在颏部(下巴),并向上提起,头部后仰,使双侧鼻孔朝正上方即可;清理口腔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看患者口腔是否有分泌物,并进行清理;如有活动假牙,需摘除。</p><p>第三步:人工呼吸</p><p>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在患者口部放置呼吸膜进行隔离,若无呼吸膜,可以用纱布、手帕、一次性口罩等透气性强的物品代替,但不能用卫生纸巾这类遇水即碎物品代替。用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用嘴完全包裹住患者嘴部,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需注意观察胸廓起伏,保证有效吹气,并松开紧捏患者鼻翼的手指;每次吹气,应持续1-2秒,不宜时间过长,也不可吹气量过大。</p><p>注:以上步骤按照30:2的比例,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赶到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每5个循环检查一次患者呼吸、脉搏是否恢复,直到医护人员到场。当进行一定时间感到疲累时,及时换人持续进行,确保按压深度及力度。</p><p>第四步:AED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p> <p> 接下来开始进行防溺水应急演练活动,分溺水初期溺水者意识清楚、溺水稍久意识薄弱、救上岸后昏迷三个场景。</p><p> 1、模拟人员落水,发出呼救。</p> <p> 2、模拟施救人员到场,拨打救援电话。</p><p> 3、模拟施救人员抛救生圈让溺水者自救。</p> <p> 4、模拟施救人员用竹竿施救,把人拉上岸。</p> <p> 5、模拟施救人员手拉手施救的错误方法。</p> <p> 6、模拟施救人员下水从溺水者正面施救的错误方法。</p> <p> 7、模拟施救人员下水从溺水者背后施救。</p> <p> 8、模拟心肺复苏第一步:胸外按压(找准按压位置,两手交叉重叠用掌根以每秒2次频率、深度5~6厘米方式按压30次)</p> <p> 9、模拟心肺复苏第二步:开通气道</p> <p> 10、模拟心肺复苏第三步:人工呼吸(用手捏紧溺水者鼻子,口对口全包裹吹气,吹完后手和嘴同时松开,吹气两次,每次1~2秒)</p> <p> 11、模拟2分钟后溺水者回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等待专业救援。</p><p> 12、模拟医生到来,初步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p> <p> 13、向总指挥报告演练情况,宣布演练结束。</p><p> 所有来自124班的演练志愿者集体登台,展示“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宣传标语。</p><p><br></p> <p> 最后由周艳康校长作总结,他肯定了本次演练的圆满成功。周校长分析了溺水事故的严重性,强调了预防溺水的“六不两会”。要求所有师生要掌握防溺水的基本自救和救护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珍爱生命,远离溺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