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开户客户身份核实环节的风险控制

高靓靓靓

<p>一、案例经过</p><p>2020年 4月 27日上午,武汉市东西湖**设备租赁经营部法定代表人马某,独自一人至东西湖支行咨询基本户开户手续。马某全程神情焦急,称自己是从四川抽时间回来办理开户,希望今日内完成开户。经办柜员在协助预约开户的过 程中,提示客户需提供财务人员身份信息,客户表示公司新 成立,财务人员还未正式入职。客户随后到支行门外拨打电 话后表示正式开户时财务人员将提供身份证原件,预约完成后马某离开支行。下午,支行客户经理在与客户约定时间进 行上门核实,基于早上的异常情况,运营主管对客户经理进 行了提示,要关注公司地址、经营范围等与营业执照的一致 性等信息。当日经客户经理现场调查了解,该公司地址为一家代账公司,并非真实的办公地址。门口虽挂有武汉市东西 湖**设备租赁经营部的招牌,但招牌为全新,未发现有真实的业务经营事务。</p><p>客户经理与运营主管将该客户情况向支行行长进行汇 报,经支行综合分析,该单位并无实际办公地址、未见真实经营状况、且公司只有一名法人,无法提供财务人员相关信息。基于以上情况,判断该单位符合可疑开户特征,故支行 拒绝了该客户开户申请,并立即将相关情况上报了分行运营管理部,纳入“灰名单”电子台账,联防联控,防止该客户 在辖内流窜开户。</p> <p>二、风险揭示</p><p>近年来,不法分子注册各类空壳公司,并在银行开立公司结算账户,如银行未严格落实账户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未 履行客户尽职调查职责,将导致不法分子利用这类账户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结合前期经验,分析总结这类异常对公账户主要存在以下特征:</p><p>(一)客户开户意愿较强,且需在开户初期开通全部电子交易渠道。</p><p>(二)公司为近期成立并且资料完整,一般由法人亲自办理开户。但公司基本成员结构不完整,暂无财务人员等重要岗位设置。</p><p>(三)营业执照的法定代表人多为外地人或本地乡镇地 区人员,年龄较大或较小;经营范围广泛;经营地址多查无相关公司,或非公司独立办公地点。</p><p>(四)公司注册类型具有轻资产特征。空壳公司多为商贸企业或服务业等轻资产公司,此类公司设立门槛低、监管要求低。</p><p><br></p><p>(五)对客户意愿进行再次核实时,存在法定代表人电话无法接通,部分法定代表人不清楚公司经营范围等信息的情况。</p> <p>三、防范措施</p><p>(一)提高思想意识,落实账户管理主题责任。各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充分认识账户风险防控的复杂形势,按照“两个不减,两个加强”的总体要求, 切实承担起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合法合规主体责任,对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企业银行结算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p><p>(二)加强对公客户身份识别,落实开户准入环节审核。各经营单位在客户准入环节应根据“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做好客户尽职调查,认真调查并核实对公客户留存的基本信息是否真实。拒绝为提供虚假信息的对公客户开户,在尽职调查中,对于注册地址、经营范围、联系电话等信息不真实的对公客户,应予以拒绝办理开户,严防高风险客户。</p><p>(三)建立风险对公客户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不同部门、总分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报告风险情况和可疑线 索。出现账户异常情况或风险事件的,要及时处置并立即报 告法律合规部和运营管理部,并在全辖内共享相关案件信息通报。</p><p><br></p><p>(四)加强人员培训及金融知识宣传。进一步加强对柜面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指导一线员工敏锐识别异常客户及异常行为,做好异常工作记录,及时汇报。充分发挥营业窗口宣传优势,客户办理业务时,应面对面进行风险提示。出现风险情形时,应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稳妥做好客户解释说明和相关处置工作。</p>

客户

开户

账户

支行

对公

财务人员

公司

信息

风险

法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