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教育·名师领航】张康军思政学科“名师+”研修共同体线上学习成功开展

交大附中高2022届年级中心

<p>  2020年6月18日晚上7:00,碑林区张康军思政学科“名师+”研修共同体组织全体成员和种子教师开展了线上共同研修活动。</p> <p>  本次线上研修微课堂由共同体主持人张康军老师主讲。张老师以《信任·合作·沟通——有效教学建立的基础》为主题,与全体成员交流了有效教学的话题。张老师从近期某地语文老师给小学生不恰当批阅作文谈起,结合2004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均提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课程实施要求,以及日常教学实际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乐于师生合作的有效课堂。</p><p> 张老师的微讲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p><p>1. 从2004年开始的新课改,聚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经过十多年努力,进步很大,但是任务依然艰巨;</p><p>2.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由,科学地解放学生。</p><p>3.学生观决定教学观。学生不是“物体”,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有潜质、有能力变得更优秀的人。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生,实际上也否定了自己教好学生的可能。</p><p>4.教师应当给学生思考、探究的自由,允许学生犯错、容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慢慢变得敢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p><p> 张康军老师还引用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创始人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的理论,指出“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我们习惯凭借学生的“发言”去了解学生,却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事实上,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学习,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要诀。</p> <p>  最后,张康军老师向听课老师们推荐了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和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两本著作,并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层次的“自我超越需求”勉励教师超越自我,不断前进。</p><p> 经过大家协商一致,每位成员都围绕《课标》讲一节微课,每周开展两次微讲座(初高中各一次),讲座后交流研讨,依此途径提升全体教师重视课标、研读课标,在教学中落实课标。</p> <p>  本次线上研讨历时半小时,短小精悍,内容充实,参与的老师们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接下来,碑林区张康军思政“名师+”研修共同体将把线上学习作为常态化活动定期开展,邀请更多的老师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感悟,让我们共同期待!</p>

学生

课标

教学

研修

教师

老师

共同体

张康

名师

军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