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黔北川南行

博观约取

<p>疫情刚过,我们一行9人6月7日兴冲冲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遵义,开始了9天的黔北川南行。9人全都为已退休的老同志,其中有3位教授,2位金融家,其余均为副高以上职称,算得上文人墨客多,知识分子多。一路的欢声笑语,赋诗填词,好不开心。有词为证“黔北川南云茫茫,双河洞,古夜郎;美哉丹霞,挂壁显佛光。英雄当年舞赤水,太平渡,茅台坊。自古民以食为天,鲜作底,椒为妆;一路有笑,伴君有杜康。人生本是匆匆客,茶已浓,走四方。”当然这词肯定我是填不出来的,是苏大高教授兴志来时,随手捻来的。</p> <p>一、青山绿水好风光</p><p>黔北川南一路走来,满目青山绿水,云雾缭绕。</p><p>1.这是双河谷景区,只见碧水秀峰,异石蓝天,洞林山水。虽然已是盛夏季节,林间气温只有20摄氏度左右。</p> <p>行车途中随手一拍,云雾半山绕,青山在云端。</p> <p>宛若仙境。</p> <p>2.茂林修竹,潺潺流水。</p> <p>3.赤水河大瀑布。中国科学院专家评价为“神州丹霞瀑布奇观”。瀑布宽 80米 ,高 76米 ,堪与黄果树瀑布媲美。观瀑揽胜、怀古寻幽、避暑休闲。难怪画坛泰斗刘海粟专门为她题词:“空谷佳人”。</p> <p>4.这是佛光岩景区的四洞沟。所谓四洞沟,是有四个梯级瀑布。最顶上的瀑布,如果阳光真好真射下来,依稀可见佛光。</p> <p>顶端的白龙潭瀑布,我不信佛,因此也没见到佛光。</p> <p>二级瀑布——月亮湾瀑布。</p> <p>5.嘉陵江畔俯瞰阆中古城。</p> <p>二、美仑美奂的溶洞</p><p>1.距离绥阳约50公里的双河溶洞。</p><p>我们此次黔北行,正值雨季,山间、林间溪流潺潺,汇流成的瀑布飞流直下。而黔北多为喀斯特地貌,山林中溶洞众多,双河溶洞就是其中之一。走进溶洞,脚底下奔流的暗流轰鸣作响。这是可以见到的溶洞中的瀑布。</p> <p>双河溶洞是亚洲第一长溶洞,洞长约有200公里,我们只是走其中的一段。</p> <p>走出溶洞雾雨濛濛,瀑布成群。</p> <p>洞天一色。</p> <p>2.位于四川古蔺县境内的古郎洞景区,洞内面积60万平方米,为纯天然溶洞。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石花应有尽有,洞中更是灯光迷离,色彩斑斓。这是溶洞中的“原驰蜡象”景点。</p> <p>”一柱擎天”景点。</p> <p>“诺亚方舟”景点。</p> <p>“希腊神庙”景点。</p> <p>三、寻访古迹</p><p>此次寻访最多的是古迹,古城、古镇。其中最著名的是重庆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石刻群的统称,包含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大部分石刻都集中在宝顶山。</p> <p>1.进入石刻群。</p> <p>重庆市目前唯一列入世界遗产的大足石刻。</p> <p>我仅拍了几张石刻。</p> <p>2.茅台古镇夜景。</p> <p>3.太平古镇位于古蔺县东约35公里。太平镇依山傍水,街道逞阶梯分布,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称。</p> <p>4.川南阆中古城中的“中天楼”。</p> <p>5.阆中古城中的“汉桓候祠”是纪念三国战将张飞的古祠。</p> <p>看到桓候张飞英雄善战,抚爱士民的雕像,金教授赋诗一首:</p><p>千载古城傍嘉陵,充国旧都置阆中。</p><p>春节文化太初年,年岁传统落下闳。</p><p>丰腴膏沃巴蜀土,朴实闲谈士民风。</p><p>桓候惯战兼善守,百姓今犹思且崇。</p> <p>6.途径黔北第一桥“公馆桥”,它位于绥阳、正安西县交界的赤尾溪河上,建于清代末年(约1906年),至今也有114年。</p> <p>四、红色教育。</p><p>6月7日中午刚到遵义,下午2点左右就去拜谒”遵义会议会址”。9人有7人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其余2位也是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因此红色教育接受的多,对上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情颇深。</p> <p>1.毛主席亲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字潇洒,一气呵成。据说毛在世时很少为纪念馆之类的题字,大都是在“毛体”中集字而成。而遵义会议会址是他老人家亲笔题写的。</p> <p>当年遵义会议会场。遵义会议史称中国共产党的大转折,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p> <p>2.苟坝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苟坎会议是确定毛泽东在红军中实权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的军事三人领导小组。毛泽东革命小道,从转折走向辉煌。</p> <p>3.在赤水河畔,有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很多纪念场馆。这是太平古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p> <p>太平古镇的红军驿站。</p> <p>4.茅台古镇的四渡赤水纪念碑。</p> <p>5.赤水县丙安古镇。跨赤水河的红军桥。</p> <p>丙安古镇,当年红军长征途中驻宅过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有红一方面军军团长林彪的办公室地和睡过的床。</p> <p>五、喝酒品茗,诗与远方。</p><p>在贵州绥阳县,有一个花茂村的小山村,原来是贫穷村。在精准扶贫下,已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这个村庄,在一个叫王志强的农户门前召集过座谈会。同样的门前,同样的位置我们也来了张合影。并且在王志强家吃一顿农家菜。</p> <p>团里的三对夫妻。</p> <p>我们的摄影师俞行长。</p> <p>两位大教授。</p> <p>三位资深美女。</p> <p>走在茅台镇的街上,满街飘的是酒香味。</p> <p>除早餐酒店在住宿费里提供外,中晚餐均为自己点菜。高教授是美食家,每天的菜都由他点;尽管每到一地,都要提醒餐馆炒菜少放或不放椒,但黔川不放辣椒炒不成菜。每晚的酒是必须的,但只喝一瓶,到一地喝当地的特色酒。酒菜下肚,虽然麻辣,直吃得浑身冒汗,但人确实感到解乏,浑身舒服。游完一个景点,金教授都即兴赋诗一首。</p> <p>在重庆的“饭粑砣”喝土酒。</p> <p>品尝阆中酒。</p><p>此次黔北川南行,由于疫情刚过,不仅机票打折很多;也由于我们一行人都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所有景区只乎不收门票,这也确实为我们省了不少钱。因此省的钱都买酒喝了。是啊,“一路有笑,伴君有杜康。……茶已浓,走四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