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奋力建设四化

龙大祥

<p>  本篇展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英勇献身的著名三十位革命英烈图片,是由新华社1991年6月以《缅怀革命先烈,奋发建设四化》为标题发表的。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8月1日是建军93年周年、10月1日是建立新中国71年的纪念日。值此重温和发表三十位革命英烈照片,是无数革命烈士的一个宿影、一个代表、一个回忆,是深切缅怀和纪念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成千成万革命先烈。他们用生命诠释初心,他(她)们值得后人永久纪念,历史永远铭记!</p> <p>  *李大钊(1889.10.29一1927.4.28),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他的道德、学问和文章影响和哺育了五四时期一代先进青年,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探索中国实际问题,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p><p>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丧亡,孤苦凄凉,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继续投身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连续发表《法国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816年6月与王光祈等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是李大钊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重要标志。五四运动中,陈独秀不幸被捕入狱,李大钊积极营救陈独秀出狱。为保障陈独秀的安全,李大钊扮成车夫,护送陈独秀经天津乘船去上海。在途中,二人就建党问题交换了意见,成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开始。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个集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的社团组织,是中国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7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政治系和史学系教授。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0月,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京,同李大钊商谈正式组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李大钊派邓中夏陪同马林前往上海商议,正式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李大钊因在6月3日带领北京国立八所高校师生代表为教育经费到教育部请愿时遭军警毒打受伤,致使他未能出席中共一大。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他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几十往返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党的二大、三大、四大的中央委员。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p><p> 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领导北京10多万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会后,李大钊亲自带领请愿团去段祺瑞执政府请愿。1927年4月6日,在反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及其家人在北京苏联大使馆军营内被捕入狱,同时被抓捕的还有60余人。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写下了著名的《狱中自述》。4月28日下午2时,惨遭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的北京安国军政府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于当日第一个慷慨从容走向绞刑架。凶残卑鄙的敌人为了折磨李大钊竟绞了他3次。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由名叫那万禄(满族)公务员受李大钊同宗同乡、革命同志、大学教授、商场书铺经理李先生之托,为李大钊收殓,停灵宣武门长春寺(2003年增刊12月1日《旧闻精华本》)。李大钊的牺牲,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由于那时处于奉系军阀高压恐怖之下,李大钊遗骨一直无法下葬,其家人也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1933年4月22日,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李大钊生前好友,为李大钊在发起公葬。23日,在浙寺举行有700多人参加的公葬活动,河北革命互济会起草了祭文《河北革命互济会为公葬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李大钊同志宣言》,随后送葬其棺柩至万安公墓下葬。李大钊在牺牲六年后,终于入土为安。</p><p> 毛泽东曾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p><p>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会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还和崇敬;他开创了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烦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p><p> 1982年,中共中央决定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陵园选扯在北京万安公墓中央。李大钊烈士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墓后竖有一块花岗岩石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题写的是由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1983年10月29日,在李大钊烈士诞辰94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举行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大钊家属及各方面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落成典礼。</p><p> 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2019年,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风范,将永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p><p> 1959年,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李大钊选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p> <p>  *何叔衡(1876一1935.2.24),谱名启璇,学名瞻岵。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p><p> 何叔衡,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年考中秀才。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五四运动中,与长沙的进步教师支持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3月,参加驱除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同年夏,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先后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进步青年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及赴俄留学。1920年冬,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和毛泽东一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当时“一大”13名代表中的年长者。同年10月,参与组建中共湖南支部,任支部委员。1922年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1927年马日事变后,前往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坚持秘密斗争。曾上街宣传中和其他人一起被捕,后随机应变被敌认为“抓错”而“快滚”。当审讯官通过拷问别人,才知道了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的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的资格,再派人去追,却己找下到任何踪影。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1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换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在他的带领下,工农检察部查获并严肃处理了很多腐败贪污案件,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1933年底,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诬陷、打击、批判,被撤职。但他忍辱负重,服从分配,做好本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年近六旬。毛泽东随军长征。何叔衡与毛泽东被迫分离,成为永别。1935年初国民党军杀声从四局逼近,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夜昼伏夜行,因便衣队一时大意,天亮后在小村做饭冒出饮烟,结果很快被保安团包围。何叔衡气喘吁吁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警卫点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对同志们说:“我不能走了,我要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了不至于落入尾追的敌人之手,突然挣脱警卫,纵身跳下悬崖。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身亡。60年代据审讯反动团丁时交待所述:“他和另一团丁在战后搜索时,在山涯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已头破血,从衣服里发现了银元和港币。这两个家伙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凶手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牺牲时年59岁。</p><p> 一个旧式秀才能够实现不断的思想转变,关键又在于何叔衡愿意与激进青年为伍,投身于变革的实践。人们在历史可以看到他在几个方面创下了年纪最大的记录:师范学生、新民学会会员、“中共一大代表”……其实这恰恰说明他总身处年轻人的行列中,有一颗不老心。因此,人们称赞他“是老年人的模范、中年人的模范,同时也是青年人的模范”。</p><p> 毛泽东评价挚友何叔衡:“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还说过:"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毛泽东与何叔衡是携手革命的忘年密友,相知相交,风雨同舟,“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2019年12月5日巜党史文汇》李丽)。1937,在延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为牺牲同志默哀的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悲伤沉痛,大家莫不为这位在党内被尊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的牺牲而深感震惊和悲痛。当年的知己、诗人萧三后来的称誉是:“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p><p> 1964年1月7日,中共长汀县委和长汀县人民委员会在何叔衡牺牲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碑,表示对烈士的永久纪念。</p><p> 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何叔衡故居位于宁乡县城西70多公里沙田多杓子冲。门额上端悬挂廖沫沙题写的“何叔衡烈士故居”七字横匾。</p> <p>  *林祥谦(1892.10.19一1923.2.7),福建闽侯尚干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p><p> 林祥谦出生在一户贫农家庭。人生的坎坷经历,磨炼出他鲜明的个性。1906年,父亲变卖家当,筹措100元保证金,把14多的林祥谦送进马尾造船厂当钳工学徒。1912年,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江岸铁路工厂当钳工,正式加入铁路工人队伍。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武汉党组织派项德隆(项英)以办工人夜校的名义到江岸开展工作,发现和培养富有反抗精神、在工人中有较高威望的林祥谦。林祥谦更积极地从事工人运动,参与筹组江岸工人俱乐部,迅速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1922年夏,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江岸工人俱乐部改名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林祥谦被推选为江岸分工会的领导成员。又久,又当选为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2年,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出现高潮。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在一年内相继成立了16个分工会。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军阀吴佩孚得知后下令郑州警察局长黄殿辰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实行戒严。工人代表和来宾们毫不畏惧,整队向成立大会会场普乐园戏院前进。他们在林祥谦、项德隆(项英)、施洋等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涌入会场,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等口号,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诞生。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冲进会场砸东西,下午又派出军警占领总工会会所,驱逐总工会工作人员,查找总工会文件材料,甚至包围、监视代表们的住处。当晚,总工会在郑州召开秘密会议,一致决定向反动当局提出撤革赵继贤、黄殿辰、赔偿损失等五项要求,如48小时内</p><p>不答应,将实行全路总罢工。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指挥。2月2日,江岸分工会召开大会,林祥谦传达总工会关于发动全路总罢工的决定。2月4日,林祥谦接到总工会开始罢工指示后,立即下达罢工令。工人黄正兴拉响了江岸机厂的汽笛,其他汽笛也跟着怒吼起来,响彻武汉三镇,震撼四面八方。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大罢工,从江岸开始,沿着全长2400多华里的京汉铁路向北迅速蔓延,在不到3小时内,胜利地实现了全路总罢工。</p><p> 2月7日,罢工进入生死搏斗的紧要关头。林祥谦深知斗争形势的严峻,他鼓励妻子说:“咱工人争自由、争人权是光明正大的,但敌人不会甘心,会下毒手的,咱耍有思想准备。死了一个工人,会有千百万工人站起来,革命最终一定会胜利。”果然,在当天下午5时整,一批全副武装的军警从江岸火车站、三道街、福建街向工会包抄。情况已十分危急,林祥谦果断地命令纠察团副团长曾玉良带领纠察团迎敌。湖北督军指派的督军署参谋长张厚生命令军队向工人进行疯狂的射击,开始了骇人听闻的“二七大屠杀”。在和敌人英勇搏斗中,曾玉良和30多名铁路工人壮烈牺牲,200多人受伤。敌兵到处搜捕工人,林祥谦和60余名工人在同围捕的敌人搏斗中不幸被捕。晚上7点多钟,敌人把60多名被捕工人捆绑在江岸车站站台上,林祥谦被绑在站台东侧的灯柱上。张厚生提着马灯走到林祥谦面前,奸笑着说:“林会长,受委屈了,你现在唯一的出路是下令工人赶快上工,这样做,我保准有你的好处,不然,你就性命难保。”林祥谦横眉怒视敌人,不予理睬。威胁利诱不成,张厚生立即凶相毕露地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左肩上吹了一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对襟蓝上衣,不断滴落在洒满雪花的站台上。他忍着巨大剧痛,巍然屹立。张厚生又对林祥谦嚎叫:“上不上工?”林祥谦瞪圆双眼,坚定他回答:“不上!”张厚上又气又恼,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右肩上又砍一刀,歇斯底里地狂叫:“到底下不下复工令?”林祥谦斩钉截铁地回答:“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张厚生又疯狂地命令刽子手再往林祥谦身上砍去。林祥谦血流如注,顷刻晕厥过去。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骄横的敌人洋洋得意地问他:“现在怎么样?”林祥谦使尽全身力气,咬牙切齿的骂道:“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军阀手里了……”张石子生被飞骂得脸色苍白,气得浑身发抖,不等林祥谦说完,就气急败坏地命子刽子手把他杀害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林祥谦,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时,正是他31岁盛年。</p><p> 林祥谦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悲壮诗篇,他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敢坚定,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权解放的崇高品质,为中国人民建立光辉的榜样。</p><p> 为了纪念林祥谦等烈士,1958年在江岸修建了“二七”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二七”烈士念碑,同年9月16日,毛泽东亲笔题了“=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周恩来在1932年为纪念“二七”斗争九周年撰写了文章,高度评价了林祥谦等烈士创造的英雄业绩。建国后,福州修建了林祥谦烈士陵园,陵墓后面是郭沫若题写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的青石墓碑。</p><p> 2009年9月14日,林祥谦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赵世炎(1901.4.13一1927.7.19),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p><p> 赵世炎,4岁入私塾,11岁进龙潭高级小学。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投入新文化运动,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5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周恩来、张申府等一起创建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1923年,和陈延年、王若飞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应李大钊要求肇,,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的斗争。1926年3月,赵世炎出席和邓中夏、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1927年3月,赵世炎和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等领导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赵世炎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回到上海后,坚持领导革命斗争。1927年7月2日晚,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赵世炎在自己的住所不幸被捕。7月19日早上,赵世炎从牢房内走到门口,从容回头扫视难友,点头告别。一出牢房,他就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刽子手们看到赵世炎在死亡的路上还是如此镇定,如此神采奕奕,又听到赵世炎英勇的号声,不禁为之颤栗,狂叫"砍,拿刀砍”。一代英豪,党的好儿子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枫林桥畔被砍头杀害,时年26岁。</p><p> 1923年,李大钊赞扬赵世炎说:“世觉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1924年《救国时报》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评论政治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洋溢于全国”。1927年赵世炎牺牲后,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邓颖超称赞赵世炎:“他那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那认真负责细致不苟的工作作风,他那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牺牲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p><p> 2001年4月13号,中共中央隆重纪念我党早期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动领袖赵世炎同志诞辰100周年。</p><p> 2009年9月10日,赵世炎被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赵世炎同志故居及烈士陈列馆分别位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龙潭镇赵庄和赵庄社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广场矗立着邓小平题字的赵世炎烈士铜像。200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在国庆中秋佳节回到故乡,给纪念馆捐赠了文物104件。1982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故居题写“赵世炎同志故居”的门匾;1984年,为《赵世炎选集》题写书名;1987年为“赵世炎烈士像”题字;江泽民同志亲笔为曾经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八集电视连续剧《赵世炎》题写片名,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题词:“武陵山青酉水长,烈士英名放光芒”。</p><p> </p> <p>  *张太雷(1898.6.17一1927.12.12),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复,自号长铗,参加革命后初名春木、椿年,笔名大雷,后改太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p><p> 张太雷,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192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他与中国共产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入党介绍人。1918年春,他与常州一个小康人家的侄女陆静华结婚。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一行到北京同李大钊等人会谈,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张太雷担任会谈的英语翻译。同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接自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巜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候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22年5月,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在此期间,张太雷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活动。他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他是第一个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同年6日,受党的委托,张太露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在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有着特殊贡献,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战线思想。氏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陪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终实现国共合作。他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在中共“五大”上,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1927年12月11日黎明时分,与叶挺、叶剑英、杨殷、周文雍、恽代英、聂荣臻等人领导发动广州起义,任总指挥,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当选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12月12日下午,在战斗中被敌人枪击,中弹阵亡,年仅29岁,用自已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临终,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张太雷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火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p><p> 张太雷牺牲后,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在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第12期发表《悼张太雷冋志》的文章,高度评价张太雷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其中写道:“他的在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 他死时,觉得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1933年8月16日,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张太雷同志,中华苏维尔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48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p><p> 1998年6月16日,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2013年6月17日,纪念张太雷证诞辰115周年暨《张太雷文集》首发仪式在天津大学举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重新规划设计了张太雷纪念专室。在在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该校成立了“天津大学张太雷研究中心”。</p><p> 2009年9月10日,张太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张太雷纪念馆坐落在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1987年12月,为纪念张太雷牺牲60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张太雷故居”题写了匾额。</p><p> 值得一提是张太雷妻子王一知,参加革命之早、地位之高。她曾领导李白等地下工作。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专门接见她,执礼甚恭。1949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等特地接见了她,邀她领导新中国的妇女工作,她婉拒了,希望能到中学教书,中央批准她当上海吴淞中学。后中央想请她到教育部任职,她又婉拒了。1977年,王一知重新出来工作,她又婉拒担任要职。她高风亮节,几次拒绝了升迁的机会,在教育岗位上工作80岁才离休,1991年与世长辞,享年90岁高龄。王一知,不愧为一位传奇女子,妇女界的革命先驱。</p> <p>  *肖楚女(1891一1927.4.22),原名树烈,又名肖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出生湖北省汉阳门幺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巜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四川沪州师范学校、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4年1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国共合作时随团中央迁到上海工作,9月1日,任团中央特派员,在四川负责领导和整顿青年团组织。1925年8月,调到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宣传部长。后因被反动军阀李纪才通辑,返回上海。1926年1月初,肖楚女到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读室主任。1926年2月,被聘为全国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5月,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任教员,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兼任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政治顾问,被称为杰出政治教官。1927年春季,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肖楚女因过度劳累,肺病恶化,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1927年4月15日,被蒋介石反动军警从病房拖走关进监狱。1927年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肖楚女等40多名共产党人在南京石头城监狱内秘密处决。</p><p>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肖楚女被杀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1927年6月25日的《中国青年》评价“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他的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正是他的真实写照。1964年6月8日,毛泽东称赞肖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书,主要靠他。”</p><p> 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罗亦农(1902一1928),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人,原名罗善扬,字慎斋,后改为亦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考入美国人在湘潭创办的教会学堂。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入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举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1921年春,由上海共产党组织选派,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习。同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介绍刘少奇转为中共党员。次年1月,与瞿秋白一道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宜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27年6月,当选中共五大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调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组织局,罗亦农出任主任,并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央所在地工作,筹备召开党的“六大”,负责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并与瞿秋白一起拟写了《党纲草案》。1928年元旦,罗亦农回上海同李文宜结婚后,主持中央组织局工作。即将赴莫斯科筹备召开“六大”之际,因霍家新、贺治华出卖,于1928年4月15日不幸在上海公共租界内戈登路望德里被租界巡捕逮捕,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21日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年仅26岁。</p><p> 1928年5月30日,党中央发表《悼罗亦农同志》专文称赞:“罗亦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最英雄的战士。”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p><p> 1982年罗亦农的夫人李哲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回忆罗亦农:“亦农同志那高大的身影,爽朗的笑声,他那机警而沉静的神情、热情而幽默的性格,将永远的、深深的珍藏在我的记忆中。”</p><p> 2002年,罗亦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称赞:“罗亦农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p><p> 2009年10月1日,罗亦农被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周文雍(1905一1928.2.6),男,汉族,乳名光宏,广东省开平县百合下洞凤凰里人,一个贫穷塾师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委员会主席,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总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工人部长。</p><p> *陈铁军(1904.3一1928.2.6),原名陈燮君。原籍台山,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华侨糖商家庭。1924年秋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宣传工作。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兼第三届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广州市委秘书长。</p><p>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文雍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和陈铁军假扮夫妻后,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当时,在广州的汪精卫、陈公博等扮成“新左派”,鼓吹民主、自由,借以笼络人心。为了揭穿他们的假面目,周文雍率领数千名失业工人,在汪精卫的官邸“葵园”门前喊口号,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敌人恼羞成怒,派出大批军警镇压工人。周文雍受伤被捕,党组织成立了营救小组,陈铁军和大家一起指定营救计划。陈铁军派人把关押周文雍的地点搞清楚后,又让人设法告诉周文雍不饮茶水,以引起“高烧”,说是患了伤寒;再发动狱中难友起哄,迫使敌人把周文雍从监狱送进医院;这是组织便衣武装把周文雍从医院救出。周文雍被救出后仍与陈铁军假扮夫妻在广州做地下工作。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1月27号,周文雍和陈铁军军同时被捕,敌人向他们施用了酷刑,但他们坚决不向敌人低头。最后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他愤怒地拿起笔在监狱墙壁上题写了一首《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当敌法官宣判周文雍和陈影萍(陈铁军化名)死刑时,他俩神态自若,视死如归。敌法官问周文雍有什么要求,他提出和妻子郑影萍照一幅合影,敌人应允了,把摄影师带到监狱里来。他和陈铁军肩并肩站在铁窗下照了一张相,作为给党和同志们的永别留念。同年2月6日,即旧历元宵节的下午,细雨寒风,在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位于广车省开平市百合镇茅冈,占地23亩。始建于1957年,重修于1980年。</p><p> 2009年9月10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彭湃(1896.10.22一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p><p> 彭湃,1917年夏赴日求学,1918年5月回海丰,6月被返日继续学习。1918年9月,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期间,加入建设者同盟、劳动者同情会。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1921年5月初回国,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7月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一一六人农会,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1月领导成立了拥有十万会员的海丰县总农会。曾任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1924年4月初抵达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在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6月30日,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第一届农讲所主任。同年11月26日,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在广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之后赴东江参加东征。1925年4月,带领海丰成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10月,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组为海陆丰地委,任书记。1926年1月,发表《海陆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5月1日,主持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委常务委员。5月29日,出席国民党广东省部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5月30日,出席广州各界纪念五卅惨案同年大会。6月2日,在第六届农讲所上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及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并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赵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雄就义,时年仅33岁。</p><p>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为全国的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义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借鉴。他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p><p> 1923年,中共中央领导人瞿秋白称“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战士。”1926年,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1929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是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009年9月10日,澎湃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红宫红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是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在红场中心安放了彭湃烈士铜像,后成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基地。彭湃故居,坐落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龙津河畔,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元原貌修复。1957年11月21号,原海丰县立第一中学落成,正式命名为海丰县彭湃纪念中学,简称澎湃中学。彭湃纪念医院坐落于汕尾市海丰县城繁荣商业中心红场路18号。</p> <p>  *杨开慧(1901.11.6一1930.11.14),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毛泽东的夫人,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思想先进的学者,1904年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曾读于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县立第一女子高校。1913年,其父杨昌济回国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像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向上有为的学生。其间,杨开慧和毛泽东认识,日渐熟悉,后来相爱。从迁居长沙到其父杨昌济于1920年1月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学校。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了为杨昌济的守灵,帮助料理后事。杨开慧后随母亲、哥哥回湖南长沙,就读于教会学校福湘女中,和柳直荀烈士夫人李淑一同住校寝。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参加了书社工作。1920年9月,与5名女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毛泽东非常支持。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同年年末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后第二个中共女党员。中共“一大”后,杨开慧跟随毛泽东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同时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毛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到纱厂组织女工夜校。1925年2月,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同年12月,随毛泽东在广州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初,随毛泽东回湖南,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心血。同年4月,三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p><p> 大革命失败、“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杨开慧和三个孩子,又在杨开慧陪伴下潜入长沙。这次见面和话别,是这对夫妇的永诀。1927年8月底,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三年。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写阀何键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赏格提拿杨开慧。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后被捕,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p><p> 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p><p> 杨开慧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熏染,有许多自由、解放的新思想,信仰坚定,忠于爱情,文静贤惠,内心世界丰富,意志异常坚强。杨开慧不仅因为是革命的英勇烈士、毛泽东的忠贞的妻子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也因身为“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义教子的好母亲”而备受当地居民的颂扬。</p><p> 在2001年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评价杨开慧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优秀党员之一,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在革命蓬勃发展时期,还是在白色恐怖的岁月,她以满腔的热情,追随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她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大义凛然、从容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p><p> 2009年9月10日,杨开慧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长沙县开慧镇,2007年开建,2010年11月16日起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景区占地面积6.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湖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恽代英(1895.8.12一1931.4.29),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p><p> 1913年,恽代英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中华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17年10月参与创办了互助社,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中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有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他和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1925年,恽代英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调派到黄埔军校,任第四期政治教官,后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1927年1月,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7月,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周恩来工作。1929年初,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同年6月,恽代英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恽代英代表党中央出席了会议。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化名为王作林。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后来被叛变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指认,暴露了身份。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江苏南京年仅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p><p>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是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p><p>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一一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p><p> 2009年9月14日,恽代英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蔡和森(1895.3.30一1931.8.4),字润寰,号泽膺,出生于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一个小官员家里,后随母亲葛建豪回故乡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定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p><p> 蔡和森,1899年的春天,跟随母亲葛健豪回到故乡双峰永丰镇,不久父亲也从上海回乡,并买下位于双峰县井字镇杨球的光甲堂定居下来。1908年,蔡和森全家迁回了永丰镇。13岁时,蔡和森到辣酱店当学徒。后跳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曾受业于杨昌济,与毛泽东结为挚友,并且从事学生运动。毕业后,他曾与毛泽东到湘阴等八个县了解农民经济政治状况。1918年4月14日,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受学会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会见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他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在新民学会会友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7月蔡和森在法新民学会上提出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得到了大家的赞成。他多次致毛泽东,还致函陈独秀。在这些信函中,他第一次也是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1921年7月,蔡和森与工学世界礼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同年,与周恩来、赵世炎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筹组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组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任总支书记)。蔡和森虽然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年底,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主要负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和妻子向警予当选党的中央委员,并参与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同年9月,蔡和森起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提出了许多观点,为维护、推动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他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1925年,蔡和森参与并领导五卅运动,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他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很快地就把这场斗争发展到了广州、香港等城市,他在斗争中成长为杰出的群众领袖。同年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5年底,他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作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发展》长篇讲演,详细回顾了从建党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1927年春,蔡和森回国。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蔡和森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多次提出应对危局的建议。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主张土地革命和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为党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做出了贡献。同时提议毛泽东参加中央政治局。会后,他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赴天津参与组建和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并任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长。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上,蔡和森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社会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30年上半年,中共党内发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共产国际派他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9月24日至28日,他出席了党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和党内同志一道纠正了李立三的严重错误。1931年初,蔡和森回国,遭到王明的排斥,3月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省委暂设香港)。到达香港后,蔡和森同他再婚夫人李一纯住在一家洋酒罐头公司白楼上,公开身份是公司的职员。1931年6月10日,蔡和森在香港参加海员工会的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幸被叛徒顾顺章认出而遭到反动派的逮捕。党组织立即采取营救措施,由党员李少石通过个社会团体和港英当局联络。愿出巨款保释。但6月12日港英当局引渡到广东国民党军阀陈济棠反动政府。他在狱中受尽酷刑,被打得血肉模糊,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但始终英勇屈,最后凶恶的敌人用长钉把他的四肢钉在壁上,然后用刺刀将他的胸脯戳稀烂,8月4日,蔡和森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年仅36岁。</p><p> 蔡和森的理论探索富于创新性。他是五四期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最早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英之一。他率先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撰写了第一部社会发展史著作《社会进化史》,还著有《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党的机会主义》、《论陈独秀主义》等文章。蔡和森是党的早期历史的亲历者,而且是党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者和研究者,开了党史研究之先河。他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p><p> 蔡和森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践行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的抱负,有人早在1935年就这样评价蔡和森:"由于他的笃于友爱的性格,使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的全国同胞发展了最伟大的友爱,不惜牺牲一切以为国家民族,全国同胞求解放。”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一次谈话中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来同志也说过:“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尤尤其是当他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老一辈无诚意革命家邓小平,陈云,聂荣臻等都为蔡和森题词。邓小平同志1979年9月27日为《蔡和森文集》题词:“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蔡畅:"他所留下的丰富的理论遗产,对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有益的历史作用。”</p><p>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1920年5月,蔡和森与向警予在法国的蒙达尼自由结婚,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之为“向蔡同盟”。1926年,向警予和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夫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后来,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想方设法去营救,特别是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蔡和森在1925年与李立三原夫人李一纯结为夫妻。</p><p> 1987年7月1日,蔡和森纪念馆在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建成开馆(对面是蔡畅图书馆,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馆额。广场中朱矗立着9米高的纪念碑,碑文由陈云同志亲笔题字,顶层为蔡和森同志立身塑像。</p> <p>  *向警予(1895.9.4一1928.5.1),女,原名向俊贤,湖南溆浦县人。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中共唯一女创始人,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卓越领导人之一。</p><p> 向警予,生于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6岁入私塾,8岁时,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15岁在常德读书时,与丁玲的母亲余曼贞结拜姐妹。1911年,辛亥革命后,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女子中学、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周南女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期间,向警予因与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毛泽东。1916年毕业后回家乡,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向警予得此消息,到北京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创办的新民学会,他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留洁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2月,与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期间,深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1920~1921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计划,她与蔡和森和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成立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因此,她后来被毛泽东称为“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1年10月18日,因参与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求生权”的请愿斗争,法国当局以“强占校含,扰乱治安”的罪名将向警予、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了止回国。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7月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并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4年,向警予与李励庄、钟婉如、陈逸云等筹建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任会长。3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成立,并在女党员中建立上海妇女运动委员会,由向警予日常工作,具体领导上海妇女运动。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连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同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震惊世界的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参加斗争。柳亚子曾赋诗一首,赞美这位挥洒自如的女权革命家。同年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因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情变,在莫斯科理性分手,至于原委,在官方记述里无所寻览。生活“向蔡同盟”虽已不在,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1927年3月向警予回国,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出席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会后,她到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仅33岁。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p><p> 向警予英雄牺牲后,党中央在上海为她举行追掉会,还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悼念文章。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周恩来在庆祝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指出:“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雄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p><p> 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开放,1985羊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武汉龟山西部山顶有向警予烈士墓。1978年为纪念向警予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移此重建。墓座正面镌邓小平手书“向警予烈士墓”六字。</p><p> 1999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评选向警予为百年英烈。2009年9月10日,她被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邓中夏(1894.10.5一1933.9.21),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p><p> 邓中夏,1901年发蒙于族办和塾增经门学。1911年入宣章县高等小学堂,后考入郴郡第七联合中学(今郴州一中)。1915年就学于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课,1917年随父进京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在北大要到李大钊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响应下,邓中夏开始研究马列主义。1919年5月4日,与北大同学一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被推为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成为革命青年的代表人物。1920年3月,这李大钊的领导下,与何孟雄、黄日葵、高尚德、罗章龙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18日到长沙,和老朋友毛泽东一起商量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参加到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共产党小组的最早的成员之一。同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邓中夏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1921年初,邓中夏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在工人群众冲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同年8月,作为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总机构的中国劳动组书记部在上海成立,邓中夏任北方分部主任,负责领导北方工人运功。同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也在上海组成。同年12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邓中夏当选为书记。1922年5月1日,邓中夏被选为长辛店工人的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同年7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二大宣言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2月,邓中夏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并在全国发动了劳动立法运动。1923年4月,受李大钊推荐参加创办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在校二年任职中,他聘请了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李达、肖楚女、李立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任教,利用上海大学为党培养人才。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邓中夏被选为7人组成中央执行委会委员之一,并任临时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团中央工作。同年10月,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1924年是中国工人运动又掀起高潮。11月,邓中夏在《中国工人》第2期发表文章《我们的力量》。他在上海工作期间,专心致力于上海工人运动,撰写了不少文章,对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和士兵运动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不少卓越见解。1925年4月,受党的委派,离开上海,筹备并组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省港大罢工。邓中夏坚决主张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受中共中央派遣于1927年7月20到九江,与李立三、谭平山、叶挺、聂荣臻等开会,分析形势,提出建议。随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候补委员。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兼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委,并曾任中央军事部代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2月,邓中夏又被派往香港,任广东省委代理书记。2月末,由于密探得到密报,邓中夏在港被选入狱。1928年3月18日,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虽然邓中夏没有出席这次大今,但由于邓中夏领导中国工人运动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巨大影响,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中央执行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5月,经周恩来等营救出狱回上海,立刻得到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的通知,前往苏联。到达莫斯科后,和周恩来、瞿秋白等,一起筹办中共六大。6月18日,邓中夏和同周恩来、瞿秋白等一起,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0年7月19日,邓中夏从莫斯科回到上海。9月,在周恩来、瞿秋白同志的强力支持下,被党中央派往苏区,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湖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团军(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领导红2军团和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坚决地停止了立山路线的执行。1931年1月,王明担任中共中央领导权后,邓中夏被撤掉全部职务,年底回上海,等候中央的发落。1932年秋,党组织委派邓中夏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从事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1933年5月15日晚,邓中夏在互济总会援救长家研究和布置工作,被法国租界巡捕逮捕。邓中夏化名施义,据理力争,还请律师史良等人帮助自己辨护。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后因一同被捕的互济总会援救部长林素琴经不起敌人的威逼利诱,供出了邓中夏的真实身份。国民党中央党部立即收买了法租界巡捕房,邓中夏被引渡解往南京,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狱中,他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负责人说:“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1933年9月21日黎明,在雨花台下,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9岁。</p><p> 邓中夏,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注重在革命实践中学习马列理论,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共早期为数不多的理论家之一,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贡献。邓中夏较早地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他在大革命初期就已经对中国的革命形势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指出了正确的未来发展道路,难能可贵。他对指导和总结中国工人运动的学术研究贡献较大,他的一些专著直至是今日仍是有价值、权威的著作。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赞邓中夏具有“秀才”与“牧师”两种风格。</p><p> 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中夏公园是1994年10月5日为纪念邓中夏同志诞辰100周年修建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邓中夏同志”铜像题名。</p><p> 2009年9月10日,邓中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吉鸿昌(1895.10.18一1934.11.2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所部被誉为“铁军”。1930年4月,参加讨蒋大战失败后,9月接受蒋介石改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闻讯立即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就联系。同年4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1933年8月26日,吉鸿昌率部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会合,建立苏区,遭国民党军队国追块截,苏区因而无法建立。吉鸿昌无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准备一同进攻由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北平城,但所部在昌平被中央军伙同晋军、西北军包围,军队大部少崩溃。吉鸿昌战至10月,因弹尽粮尽,为保抗日实力,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同商震谈判。不料,蒋介石却电令商震把他们扣押送北平审问。途中,吉鸿昌用计使方振武脱身。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在吉鸿昌感化下,冒险放走了吉鸿昌。1934年5月,吉鸿昌回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组织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军,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经党组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以“叛国罪”(多次煽动兵变)和“叛党罪”(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判加处吉鸿昌枪决。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p><p> 1971年周恩来评价吉鸿昌时说:“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要把他的事迹出书!”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聂荣臻评价吉鸿昌说:“吉鸿昌烈士是民族英雄,将永垂不朽!”2009年,吉鸿昌墓,位于郑州市西郊烈士陵园内。纪念碑上镌刻胡耀邦题写的“吉鸿昌烈士纪念牌”八个大字。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1995年,江泽民为该馆题写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p><p> 2009年9月10日,吉鸿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瞿秋白(1899.1.29一1935.6.18),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府青果巷,祖上是宜兴望族。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p><p> 瞿秋白,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加入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3日上街演讲被捕,6月8日获释。8月23日又因参加抗议活动被警察厅逮捕,30日被释放。1920年8月,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俄共党组织。同年7月6日,在安德莱厅见到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见进行了简短交谈。同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列宁,并聆听演讲。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到莫斯科,瞿秋白任翻译。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启程回国工作,1923年1月13号到北京。1923年2月起,部分翻译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右《新青年》上发表。在此之前,瞿秋白还撰写了介绍列宁、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方面的文章。1923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同时,兼管中共宣传工作,任季刊《新青年》的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的主编,参加编辑《向导》。国共合作时,于1924年1月20日,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奔波上海与广州之间,负责处理两党合作问题。1924年7月,根据孙中山建议,国民党中央设立政治委员会,孙中山任主席,瞿秋白当选为五人委员。同时以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身份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指导工作,还担任上海国民党机关报巜民国日报》的编辑工作。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二次武装起义。4月11日,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批评陈独秀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并任政治局常委。1927年8月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主持部署了起义军南下和各方面配合的行动方案,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1931年1月7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委员,留在上海养病(肝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1934年2月5日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即将沦陷的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同年2月,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遭国民党宋希濂部逮捕,化命林其祥,职业是医生。4月初,被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已被国民党第八师俘获的徐氏供出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俘的情报和叛徒郑大鹏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瞿秋白。同年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瞿秋白写下了巜多余的话》。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后,在长汀县城西罗汉岭执行枪决,年仅36岁。</p><p> 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思想家,他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在中共的历史地位。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p><p> 198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负责报告》。《复查报告》指出: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坚持了革命的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2006年10日17日在长汀县城西罗汉岭下开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常州也建有瞿秋白纪念馆。</p><p> 2009年9月10日,瞿秋白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方志敏(1899.8.21一1935.8.6),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出生庄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p><p> 方志敏,曾读于教会学校九江南伟烈大学(同文书院)。1922年春,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任《民国时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同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方志敏离沪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1923年年初,与赵醒侬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党、团组织。1925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1926年5月,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进义全盛阶段,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农协会员发展至80余万。3月“赣州惨案”后,赴武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并出席中共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旋与刘一峰等8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赣代行党部职权,并在南昌创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了农民武装。“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任暴动总指挥,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4年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委、主席团委员。1934年10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汇合。11月,中革军委命两军合编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向皖南进军,方志敏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在谭家家桥镇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追剿,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人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方志敏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方志敏烈士陵园于1962年兴建,建成于1965年,位于南昌市昌北梅岭山脚,占地136亩。</p><p> 2009年10日1日,方志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2年8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首发。</p> <p>  *赵一曼(1905.10一1936.8),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抗日民族英雄。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出身封建家庭。1924年大姐夫郑佐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二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及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委会主席。1926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1926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陈达邦,曾为黄埔军校学员、留学苏联,熟悉印刷业务,建园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任能综合科科长,1966年被迫害致死。),十月回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陈掖贤,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任政治课教师。1982年8月15日自杀,终年55岁。)。1930年,赵一曼带着儿子回到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3年,任满州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州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后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饱受酷刑逼供。1936年6月28日,在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中,赵一罗感动了看守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冒死帮助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7月董宪勋因受刑过重惨死在监狱中,年仅27岁。韩勇义被日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日本投降后,并吸收继续参加革命工作,但因多中病患缠身,1949年2月12日不幸去世,年仅29岁)。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与董宪勋、韩勇义及董宪勋叔叔董广政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到敌军手里,再遭极其残忍的酷刑(日军审讯官和刽子手大野泰治于1956年在特别军事法庭上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坚贞不屈。后于1936年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后在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被日军枪杀,年仅31岁。赵一曼在慷慨就义时,留下了给儿子的激昂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留有诗篇巜滨江本山怀》,其故黑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巜母亲赵一曼》等。</p><p>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20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风风雨雨的干革命斗争,比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异界永远几率着中华儿女精力不办开拓前进,为钱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董必武曾为赵一曼赋诗,颂其:“ ……自是中华人力儿女,珠河血迹史千和秋。”陈毅评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尔滨市委党史室则称其“万民永忆女先锋。”创办于1959年5月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书院内。朱德元帅题写馆名。2007年,黑龙江尚志市修建了赵一曼烈士陵园。2010年,赵一曼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项英(1898.5一1941.3.2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p><p> 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在武昌涵三宫的日新预备学堂读完初中后,15岁便进入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工人。俄国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爆发,又坚定了他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在和包惠僧(中共一大代表)的会面时项英说:“我自从读了《劳动周刊》,知道中国工人也要组织起来,我愿意从这方面努力来努力。”其决心溢言表,1920年曾在武汉组过纺织工人罢工;1921年12月起在武汉江岸筹建铁路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北最早的产业工人党员。武汉工人阶级公认的领袖之一。在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项英同志是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长期在武汉、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曾任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总土会总干事、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组织主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参与领导的1923年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1920年秋起,在武汉组织工人纠察队,任总队长,配合北伐军作战,维持社会秩序,参与收回汉口英租界和反夏夏寅叛变的斗争。在中共第三次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同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后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1929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兼中共党团书记。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31年1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朱德、毛泽东一起,决定建立红军总政治部。期间,对江西红军和苏区的“肃反”扩大化进行严肃批评,但受到错误的批评,4月被撤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改任军委副主席。1933年5一12门二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发布命令,确定1927年8日1日南昌起义之日为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曾主持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成立中华苏维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中华苏维共和国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劳动人民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委分会主席,与中华苏恩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一起,率留在苏区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1.6万余人,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在赣粤边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对项英和南方各游击区军民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及兼政委,与陈毅在长江南北地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皖南事变。史称:项英对新四军部和皖南部队的转移未能抓住有利时机,转移途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对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造成严重损失负有一定的责任。皖南事变后,项英、周子昆等率军部10余人隐蔽于附近山区。1941年3月14日,在安徽泾县蜜蜂洞被叛徒刘厚总杀害。</p><p> 1955年6月19日,项英同志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1990年,在武昌为项英立了铜像,镌有中华人民共主席杨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p><p> </p><p><br></p> <p>  *左权(1905.3.15一1942.5.25),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p><p> 左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3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p><p>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p><p> 2009年9月10日,左权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陈谭秋(1896一1943.9.27),湖北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人。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无产阶级革命家。</p><p> 陈潭秋,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2月,与董必武、恽代英等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先后任中共武汉区委负责人、中共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等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27日,陈潭秋参加了中共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陈潭秋奉中央指示,撤出武汉,任江西省委书记。1928年春,陈谭秋奉调到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不久,又调到了中共中央工作。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潭秋继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6月下旬,任中央巡视员。同年12月,新的顺直省委成立,任省委宣传部长。1929年7月,调回党中央工作,不久,又被派往山东青岛和满州(东北三省)工作。10月,被调到中央组织部接替恽代英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山“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陈潭秋参加了这次议会,会后,中央再次派他去满洲开展党的工作。不久,根据中央指示,满洲省委正式成立,陈潭秋任满洲省委书记。12月初,陈潭秋不幸被捕,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终于在1932年7月间出狱。后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1933年初夏,陈潭秋和谢觉哉徒步从白区进入中央苏区。他被分配在中央党校工作,后调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换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江西分局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准备回延安,途往乌鲁木齐,代表党中央迎接西路军进疆。时值新疆形势开始逆转。1939年7月,化名徐杰正式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1942年7月盛世才公开投蒋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同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p><p> 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强加罪名,软禁了中共留新人员。1943年2月7日,又把中共留新人员全部投入了监狱。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盛世才把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秘密杀害于狱中。盛世才派人在夜间用棍棒打昏然后勒死陈潭秋后,再拍下照片交给前来联络的宋美龄常带回重庆。陈潭秋牺牲时年仅47岁。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陈潭秋被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英勇牺牲了1年零9个月。他是一位“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p><p> 全国解放后,陈潭秋的遗骨被安葬在乌鲁木齐南郊的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董必武的亲笔题字:陈潭秋烈士之墓。1981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中共黄冈县委在黄州区陈策楼镇陈潭秋烈士的故居按原貌修建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1984年在黄冈市城区兴建了“陈潭秋纪念馆”。1980年,李先念同志为“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陈潭秋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9年9月14日,陈潭秋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毛泽民(1896.4.3一1943.9.27),字咏莲,后改为润莲,化名周彬,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毛泽东的大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财经工作领导人。</p><p> 毛泽民读了几年私塾就缀学参加农业劳动,十多岁时学会了干一般的农活,也能写会算。1919年10月和1920年1月,母亲和父亲相继病死后,他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学会了勤俭持家的本领。1925年春毛泽东回到家里,教育全家干革命。给哥哥的内心的帮助下,毛泽民从潮汕到长沙投入革命洪流,首先在毛泽东任主事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搞校务,负责管理全校师生的伙食。1922年,毛泽民在毛中同志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搞庶务工作。1922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位职业革命家。同年年底,则民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指派,到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办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后任营业主任、合作社总社总经理。1925年底,毛泽民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束后,赶到上海接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毛泽民到了汉口,担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报社社长董必武、总主编沈雁冰)。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毛泽民根据党的指示,回湖南准备秋收暴动。他化名周芳,深入到湘潭、湘乡一带活动。1929年冬,率领钱希钧等九9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由上海到天津,创办党的秘密印刷厂。1931年夏天,担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部长,随后到瑞金,协助毛泽东筹备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会间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国家银行的筹备工作。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成立,任第一任行长。1933年5月兼任闽赣省苏维埃财政部部长。1934年9月兼任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15大队,毛泽民任大队长和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林伯渠任主任),参加长征,负责整个红军的筹粮、筹款和全部供给工作。到陕北后,毛泽民任国民经济部部长。</p><p>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毛泽民积劳成疾,胃病更加严重,身体极为虚弱,中央安排毛泽民到苏联养病和学习,取道新疆去苏联,但到了乌鲁木齐,因中苏边界发生鼠疫,未能成行。中央批准,毛泽民等人留新工作。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1942年,新疆督办盛世才背信弃义,投靠蒋介石。同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实际上,毛泽民等人被捕后,我党一直在努力营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毛泽民是可以救出来。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就是毛泽东的一个部下叫徐梦秋当了叛徒(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lt;林彪的助手&gt;、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我军著名的“笔杆子”。连毛泽东都对他写的文章非常佩服。后加入军统,成为少将特研组组长。1949年后躲在一个小山村,隐姓埋名。最终被我军揪住,关押于南京老虎桥监狱,无期徒刑。1976年死于狱中,终年81岁。作者:荒沙),捏造了许多罪行。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陈潭秋和林基路等人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p><p> 2009年9月14日,毛泽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3年9月27日,新疆自治区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和祭奠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革命烈士在新疆英雄就义70周年。</p><p><br></p> <p>  *叶挺(1896.9.10一1946.4.8),男,汉族。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出生于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周田村客家农民家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p><p> 叶挺,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在武昌起义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援闽粤军。同年加入国民党,走上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曾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他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美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信仰三民主义转为信仰共产主义。</p><p> 1925年,叶挺回国任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一说:12师36团团长),旋即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不久奉命转往肇庆,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生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兼任副军长。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了夏斗寅。</p><p> 1928年8月1日,叶挺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同年12月11日,和张太雷等领导广州起义,出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上起义失败后,叶挺奉党的安排去苏联。因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产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虽充分肯定了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却没有给叶挺平反。1928年秋,叶挺到了德国柏林。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五年之久。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叶挺离德到澳门隐居,结来了海外流亡生涯。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州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柜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p><p>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国民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写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第二天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重新接纳为党员。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会议。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p><p> 死讯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陈毅作《哭叶军长希夷同志》。遗体葬于廷安“四八烈士陵园”。</p><p> 1988年1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王若飞(1896.10一1946.4.8),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萌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一个封建家庭,家住中华北路173号。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早期领导人,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p><p> 1904年2月,王若飞被二舅父黄齐生接至贵阳抚养、供读。入贵阳达德学校学习(现为贵阳达德书院旧址)。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缰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青年时代,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17年,王若飞在舅父黄齐生带领下留学日本,“五四运动1”爆发后,毅然回国。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应“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越南领袖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党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4月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3月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为推动中原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1926年,王若飞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国共产党五大后,王若飞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长和宣传部长。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农民国际代表,并在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王若飞回国就任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了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11月21日,王若飞在包头泰安客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度过了近六年的铁窗生活。1937年5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营救下,结束了5年7个月的牢狱生活。同年8月到达延安,王若飞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1938年起,王若飞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起,王若飞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1944年5月,王若飞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王若飞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1945年6月,王若飞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 ,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王若飞是我军中的谈判高手。当时有一个民主党派的代表就给予王若飞高度评价,说他是政治斗争中一员杰出的能将。大名鼎鼎的沈钧儒也对王若飞非常饮佩,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民主战士的前导。1946年1月,王若飞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博古)、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当日下午两三点钟,因天气原因(另说蒋特谋杀)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当年仅50岁。</p><p> 王若飞等遇难后,中共中央举行一场庄严而隆重的追悼会。中央追悼“四八”烈士的晚联是:“正天下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丧砥柱。看中流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为量,一心一德,势争胜利慰英灵。”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会上,周恩来失声痛哭。</p><p> 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评价王若飞:“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傅作义评价王若飞:“共产党员王若飞,那才是个人才哩!”</p><p> 王若飞纪念馆位于内蒙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泰安客栈)。王若飞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p> 2009年,王若飞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邓发(1906.3.7一1946.4.8),原名邓元钊,乳名8仔,化名易林。广东云浮市附城乡石塘村人,家境贫寒。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p><p> 邓发,1912年归庵堂读书。后读私熟。1919读于城西小学。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辍学到广州做勤杂、当茶房。冬到香港在轮船上当厨工。受苏兆征的影响,参加了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东征战役。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起义失败后,辗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等职。1931年7月到中央苏区,任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处处长、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领导中央红军中的政治保卫工作。先后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局长,是我们党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为党这一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红色刀剑”。“邓发与项英是中共党内少数出身无产阶级的领导人。邓发缺乏项英所具有的对复杂事物进行缜密分析和慎重判断的能力,邓发的激烈的性格和狂热的革命气质导致发生了闽西肃反的规模不断扩大。由邓发主导的闽西肃反具有革命绞肉机的全部特征。邓发作为中共闽西苏区党的最高领导人,对于所发生的这一切极端行为,应负直接的、第一位的责任。”邓发,曾被称为“中国的捷尔任基斯”,“天生的特科干部”,“赤色中国的‘守护神’”。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2野战纵队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1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3纵队政治委员等职。1936年6月被派往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办事仁处主任。1939年秋回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1946年1月,邓发回国,在重庆与中国劳动协会负责人朱学范一起为中国工人组织的统一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和朱学范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值得一提的是,邓发回国前,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赠送给毛泽东一幅油画,托他带到延安面尘毛泽东,为不负所托,他将油画精心包裹,形影不离,但遇难中也灰飞烟灭。</p><p> 1946年4月8日,同博古(秦邦宪)、叶挺、王若飞等人一同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吕梁市兴县黑茶山遇难,年仅40岁。</p><p> 1946年4月19日,在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四八”烈士历大会的同一天,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写的著名文章《“四八”烈士永垂不朽》,其中字字真情:“邓发,你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最后你为中国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同时也为世界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建立了光辉的成绩。但是这成就刚刚开始,你竟一去不返!”邓发在短暂的40年人生中,将近一半与“保卫工作”有关,这为后世的公安事业提供了足资鉴戒的宝贵经验。</p><p> 邓发故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城街道办城西榃石坑村。故居附近建有“邓发小学”和“邓发纪念中学”。</p> <p>  *刘胡兰(1932.10.8一1947.1.12),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p><p>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6月,才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联系三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勇者牺牲,将其中赶到厂里上浏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六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到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p><p> 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详细报道,并发表评论,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解放区军民向刘胡兰学习。同日,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题为《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一一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文章。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p><p>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非常伤心,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均为其题字的英雄。全国解放后,刘胡兰的事迹被写成书,改偶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生前所在村曾被改为“刘胡兰村”。1956年,在山西省文水县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在烈士家乡云周西村修建了烈士陵园,永志纪念,刘胡兰遗骨单独迁至陵园。有一尊汉白玉全身雕像,有著名雕塑家王朝闻根据刘胡兰继母胡文秀口述描绘刘胡兰外形特征而创作。陈列室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的题词。</p><p> 邓小平同志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1994年2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为刘胡兰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p><p> 2009年9月10日,刘胡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之一。</p> <p>  *雷锋(1940.12.18一1962.8.15)原名雷振兴,出生于湖南长沙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小学毕业。毛主席的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p> 雷锋,7岁时父母、弟弟相继悲惨死去,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下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把土改时分得的3.6亩田全部捐入荷叶坝小学。1956年夏,小学毕业后,先后在生产队当秋征助理员、安庆乡政府通信员、望城县委公务员。1957年2月8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春,到团山湖农场工作。后县委决定,雷锋当了拖拉机手。同年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10月,改名为雷锋。11月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8月20日,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1960年1月8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23日,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11月27日,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工作。此后,霉锋又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1960年12月1日,雷锋日记(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15篇)在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发表。同月,雷锋在《前进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引起强烈反响。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1月27日,雷锋被批准晋升为中士军衔。1962年2月14日,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同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这根电线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迷过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因公殉职,年仅22岁。8月17日,举行“公祭雷锋同志大会”,灵堂设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大礼堂,从告別大厅到礼堂外,站立着数以万计的人们排着长队悲痛地向雷锋鞠躬告别。原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王良太将军回忆到“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上将曾对他说:‘要把雷锋提拔到连队副指导员,让他在领导岗位上早日锻炼成长’。后因雷锋所在团的领导班子正在调整,迟迟没有把雷锋提升的报告上报,后来报给工程兵党委后还没有下任命状,雷锋就不幸牺牲了”。他说:“如果早几天给雷锋下令任职,他就不会离我们而去”(2012年党史文汇)。</p><p> 1963年3月5日,巜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和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雷锋的名字响遍全国。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题词。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元帅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林彪元帅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邓小平同志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陈云同志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的好日子,大家向他学习。”董必武同志题词:“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诗人、作家郭沫若说:“我读了《雷锋日记摘抄》,感觉着雷锋同志就像这样一把宝剑。”叶剑英元帅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杨尚昆同志:“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李鹏同志:“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锋在中国涌现。”乔石同志:“学雷锋精神,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姚依林同志:“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宋平同志:“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李瑞环同志:“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雷锋、郭明义 、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p><p> 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应成为不熄的明灯,照亮人生的价值坐标。</p><p> 2019年9月10日,雷锋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雷锋被评为“最美奋斗者”。</p> <p>  *焦裕禄(1922.8.16一1964.5.14),山东省淄博博山门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p><p>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11岁被迫退学,童年很凄惨。1939年,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杀死,焦裕禄本人也被虏去辽宁抚顺做苦工。1941年,焦裕禄设法逃出,流落至江苏宿迁。1943年,他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公里双茶棚村,给地主当雇工。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家乡,当了民兵,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1948年随南下工作队前往。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3年,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同年六月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仍洛阳矿山机械厂临时工路总指挥琪琪担任五车间组织科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56年底返回洛阳矿山机械厂,被任命为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在此期间,焦裕禄患上了肝病。1962年6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兰考“三害”得到了有效治理。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p><p>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患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看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成为了未来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精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的群众,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坚持把开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p><p> 毛泽东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江泽民: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今天,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p><p> 2009年9月10日,焦裕禄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被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号,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p> <p>  *王进喜(1923.10.8一1970.11.15),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p><p>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38年,15岁时进入旧玉门油矿当童工,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新中国第一代石油钻井工人。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4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他作为队长,带领贝乌5队,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同年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领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1959年9月,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一一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4月29日,当钻井队打第二口井700时发生3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仗,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晓,被誉为油田“铁人”。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1966年7月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同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居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已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人民的“老黄牛”。</p><p> 大庆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1964年1月25日,《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通栏刊出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工业学大庆”,并亲自接见王进喜。“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于振奋中国人民自立更生 、奋发图强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使用。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一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新华网评)</p><p> 1964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文革”开始,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大庆军管后,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1969年2月,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玉门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会议期间胃病发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10月15日23日42分,王进喜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中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采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发了长篇通信《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一一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大庆油田做出了“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的决定”。</p><p>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建于1971年。新馆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之际开馆,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写馆名。</p><p> 19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的奋斗者”。2000年,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p> <p>  *吴运铎(1917.1.17一1991.5.2)祖籍湖北省武汉市,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我国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军工史上的传奇英雄,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保尔”。</p><p> 吴运铎,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吴运铎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1953年至1956年,曾赴苏联学习两年。“文革”中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之后长期住院治疗。</p><p> 吴运铎,在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准南,然后转战准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他心系兵工,婚事一拖再拖,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准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他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会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他在书中写道: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这就是吴运铎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组委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并参加十一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10月5曰,《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一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迈铎》。从此,“中国的保尔一一吴云铎”传遍祖国大地。</p><p> 吴运铎,在和平年代里,仍然拖着残疾的病体,身体力行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他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品德曾深深影响共和国的几代人,他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953年,吴运铎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国内外发行。前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1991年,吴运铎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北京电视台和吴云铎纪念馆联合摄制了的8集电视连续剧《中国保尔一一吴运铎》。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9年9月25日,吴运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p> <p>  说明:本篇图片系个人收藏。图片人物生平详细介绍参阅网络和有关书籍编写而成,特向原著者深表谢意!如有不妥之处,恳望教正为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