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网师园

龙腾愉悦

<p class="ql-block">境界非同各异睽,环池榭阁苑楼齐。</p><p class="ql-block">梅轩竹石浓繁蔽,蝶径碑墙佩慰迷。</p><p class="ql-block">道树临风疏玉井,琴樽涧户隐云溪。</p><p class="ql-block">花台盛植将离草,聚落琼林映月携。</p><p class="ql-block">~苏州网师园(七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 。</p><p>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p><p>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 。</p><p>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p> <p>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p> <p>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p> <p>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园林非常有特色,古色古香,精致典雅,非常能展现中国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而在所有的中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属苏州园林。</p> <p>还记得,在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就有一篇说明文是写苏州园林。去苏州,在老城区漫步,你会发现有许多有名的园林,这些园林各有特色,但是有一个园你最不该错过,它就是网师园。</p> <p>苏州网师园的历史,要从宋代说起。据说是宋代官员史正志当年被贬谪到苏州,他的书籍很多,相传有万卷藏书,于是他在这里修了一个专门藏书的园子,命名为万卷堂。到了清朝乾隆在位时期,又一位名为宋宗元的官员买下这里,将它重修扩建,并改名为网师园。到了民国时期,张作霖又花高价将此园买下作为寿礼送给他的师父,但是师父一直没有来住。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格局精致紧凑,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p>网师园是苏州园林里,最富有书香气息的园林,因为它的历届主人都是文人,里面的文房墨宝非常多。然而历届主人们无论是扩建还是改造,都完整地保留了他原来的风貌,所以至今都还能看到网师园的古典特色。虽然在文革时,网师园一度被损坏,好在大部分文物,园林的建筑都还在,没有被摧残至毁。</p> <p>游网师园,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很快就能将它游完,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游客们许多都喜欢去参观苏州那几个大园林,而将网师园忽略掉,但是其实网师园是最值得去的。前面已经介绍,它是最有文人气息的一个园林。当年张作霖买下这里的时候,常邀一些有名的文人到这里寓居,文人们在这里可以谈论国学、吟诗作画,欣赏园中美景。</p> <p>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p> <p>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p> <p>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p> <p>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p> <p>轩西侧套室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p> <p>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p> <p>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大厅崇立,即万卷堂。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p> <p>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以上3处的家具陈设,多为清式,尤富丽端庄。屋东北梯云室内黄杨木落地罩上镂刻双面鹊梅图,雕工极精。梯云室北为下房区及后门,1958年~1980年俱从该门出入。</p> <p>主园在宅第之西,三进厅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主园,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入内建筑物较多,组成庭院两区:南面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为居住宴聚用的一区小庭院;北面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等组成以书房为主的庭院一区,居中为池。</p> <p>池北竹外一枝轩原为封闭式斜轩。池东南溪上置石拱桥名引静桥,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p> <p>西部为内园,由“潭西渔隐”月洞门(此处亦为何氏辟)入,地1亩余,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轩屋名“殿春簃”便得于此。</p> <p>蜂洞假山 </p><p>这座假山的南面是一座半亭。半亭的阶下是两个同心大圆的铺地图案,在满院软脚海棠带万字的铺地图案中显得很突出。里圈古松的松针丛丛墨绿,丝丝分明,枝干褐皮皴裂。仙鹤活灵活现,翩翩欲舞;外圈是五只蝙蝠。寓意“松鹤延年”,“五福捧寿”,与整个庭院的主题呵成一气。</p> <p>墙上砖刻匾额“玉椀金盘”,吴溱题。</p> <p>大门</p><p>网师园正门前设照墙,大门两旁置抱鼓石,抱鼓石上饰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有阀阅,大门格局足以显示园主门第高贵。</p> <p>网师藻耀高翔门,以“精品园”著称的网师园,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已有几百年历史,极其精致。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刚健有力,清雅淡泊而重。</p> <p>网师园藻耀高翔门大厅,藻耀高翔”是江南第一门楼</p><p>这四个字仅仅是城门的名字 ,意思为:</p><p>藻”乃水草总称;</p><p>藻耀”,意即文采绚丽,文采飞扬;</p><p>高翔”即展翅高飞</p><p>藻耀高翔 :寓意着人们才华横溢,文采飞扬,人们前途光明,能实现大鹏展翅的愿望。</p> <p>网师园殿春簃联:何绍基</p><p>巢安翡翠春云暖;</p><p>窗护芭蕉夜雨凉。</p><p>殿春簃,在网师园西北部,为网师园中独立庭院,是仿明代古朴爽洁的建筑。殿春簃匾额下有跋文“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仍补植,已复旧观”。芍药花期在春末,称“殿春”,阁边小屋称作“簃”,故即以“殿春簃”为名</p> <p>殿春簃</p><p>殿春”,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旧为书斋庭院。此处为春末景点,庭中遍植芍药,故名。座落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即以此为蓝本而建。</p> <p>琴室</p><p>为主人操琴之所,是一处全封闭空间。庭中南面墙壁是气势峥嵘的嵌壁山,相传为清代著名叠山家戈裕良之手笔。室为歇山式半亭,面对青峰,焚一炉香,弹一曲“高山流水”,实为操琴之佳处。</p> <p>集虚斋</p><p>取《庄子·人间世》“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是园主之读书处。</p> <p>竹外一枝轩</p><p>为园中春景景点,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p> <p>月到风来亭</p><p>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取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设“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p><p>月到风来亭为网师园中部著名景点,亭名取唐代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之意。</p><p>此亭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亭内正中悬着一面大镜,每到明月初上,便可看见水中、镜中、天上三个明亮的圆月,独成了一道奇景。</p><p>网师园风到月来亭联:何绍基</p><p>园林到日酒初醒;</p><p>庭户开时月正圆。</p> <p>看松读画轩</p><p>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中有相传为万卷堂时遗留下的一株古柏,为园中最古、最高的大树,树梢已枯,中侧枝垂挂干上,依然苍翠。另有罗汉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用“读画”一语,意即深入体味其神韵。</p> <p>濯缨水阁</p><p>此处为夏日景点。水阁是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取名“濯缨水阁”,源于《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指官帽帽带。)意为达则濯缨,隐则濯足。</p> <p>云岗</p><p>黄石叠砌的云岗,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p> <p>引静桥</p><p>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体态小巧,长2.4米,宽不足1米,三步而逾,故又称之为“三步桥”。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身藤萝缠身,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不愧为佳构之作。</p> <p>梯云室</p><p>梯云之意,取自唐张读《宣室志》中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此屋前庭院假山,均用云头皴手法堆叠而成。主峰在五峰书屋东山头,倚楼叠成楼房山,可攀登山道而进入楼中。</p> <p>蹈和馆</p><p>蹈和馆名出自“履贞蹈和”一语,取其“和平安吉”之意。室内雅致、幽静,原为园主宴客场所。</p> <p>五峰书屋</p><p>该屋前后均有庭院,叠以峰峦。门前庭院山有峰,为庐山五老峰之写意。亦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在。</p> <p>网师园内从“撷秀楼”后庭院西侧的小门朝西看,颇有一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受。朝西迈进,便见一处独立的庭院,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与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为“五峰书屋”,这里也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p> <p>撷秀楼</p><p>“撷秀”,即收取秀色之意,为住宅的后厅,也称女厅。主要供园主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p> <p>轿厅</p><p>轿厅是旧时宾客、主人停放轿子的地方。上匾“清能早达”,是封建王朝标榜官吏品德、清廉能干、早年发蹈和馆。</p> <p>万卷堂</p><p>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题,过去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装修陈设华丽。万卷堂,藏书万卷之堂。</p> <p>姑苏园林网师园中西部的“潭西渔隐”中有“冷泉亭”,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可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一道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圃,曾盛名一时。</p> <p>小山丛桂轩</p><p>此为秋日景点,取“桂树丛生山之阿”(《楚辞·小山招隐》)之境界。轩南为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势成幽谷,匝种桂花,秋日竞放,香气蕴郁谷间,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庾信《枯树赋》)。</p> <p>在网师园殿春簃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墓碑常常被人忽视。墓碑的碑文是“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看到碑文,朋友们会疑惑虎儿是谁?先仲兄是谁?</p> <p>原来这个虎儿并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网师园里以前的确住着一只老虎,而这只老虎正是一个书画界名人、张大千的哥哥张善孑养的,先仲兄即是张大千对哥哥张善孑的尊称。熟悉张善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虎痴,他的许多化作都与虎有关。张善孑的这只老虎是朋友送给他的,张善孑对这只老虎的爱护,仿佛就像对孩子的爱一样,后来这只老虎死了,张善孑非常伤心,就把他葬于殿春簃中。</p> <p>过了很多年,张善孑逝世,张大千很难过,想起哥哥对虎儿的爱,便写下这句碑文,做成墓碑,从台湾寄回大陆网师园。墓碑如今就嵌在殿春簃的墙上,从碑文可以看出张大千对哥哥的怀念。</p> <p>这就是网师园里,那个常被人忽视的角落的故事,朋友们去旅游时不妨停下脚步,在虎儿的碑前驻足几分钟,用心去感受张大千兄弟与虎儿之前的深厚情意。甚至你还可以去怀想,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张大千兄弟与虎儿曾一起度过一段的欢乐时光。</p> <p>1978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游览,被苏州园林所陶醉,决意在其馆中建一座园林建筑。决定仿照殿春簃小院,分翠大洋彼岸,一则可陈列馆藏文物,再则也是为了让美国人民欣赏中国的园林艺术。由于是按明代建筑特色而设计建造,故取名为“明轩”。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海外。</p> <p>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p> <p>题诗曾寄网师园,万里来游一践言。</p><p>何止画图开绣轴,真从城市见桃源。</p><p>诗书气涌山逾秀,花竹丛深鸟不喧。</p><p>十八年如春梦杳,照人春水尚潺湲。</p> <p>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p><p>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p><p>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p><p>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p> <p>网师园,和苏州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合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至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了,是苏州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代表园林之一。虽然网师园占地面积很小,却被世人称作最小巧玲珑的园林,被誉为“苏州最典雅的私家花园”。这无疑是对网师园极大的赞美。</p><p>希望您能喜欢苏州的古城,更喜欢美不胜收的网师园。(谢绝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