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隶书曹全碑及其章法—本溪市青少年宫书法教师孙晓燕

大知堂主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1.工具挑选:好的工具,让你事半功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2.碑帖资料:高清临帖《曹全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3.基本笔画:七个基本笔画</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章法的基本规律</b></p><p> 书法的章法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的空间关系以及一幅字的整体布局的方法。欣赏一幅字,给人的最初视觉效果是章法产生的,其次才是结字和笔画。所以章法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最终效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学好笔画和单个字的练习后,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章法上的要求和规律。</p><p>(一)幅式:幅式即作品的大小及形式。创作书法作品,应根据作品内容字数的多少、字的大小来考虑作品的大小,是横幅还是竖式。对于字数较多的楷书作品,还应预先设计出行数、列数,对内容作出准确的安排。</p><p><br></p> <p>(二)格式</p><p> 所谓格式是指行与列的安排。隶书作品的章法多是有行有列行列均匀的形式,每个字安排在均等的格界里。</p><p> 隶书的格界通常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字距疏,行距紧。这种格式是由于隶书字体是横向取势的原因造成的。但同样是这种形式,不同风格的隶书表现出来的章法效果是不一样的。古人曾总结出“笔法生结体,结体生布白”的经验,就是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结字方法和章法。有的作品,笔画舒展,结字紧凑,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宽松(《曹全碑》有的作品,笔画结字宽松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紧密。</p> <p>(三)通篇协调</p><p>清人戈守智说:“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笔,即不能管领一行,一幅之中有几处出入,即不能管领一幅,此管领之法也。”这是说一幅字的第一个字很重要,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其实不仅是“首写一字”,篇中的每个字,都应该做到精神贯一,使整幅作品协调统一。</p> <p>(四)变化自然</p><p>虽然隶书章法以规矩整饰为主,但也要写得生动自然。在每个字的处理上,讲求大小、长短、正斜、疏密、错落等的变化寓变化于整齐之中。绝不能写得刻板,毫无生气,状若算子。如图是《曹全碑》中的一行字,五个字依据每个字的笔画的多少、形状的简繁来安排其形式,完”字写得</p><p>宽稳,“易”字斜中求正,“世”字取横势,“載”字繁复,左密右疏通;“德”写成扁形,左舒右展,左硫右密。各尽其态,变化自然。</p><p><br></p> <p>(五)气韵贯通</p><p>相比行草书,隶书偏重法度,字法严谨,字字独立。写隶书,整齐易,生动难。要使隶书作品</p><p>有生气,必须注意整幅作品的气韵贯通。隶书作品的贯气不是靠笔画的连属,而是靠字势的变化气脉的流动来实现的。因形生势,因势导气,气韵贯通。</p> <p>二、《曹全碑》的章法特点</p><p>《曹全碑》采用了有行有列、行列均等的布白章法,通篇遒劲纵逸,俊秀多姿。其外拓的用笔和内松外紧的结字使其章法呈现出以下的特点:</p><p>(一)疏朗而不松散。</p><p>作品整体特征是疏朗,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较大。相比而言,字距留有近一个字的距离,而行距稍密。由于许多字的主笔纵逸而出,使字的主体紧凑而逸出之笔笔致舒展,字与字之间虽有较大空间,但不觉散漫。</p><p>(二)匀整而又灵动。</p><p>作品不管笔画间的间距,还是字与字间的距离,均严守均的原则,用笔结体自然从容,致使整幅作品体现出极为匀整的气息。同时,又善用飘逸之笔,在匀整中时有遒劲秀美的长画逸出,平添许多生动之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