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谜团

阿孩原创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近谜团</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劳健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发前,我去电问过儿子,需带些什么防疫物资过去给他,尤其是口罩。儿子说不用了,用到的机会很少。我仍不放心,还是准备得很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疫情肆虐以来,我经常关注着新西兰的动态,担心该国防疫措施是否到位,担心儿孙的健康与安全。过去从国际新闻看到,尽管中国的经验证明了认戴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防疫措施,新西兰人却不肯“抄作业”,当发生第5例疑似病例确诊后几天后,仍举办了4万人参加的马拉松活动,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中,竟无人戴口罩。接着,疫情很快增至28例,他们才关闭边界,开始封城。尽管专家证实新冠病毒除了飞沫外,气溶胶也可以在空气传播,如此骇人的境地,洋人们仍很少人戴口罩,令我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封城几十天后,6月9日,新西兰政府将疫情应急响应等级降为一级,取消了该国三个多月来因新冠病毒实施的所有限制,成为全球首个清零的国家,口罩好像又成了无用之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太太结束了隔离,从酒店回到儿子家中,恰逢两个小孙女放学回家,一下车,她们展开双臂飞奔过来拥抱亲吻,历时四个多月已习惯戴口罩自我隔离的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吓得连连后退。还好想起离开酒店时,我们已做过核酸检测,不然令满腔热情的两个小家伙多么失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翌日,儿子一家陪我们去逛街。因是星期天,咖啡店、饭店的顾客很多,人气旺的要排队等候,大型超市人如潮涌。新西兰人好像忘记了曾经需要的人与人之间保持接触距离,他们如疫情前一样拥抱、亲吻、购物,举行派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我则像一个在仙界度过了十四年(人间一天,天上一年)又回到繁华人间的凡夫俗子,又像久住在缺氧的喜马拉雅山,回到低海拔平原醉氧的人,被这些热闹场面弄得晕乎乎的。不戴口罩嘛,同处疫情中的地球村,一切皆有可能,我摸摸口袋中的口罩,几次欲偷偷戴上,但环顾四周,竟然没有戴口罩的人,恐自己戴上后,被视为病者,被路人侧目,只好作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在咖啡店喝咖啡,冷不防,桌后面忽然传来一声喷嚏,大家侧目而视,那洋人虽然低头掩袖而发,但响如闷雷,四座皆惊,满堂尴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解开心中的谜团,我问儿子,新西兰封闭的两个多月,你们是怎样走过来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儿子说,在戴不戴口罩这个问题上,华人与洋人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的。新冠疫情肆虐时,华人与国内联系紧密,有极高的风险防御意识,出入自觉戴口罩,甚至在一些华人开的生活超市,拒绝不戴口罩的顾客入内购物。而很多新西兰人,疫情期间从始至终不戴口罩。还有,在商场里、大街上戴口罩,他们会认为你可能是感染者,不仅使他们感到恐慌而远离你,还气愤你生病还出来到处跑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疫情期间,儿子的一个朋友,因孩子发烧叫了救护车送医院,他们很谨慎戴上口罩。到了医院,救护人员却叫家人把口罩脱掉,以免影响大家的情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新西兰的文化里,人们是不戴口罩的,口罩与健康无关。新西兰卫生部总干事阿什利·布卢姆菲尔德博士认为如果人们戴口罩为了预防,又经常戴不好,还用手触摸口罩,这样还是会有机会接触和传播病毒的。此外,由于戴了口罩,增加了手指与面部,特别是眼睛、鼻子、嘴巴的接触的机会,一旦手指沾染病毒,反而增加感染风险。他们采用的是洗手、表面消毒、避免与感染者接触这些最基本的预防措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隔离酒店时,我们经常接触的人,如总台服务员,或每天引领散步的保安员都没有戴口罩,但地板上都做好非常显著的标记,界限线、站位标志,只要你靠太近,就会大叫:两米两米,只有来测量体温的防疫人员才戴口罩。而在酒店工作的华人多在后台工作,却自觉戴上口罩。问到洋人为什么不戴口罩,他们很委屈说,自己严格按照世卫组织使用口罩的建议去做:“如果你有咳嗽、发烧和呼吸困难,你应该戴上口罩并寻求医疗护理。如果你没有这些症状,你就不必戴口罩,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保护没有患病的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是否戴口罩的问题,华人与洋人有很大的分歧,但采用洗手、表面消毒、避免与感染者接触预防措施是一致的,但在“避免接触”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戴口罩尤如拿盾去挡病毒的矛,不戴口罩保持距离如同躲得远远的,病毒攻击不到我。如果能严格执行,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但囿于自身条件(如环境与习惯),往往效果差异很大。我想,每个国家给出自己公民的建议都是基于科学、实践、国情而定的。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像火车、地铁、商场上摩肩接踵,戴口罩确实可以防止飞沫带来的传染,近半年的抗疫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既有效又能给人安全感的可行措施。而新西兰地广人稀,全国人口不到500万,一般情况下不戴口罩也是有客观依据的。抗疫一百多天,新西兰从确诊一千多例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清零的国度,成绩不可小觑。我想,如用各自所长的两个方法互补,必能打造一座固若金汤的抗疫长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前,有两个在从奥克兰入境隔离的英国人,因赴丧被当局以人性化的理由提前解除隔离,自驾车到首都惠灵顿,被检测确诊新冠阳性,密切接触者三百多人。这真是“辛辛苦苦近半年,一夜回到爆发前”,全国一片哗然。此事证明了无论偏重何种抗疫方法,如有疏忽大意,必定酿成祸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6日18日写于奥克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