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径相同,不尽同

元宝之家

<p>  世界上不只有美丽的花朵,清香的小草也同样令人感到心旷神怡。</p><p><br></p><p><br></p> <p>  我是一孩子王,每天与那么多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打交道,他们有的阳光快乐,有的懂事能干,有的热情直爽,有的才气超群;可是有的却唯唯诺诺、眼神游离,这些孩子处境总会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活。“同是天涯沦落人”,那时候的我基本没有正眼对视过老师,或许因为我是一个学困生,或许因为缺乏自信,“笨小孩”总会比同学们慢一拍!</p> <p>  有位学生这样写到自己小学六年印象最深刻的事:在上语文课时,我正在写作业,老师在我身边停留片刻,微笑地对我说:“你今天作业写的不错!”对于学困生,老师不在意的一句鼓励,可能学生永远铭记在心,或许他们更需要老师多一点点爱。</p><p>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待每个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友善的,让师者的爱在孩子的心田里“雨露均沾”。可能有的孩子多方面素养都实力超群、表现突出,可能有的孩子就很“不起眼”,甚至不讨人喜欢招致“另眼相看”。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自然而然会产生“优越感”与“失落感”,相比之下这种“失落感”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深、更远。</p><p> </p> <p>  在新教育的学习中,有一次接触到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到“如何才能让孩子获得自尊感?”这个问题也让我陷入深思,自尊感指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之心。这让我联系到改变学困生的方法,自尊感可能是影响学困生的一方面,造成自尊感不足缺失的原因,如自身差异、家庭因素、教育导向等。我想: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孩子们要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家庭责任,融入社会大家庭,知识重要、健康重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p><p>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偶尔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他的言行改变一个人,从低谷走向希望;莫过于他受到学生报喜的信息,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校;莫过于他的力量无形中影响过很多人,让他们也成长为他这样正直坚韧、无私奉献的人。”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的用功学习,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尊感,挖掘自己的潜能。</p><p> </p> <p>  有人这样说过,我们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我们的教育标尺如果出现偏差,评价学生的体系单一,就会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找找他人优点亮点闪光点,这也许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p><p> </p> <p>  新教育引导教师、家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就要求同仁们储备更多的能量、吸收更多的营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以书籍为伴:啃读、啃写、啃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走上学习的道路。</p> <p>作者:周虎成</p>

学生

学困生

孩子

自尊

老师

学习

教师

莫过于

影响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