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故事

曹世卿

<p>(2009年4月摄于石嘴山星海湖畔)</p> <p>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父母那一代人都是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多少浪漫爱情可言。但是,最近几次听母亲回忆起和父亲相识的经历,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原来,他们那代人自有他们那代人特有的爱情故事,听起来朴素而又浪漫。</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无缘的结局</b></p><p> 听母亲讲,父亲有段短暂的婚史,这段婚姻注定没有缘分。父亲18岁高中毕业就出远门打工,爷爷为了早日抱孙子,盼着长子早日成婚,就草草订了一门婚事,父亲不答应,爷爷就找个理由把父亲骗回老家,匆匆办了婚事,婚后父亲就返回城里。由于婆媳不和,父亲写信让她去宁夏,到火车站时,因当时全国正在抓流窜犯,没有去成,又返回家里。后因为种种原因,加之本身就没有感情,于是就办理了离婚。</p><p> 母亲当时在白元乡小学教书,心气很高,村里的小伙都没有看上,很多人说媒,都被母亲拒绝了。随着年龄一年年大了,连妹妹都结婚了,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同意与三门峡当工人的那个人见面。母亲在几个同学的陪伴下,来到三门峡市,当见到那人时,匆匆聊了几句,那人往母亲手里塞了个纸条就走了,母亲随手就揣了起来。几个人吃完饭一直到下午坐上车时,才想起那个纸条,一打开,原来是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可是时间早已错过了。母亲当时就很不高兴,一个大男人一点也不大方,于是就断了想法。</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三天订终身</b></p><p>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一点不假。1962年10月份,父亲回老家探亲,眼看一个月的假期就要到了,第二天准备返城时,特意到良庄村看望大姑父。回家时路过杨梁村偶遇老同学,同学的媳妇(母亲的姑姑)问父亲找对象了没有,父亲说还没有,对方看父亲仪表堂堂,随想起班庄村一直未找的侄女,说让等2天,回去问问娘家的侄女找了没有。</p><p> 当母亲的姑姑赶到班庄时已是晌午,问姥姥侄女的情况,姥姥说,她在乡里教书,一般中午不回来。话音未落,母亲已进了家门,听完介绍,答应见面。事后母亲回忆说,那天也不知啥原因,在学校呆不住,就想往家跑,正好碰到这桩事,真是无巧不成书啊。</p><p> 第二天,父亲前往班庄,在村口问一老汉(后来的姥爷),打听班家在哪住,姥爷已经猜到八九分,不冷不热地说,跟我来吧。当父亲来到班家祖宅时,已有四、五个老太太在等候“审查”。有人到学校给母亲报信说,那人来了,母亲的心扑通扑通的跳。从学校赶回家后,紧张地没敢正眼看,匆匆撇了一眼,只见父亲是个大个子,长的白白净净,穿着白衣服、白裤子、白网球鞋,这在那个年代算是很时髦的了。</p><p> 父亲走后,包括姥姥在内的几个老太太一致劝母亲,这后生不赖,你可不能再错过了,母亲心理也比较满意。第三天,姥姥、母亲的姑姑就带着母亲前往曹洼村,既是回访,也想打探一下曹家的基本情况。</p><p> 当来到曹家时,先被带到曹家的祖宅,一看是高门楼、大瓦房,很气派。当时只有大户人家才这样,一般人家都是土坯房或草房子,这第一感觉还不错。一进院子,有一大家子人,由于父亲是长子长孙,很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弟弟妹妹都来看热闹,显得很有人气。</p><p> 姥姥有一房远亲也在曹洼村,提出去拜访一下,实际上是想进一步打听一下消息,结果大奶奶始终陪伴左右,很多话不便问,远房亲戚不停地夸赞说,这家人人老几辈都很好。加上父亲第二天要返程,当天就要答复,姥姥三人一合计,看这家人还不错,就答应了这门婚事。爷爷奶奶赶紧掏出见面礼,给了母亲20元钱、2个银手镯、2个银耳环、4个银戒指、4个银卡子(结婚时又给了一套一模一样的首饰,后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抢走)。就这样,前后一共三天,终身大事敲定,父亲又赶回石嘴山上班。</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甜蜜的往事</b></p><p> 由于走的匆忙,父亲返城后,连母亲的详细地址都不知道,第一封信还是托奶奶送到班庄的。当母亲一放学,姥姥把信给母亲时,赶紧躲进屋里看,里面除了一封信外,还有父亲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一直保存至今。此后,俩人鸿雁传书,不断交流感情,保持了一年多时间。</p> <p>(父亲给母亲的第一张照片,时年22岁)</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1963年11月26日,父亲请假回乡,带着母亲前去白沙乡办理结婚证,12月12日正式结婚。出嫁那天,风和日丽,天气非常晴朗,母亲凤冠霞帔,一身古代新娘打扮,坐着两匹马拉的轿子,大花轿上扎着硕大的花朵,母亲的弟弟和侄子分坐两边,响器班子吹吹打打,送亲的队伍和嫁妆排成长长的队伍,好不热闹,风风光光嫁进了曹家,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p> <p>  婚后第三天,父亲要返城了,俩人说好在土门村分手,一个回娘家,一个回城里。父亲说你还没去过洛阳,咱小叔在那里工作,我带你去吧,母亲就乖乖的跟着往洛阳走去。俩人边走边聊,有说不完的话,这一走走了六十多里,用了7个多小时。到了洛阳,在市区里转了转,看了场电影《五朵金花》,晚上吃住在小爷那里。第二天说好各走各的,父亲说槐树街村有人欠他钱,要去讨债,顺便再送送母亲,结果人没有找到,这一送又送到了曹洼村。在上土门坡时,由于俩人都穿的是新鞋,加上来回走了一百多里路,脚都磨出了泡,父亲就把母亲背一段,歇一段,到家时已经天黑了。新婚燕尔恋恋不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p> <p>  1964年5月的一天,父亲来信说,有一同事的媳妇要去石嘴山,让母亲结伴同去。母亲背着铺盖卷,带着行李,坐上西去的列车。火车一出兰州,绿色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贫瘠,大片大片的沙漠呈现在眼前。这是母亲第一次出远门,既兴奋又不安,不知那个未知的地方到底啥样?当千里迢迢来到石嘴山时,看到父亲临时找的房子破烂不堪,简陋的床上只有薄薄的褥子,连被子、枕头都没有,母亲的心一下就酸了。多亏母亲带来了被子,但没有枕头,父亲说你就枕我的胳膊吧,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母亲。这句话温暖了母亲一辈子。</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爱情的结晶</b></p><p> 再苦再累,只要俩人能够在一起,才算美满的小日子。1965年6月2日,老大曹瑞卿在石嘴山后山梁一窑洞里诞生了,这可是曹家的长孙啊,父亲像得了宝贝似的,第一时间向老家写信报喜。1966年2月21日,刚过完年不久,母亲带着老大回家探亲。那天天气阴沉沉的,刚走下坡,看到村里很多人在植树,听说曹家大公子回来了,村里的人喜出望外,连忙招呼本家亲戚快来人接,几个姑姑抢着抱孩子,一路有说有笑。回到家里,爷爷奶奶看到长孙,自然笑的合不拢嘴。第二天,一场瑞雪把曹洼村打扮的银装素裹。 </p> <p>(曹瑞卿百天照)</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1968年10月13日,老二曹世卿出生在石嘴山二矿的棚户区——“地窝子”,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父亲正在《宁夏日报》社培训,等学习回来时已经快满月了。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整天喊打仗,要疏散人口。10月12日,母亲带着快一岁的世卿回老家。一下火车,大雨倾盆,伊河水暴涨,翻着波浪,桥梁都被淹没了,摆渡的船也已停运,前来接我们的大姨夫、舅舅和我们母子仨被隔在了河对岸。那夜,在河坝临时搭的帐篷里度过了一晚上。原本第二天要赶回老家给世卿过生日的,结果在班庄姥姥家做了点油炸制品,赶到曹洼村时已经是下午2、3点了。</p> <p>(曹世卿百天照)</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 老三曹虎卿是1971年9月25日在老家出生的,因为老大、老二都是在宁夏生的,爷爷奶奶在村里行的很多人情都没有机会回报,这回终于可以待客啦,于是大操大办,请了很多客人,收了很多礼物。1975年8月18日,母亲带着三个儿子去石嘴山,当到火车站买票时,送行的爷爷说,一共4个人,卖票的说,哪有4个人啊?原来,老三还没有柜台高,所以看不见。此次离开老家是正式定居宁夏,结束了两地频繁迁徙的生活。也可能是真正接了老家地气的缘故,老三虽然4岁时就离开老家,但对老家的依恋之情最深。进入中年后,每年都要回老家几次,最多时一年回去达5次之多。</p> <p>  (曹虎卿一岁照)</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 老四曹丽英是1977年11月30日在石嘴山矿务局家属院诞生的,自从英英出生后,全家的命运开始转变,先后报上了农场户口和城市户口,生活一天天好起来。1982年夏天,英英随母亲第一次回老家,那天也是大雨如注。由于母亲坐的是北上的列车,电报里没有说清楚,火车不进洛阳西站,在水寨村就下车了,母女二人冒着瓢泼大雨转乘汽车回到了班庄。村里人开玩笑说,天旱了很长时间啦,你一回来把雨也带回来了。接站的姥爷、二舅在洛阳西站等候一夜没有接上,次日听说已经到家才返回。第二天,一家人正围坐在屋子里说话,突然外面有人喊,发大水啦,快跑!一打开院门,大水一下漫了进来,已经漫过小腿肚,大家互相搀扶着往外跑。舅舅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当把牛刚一牵出牛棚,草棚就轰然倒塌,罗庄村的姨婆背着英英,往地势较高的白元乡跑。事后姨婆对英英说,当年小日本进村时,你舅爷背着你妈跑,现在发大水,我又背着你跑。</p> <p>  (曹丽英百天照)</p> <p>  每当回忆起父母哪个时代回老家的情景,就像历险记一样。做火车需要3天2夜,中途还要倒一次车。母亲当年一人带着几个孩子,8次往返于宁夏—河南,真不容易啊!现在回老家的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了,飞机直达洛阳,火车18小时到达,汽车仅用10个小时,银川至西安的高铁也快要通车了,届时回老家只需4个小时左右。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p> <p>(1998年盛夏摄于宁夏大学)</p> <p>  如今,母亲一天天老了,过去的苦难也渐渐成为美好的回忆。原本2013年应该是二位老人金婚庆典的日子,可惜父亲于2011年12月29日先走了一步,留下无尽的遗憾。现将母亲讲述的故事整理出来,在家族里传播,既是告知后人以示怀念,也是对他们纯真爱情的历史见证吧! </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15年2月1日写于银川 曹世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