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地川:一个苦命女人的传奇故事

田园牧歌

<p>  在河南禹州市城北10余公里,具茨山脉东段的乔龙山和大鸡山之间的山脚下有个小山村,龙头、龙尾二水在村南汇聚成川,然后又一路蜿蜒向南注入颖河,这条河就叫扒河。扒河在山村旁缓缓流过的地方,因很早以前盛产麻,所以这段河流又叫麻河,而这个小山村由此得名“麻地川”。</p><p> 麻地川是个山川秀丽的地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高后陵(即李三娘坟)所在地,再加上风景优美的龙头、龙尾水库又在村子附近,每年都吸引着许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探秘。</p><p> 麻地川更是一个再现戏曲的地方。元曲《刘知远白兔记》,元代人刘唐卿改编的南戏《刘知远白兔记》,还有再之后的京、川、滇、湘、豫、汉、潮剧《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中的主人公——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和皇后李三娘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就编排发生于此。</p> <p>  相传,一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的沙陀族流浪汉,在讨饭途中饿昏在了古阳翟(今禹州市)扒村李家寨李员外的门前,被好心的李员外收留,在马棚当了长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p><p>  李员外有个女儿李三娘,聪明贤良。一天晚上,李三娘在绣楼看见自家马棚红光闪闪,以为马棚失火,遂带丫环前去查看,却发现刘知远熟睡安详的面孔上,一条筷子般的小蛇在他左右鼻孔钻进钻出,料定他不是一般凡人,顿生爱慕之心。</p><p> 在丫环的撮合下,二人马棚私定终身。良宵苦短,转眼天明。李三娘忙向父亲禀明一切,通情达理的父亲不但同意了这桩亲事,还为他们举办了婚礼。谁知第二天早上刘知远叩拜岳父母时,两位老人竟命归黄泉。父母死后,家哥家嫂担心妹子妹夫会与自己平分家产,就百般刁难,逼李三娘磨房磨面、麻地浇水,把刘知远赶到了山里种瓜。</p> <p>  刘知远种瓜的地方就在乔龙山的大山间,那里也是古阳翟来往密县、郑州的经商要道,传说常有怪兽出入,闹得路断人希,百姓谈“怪”色变,称之为“不过崖”。刘知远来到瓜地的第三天夜晚,就遇怪兽袭击,被刘知远驯服后才知原来是汗血宝马。再后经仙人梦中指点,刘知远又在瓜地掘得金盔金甲、银枪、铜剑三件宝物。</p><p> 刘知远大喜过望,待李三娘来瓜地送饭时,就向她说出了投军的打算。李三娘虽然不舍,但她知道志向高远的夫君根本不愿屈身于此,更无法忍受嫂子的百般羞辱与刁难,就同意了刘知远太原从军。</p><p> 生离死别间,他们来到李家寨之西的柏嘴山上,栽下柏树五棵,以示他们的爱情长青永存。如今五棵古柏虽经千年风雨沧桑,却依然苍劲有力地挺拔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其中两棵仅隔一石,并肩而立,后人谓之“夫妻柏”。</p> <p>  刘知远投军的时间,正值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晋军李存勖干儿子李嗣源手下当兵。后梁末帝贞明时期,梁军与晋军在濮阳黄河边一个叫德胜的地方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了刘知远的发迹之战。</p><p>  在一次战役中,晋军大将石敬瑭在几乎被梁军擒获时,刘知远将自己的坐骑换给了石敬瑭,并掩护其撤退。大难不死的石敬瑭感激不尽,在其岳父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将刘知远要到麾下作了亲军队长。后来,石敬瑭因为抗命勤王将要被小舅子李从厚杀掉时,刘知远又在卫州救了石敬瑭一命,仕途开始步步高升。</p><p>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刘知远等人的谋划下,借助契丹军的力量,消灭了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有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陕州节度使、许州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p> <p>  李三娘在刘知远投军后不久有了身孕,但仍然被狠心的嫂子逼着白天担水浇麻,晚上推磨磨面,受尽了磨难。为了让三娘不停地担水,其嫂还特地制造了一对口大底尖的木桶,使李三娘在担水的路上无法停歇。据说,河滩上的石头都让李三娘担水磨平了,至今当地还留有一句俗语:“麻河的石头,片子货。”</p><p>  相传,有一次,李三娘正担水上坡,忽然从乔龙山上蹿出两只猛虎,直奔三娘而来,吓得她魂飞魄散。哪知两只老虎并不加害,还卷曲身子卧在桶旁,帮其稳住水桶,使其得以喘息片刻,以后天天如此。李三娘为纪念这两只老虎,后来就在乔龙山的东面建起一座“虎庙”,以作纪念。如今虎庙尚在,香火不断。</p><p>  一天深夜,正在磨房推磨的李三娘忽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知道是孩子就要降生了。为防嫂子加害,她用嘴咬断脐带,然后包好孩子,偷偷叫来老管家,托老人家连夜把儿子送往山西汾州,找他的父亲刘知远去了。这个孩子就是刘承佑,人称“咬脐郎”,就是后来的后汉隐帝。</p> <p>  相传,李家老管家受三娘之托抱着“咬脐郎”千里奔波终于找到了刘知远。刘知远感其功德,大礼叩拜,哪知就这一拜,竟把老管家也给拜死了。刘知远含悲厚葬了老管家,赶忙修书一封,托人捎与三娘,不料想书信却落入三娘的嫂子王氏之手。</p><p>  当王氏得知老管家已死,顿生一条毒计,又写书信两封,一封送于三娘,谎称刘知远已沙场战死,让她断了念想;一封寄往山西汾州,假说三娘暴病身亡,家也别再回了。可怜一对璧人相隔千里,却生死茫茫两不知。</p><p>  李三娘在痛苦、绝望的煎熬中苦苦挣扎等待了十六载,直到有一天,已长大成人的“咬脐郎”外出狩猎,远远看见一只白兔,举箭便射。负伤的白兔带箭奔跑,“咬脐郎”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荒郊野外的井台上,只见一位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老妪在井边担水,自己的箭却扎在木桶上。“咬脐郎”下马求箭,问明原委,道破真情,母子相认,一家人终得团圆。</p> <p>  民间对李三娘的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而戏曲又对故事的发生进行了艺术再造。但据宋代薛居正主持编写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编的《新五代史》记载:刘知远在晋阳(今太原)牧马邂逅汉族农家少女李三娘,一见倾心,便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因为刘知远出生贫寒,且又当兵打仗,拒绝了这门亲事。刘知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乘夜约了几个战友到李家抢走李三娘,把生米做成了熟饭。</p><p>  我认为史料对李三娘婚姻的记述可靠些。因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的大分裂时期,从唐朝末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历时53年。而《旧五代史》完成于宋太祖开宝六年至第二年闰十月这一年多的时间,是赵匡胤为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授意编写的,参加编写的史官大多亲历了五代时期的场景,对五代混乱的历史比较熟悉。六十多年后成书的《新五代史》对李三娘与刘知远的婚姻记述也沿袭了《旧五代史》。</p><p> 元代刘唐卿的南戏《刘知远白兔记》是根据北宋后期艺人的作品《刘知远诸宫调》改写,而之后的京、川、滇、湘、豫、汉、潮等剧种又根据刘唐卿的南戏进一步改编,使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故事更加曲折,更加打动人心了。</p><p> 但总体上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碰撞的产物,只是通过李三娘和刘知远的婚姻与故事表达了出来,并把故事发生地设计在了禹州市具茨山脉李三娘死后的埋葬地。我想,改编故事的北宋艺人或是禹州人或是对具茨山脉附近太熟悉的人也未可知。但这都不影响历史上李三娘经历的传奇。</p> <p>  史料记载,李三娘被抢到军营之后,为刘知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刘承训,小儿子刘承祐。刘知远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之后权力也逐步增大,但对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的做法不以为然,心中也对石敬瑭有了裂隙,开始着意经营太原,壮大自己的实力。</p><p>  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当了七年儿皇帝的石敬瑭死去,其养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做契丹耶律德光的孙皇帝,公开于契丹决裂。刘知远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在契丹军进犯汴梁时,他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抗击契丹,而是采取了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的态度。</p><p>  契丹攻占开封,灭亡后晋后,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为了掩人耳目,笼络后晋旧臣,他仍用后晋年号而不改元,称这一年(公元947年)为天福十二年,立李三娘为皇后。李三娘当时34岁,虽然年轻,但深谋远虑,很有政治远见。</p><p>  刘知远起兵太原时,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三娘劝告说:“现在正起事,号称义兵,民众还没得到好处就夺他们的财产,这绝不是新天子要救民众的原意。现在后宫所有,都拿出来虽然不够,士卒也不会因此而埋怨。”刘知远采纳了三娘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为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p> <p>  再说,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抢掠、杀害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契丹被迫北撤,留少部分兵力守卫开封。刘知远看准时机,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洛阳和开封,并在开封建都,改名字为暠,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 </p><p>  但上天不会把所有的好运气都给一个人。刘知远在皇帝宝座上还没有坐满一年,他最寄予厚望的太子刘承训病逝了。刘知远伤心欲绝,竟成痼疾,不到一个月时间,也就是公元948年正月驾崩了,时年54岁,庙号高祖, 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今禹州苌庄乡柏村柏嘴山之西大龙山之阳)。</p><p>  李三娘的命运也如过山车一样,刚到顶峰又迅速落了下来。刘知远病逝后,他那个不知创业艰难的次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李三娘则成了皇太后。正所谓儿大不由娘,李三娘虽有远见卓识,但年轻气盛的刘承祐听不进她的苦劝,只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就将父亲辛苦打下的江山败完了。</p> <p>  据史料记载,年轻的刘承祐很宠信郭允明、李业等人,对研究治国理政不用心,没事就与这些宠臣在宫中游戏玩耍,李三娘每次遇见都责备他。刘承祐很是不满母亲的管教,说:“国家的事,外面有朝廷,不是太后应该管的。”</p><p>  后来,刘承祐由于不满朝政被权臣把持,在李业、郭允明的怂恿下,要杀死重臣枢密使杨邠和都指挥使史弘肇。李三娘劝道:“这是大事,应当与宰相商议。”三娘的弟弟李业却在旁边辩解:“先帝平时说,朝廷大事,不问书生。”李三娘认为不对,这样做太草率。刘承祐就拂衣而去,说:“何必与妇人商议?”</p><p>  刘承祐杀死了两位重臣后,接着又打算杀镇守邺都的枢密使郭威,可郭威得到消息后起兵反叛了。刘承祐要亲自率兵迎战,李三娘制止他说:“郭威本来是自己人,如果不遇到危难,绝不肯走到这种地步!现在若按兵不动,下诏安慰郭威,郭威必然说明原因,君臣之间消除猜疑,相互都可以保全。”刘承祐不听,结果大败,退至城门,守门开封尹见大势已去,拒绝他入城。</p><p>  刘承祐没办法,带着宠臣郭允明等人向附近赵庄败退。途中,郭允明见后有众多追兵,就杀死了刘承祐,想向叛军邀功,可待追兵迫近,才发现原来是保驾的护卫兵。郭允明弄巧成拙,拔剑自刎了。刘承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宠臣手中。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亲小人的下场都比较悲惨。就这样,仅仅存在了四年还不到的后汉王朝灭亡了。刘承祐时年21岁,定谥曰"隐",葬于颍陵(今禹州市花石镇徐庄村东)。  </p> <p>  李三娘因为当初反对杀害郭威,郭威占领开封后,心存感激,没有杀李三娘。为笼络人心,凡事都请示太后李三娘,还请她临朝。不久,郭威借口出征契丹,半路上被军士拥立为皇帝,然后打道回京,成了大周(史称后周)开国皇帝。这一招,后来被赵匡胤也学了去,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后周,这都是后话了。</p><p> 郭威回到开封后,尊称李三娘为母。早已得到消息而又亡夫丧子国破的李三娘不得不下令:“侍中功劳大,德高望重,消除祸乱,安定国家,天意民意归属,军民拥戴,亿兆同欢。我已年老遇到多难的时候,只有托付始终。接来信,如母相待,感谢得涕泪交流。”随后,郭威把李三娘安置到太平宫颐养天年,上尊号昭圣皇太后。</p><p> 李三娘独自在异朝后宫,免不了受到势利小人的白眼黑手。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周世宗柴荣继位。也就是在这一年,心力憔悴的李三娘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去世了,年仅42岁,葬在禹州浅井镇麻地川村高后陵,与刘知远的睿陵、刘承祐的颖陵遥手相望。</p><p>  李三娘虽然命苦,但她短短的一生里,凭着聪明才智做了天下女子都羡慕的两朝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他没能拥有普通人都有的夫妻恩爱、亲慈子孝、团圆太平的生活,但她的故事被华夏戏曲传唱了千年,也被麻地川的百姓永久纪念着,这也是天下许多女子不敢想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摄影文字:田园牧歌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时间地点:2020年6月河南禹州市</span></p><p><br></p><p>参考史料:</p><p>1、《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p><p>2、《旧五代史·卷一百(汉书)·高祖纪·下》</p><p>3、《旧五代史·卷一百四(汉书)·列传一·后妃》</p><p>4、《新五代史·本纪·汉本纪第十》</p><p>5、《新五代史·列传·汉家人传第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