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贷款融资担保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2020年版)

么么~博

<p>第一章 总则</p><p>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采用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方式的个人贷款业务的管理,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令2010年第3号)《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17国务院令第683号)《关于印发&lt;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gt;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号)《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37号)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2019年版),制定本办法。&nbsp;</p><p>第二条 所有与我行在约定范围内开展个人贷款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均应按本办法进行管理。&nbsp;</p><p>第三条 对与总行签署合作协议的大型制造业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或经总行批准与我行开展以企业回购或连带责任担保为基础的个人贷款业务的其他企业,其担保额度的审批和管理,应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我行与对个人贷款提供回购或连带责任担保企业进行合作的相关管理要求的通知》(中银发〔2011〕832号)的要求进行管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由担保基金担保的,应根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2018年版)》的要求进行管理。</p><p>第四条 我行与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在约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合作。</p><p>第五条 我行与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为平等自愿、择优选择、公平诚信、合规审慎。&nbsp;</p><p>第六条 单笔贷款业务的开展应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不得降低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准入、审批标准,不得放松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各项管理要求或委托融资担保公司代为管理,不得仅依靠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作为主要获偿途径。</p><p>第二章 准入标准</p><p>第七条 融资担保公司的准入,要综合考量融资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资本金实力、风控能力、合规情况、信用记录等因素,择优开展合作。与我行开展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须同时具备我行相关业务条件。</p><p>第八条 异地融资担保的准入标准&nbsp;</p><p>异地融资担保是指由一级分行所在区域外注册的融资担保公司对分行辖区内授信客户提供的担保。&nbsp;</p><p>(一)对于在注册地我行机构核有担保额度的,其从事异地担保业务前,须先取得额度管理机构切分的担保额度,且该担保机构还应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nbsp;</p><p>1.实收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人民币;&nbsp;</p><p>2.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nbsp;</p><p>3.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nbsp;</p><p>(二)对于在注册地我行机构未核有担保额度的,不得与之开展异地担保合作。</p><p>第三章 额度核定</p><p>第九条 原则上应由融资担保公司注册地的一级分行,负责合作方准入、额度核定和贷后管理,该一级分行可以指定辖内分支机构作为主办机构,具体负责合作方的管理,但一级分行负有管理责任。&nbsp;</p><p>第十条 额度核定流程&nbsp;</p><p>为个人贷款担保的融资担保公司应优先在公司金融部门已准入的范围内选择,准入流程、额度核定流程原则上合并进行,通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完成。&nbsp;</p><p>第十一条 依据融资担保公司的资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担保额度。</p><p>第十二条 计算有效净资产时,应从净资产中剔除“无效”资产。</p><p>第十三条 担保系数&nbsp;</p><p>担保系数,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代偿率划分。</p><p>第十四条 对于存量融资担保公司业务,若核定的担保额度不足以覆盖存量担保业务余额,可按照担保余额核定担保额度,但应在批复中明确担保余额压降方案和核定的合理担保限额,确保在一定时限内满足额度管控要求。&nbsp;</p><p>第十五条 超过一级分行信贷风险总监审批权限的,按照《关于超权限个人授信项目报批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中银发〔2011〕483号)的要求,经分行信贷风险总监同意后,报总行消费金融部审批。</p><p>第四章 额度管理</p><p>第十六条 担保额度期限&nbsp;</p><p>担保额度有效期1年,到期年审。&nbsp;</p><p>第十七条 担保额度的使用&nbsp;</p><p>担保额度的占用和期限管理应纳入系统操作,不得接受担保额度已超额或超期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nbsp;</p><p>第十八条 担保额度年审和重检&nbsp;</p><p>一级分行消费金融业务部门尽责审查人员负责启动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额度年审工作,报个人贷款专业审批人(高级)审批。</p><p>第十九条 融资担保公司为我行个人贷款业务提供的担保,按实际承担的担保责任1:1占用我行对该融资担保公司核定的担保额度。&nbsp;</p><p>第二十条 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管理&nbsp;</p><p>(一)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融资担保公司在我行的担保责任余额一律不得新增:&nbsp;</p><p>1.由公司金融业务部门负责发起的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评级下调超过一个等级(含),且低于BB-级。&nbsp;</p><p>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股东增加实收资本并验资到位全额弥补亏损的除外。</p><p>3.在经营期间内发生减资行为,并对其公司正常运转产生影响。&nbsp;</p><p>4.上年度代偿、损失相关指标高于所在省(直辖市)平均数值。&nbsp;</p><p>(二)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融资担保公司在我行的担保责任余额上必须压缩限期退出:&nbsp;</p><p>1.融资担保公司持有的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被撤销、撤回、吊销的。</p><p>2.由公司金融业务部门负责发起的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评级连续两年下调超过两个等级(含)或下降至B-级(含)及以下。&nbsp;</p><p>3.经营出现担保违约事项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定,已经或可能遭受处罚、正常经营受影响的。&nbsp;</p><p>4.连续两年亏损,股东增加实收资本并验资到位全额弥补亏损的除外。&nbsp;</p><p>5.年度累计代偿率持续增加,在我行的担保责任余额已超担保限额。&nbsp;</p><p>第二十一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仅担保部分债权、银行自担部分债权的银担合作模式,对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比例内的担保业务,执行本办法规定,同时在核定担保额度的批复中应明确担保比例。融资担保公司未覆盖的授信,如无其他缓释措施,在授信审查时视同信用授信。</p><p>第五章 保证金管理</p><p>第二十二条 融资担保公司的保证金包括基础保证金和业务保证金。&nbsp;</p><p>第二十三条 基础保证金是融资担保公司与我行开展业务前存入的保证金,必须在指定的分支机构开立保证金专用账户,并在与我行开展实际合作业务之前存入,存入金额根据当地市场惯例、同业竞争及所担保贷款风险状况确定。在担保协议或在合作协议的担保条款中需明确约定不低于批复要求的基础保证金比例或金额。&nbsp;</p><p>第二十四条 业务保证金是指在发生单笔业务时,融资担保公司按照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存入我行的保证金,业务保证金的存入与扣划应与担保业务逐笔对应,且不得低于批复中业务保证金最低比例要求。&nbsp;</p><p>第二十五条 消费类贷款业务,业务保证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担保贷款金额的5%;经营类贷款业务,业务保证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担保贷款金额的10%。</p><p>第六章 保后管理</p><p>第二十六条 对融资担保公司的保后管理要求,参照我行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相关规定,将融资担保公司纳入贷后风险监控、贷后检查和催收保全等管理环节。&nbsp;</p><p>第二十七条 贷后风险监控&nbsp;</p><p>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控,主办机构需重点监控合作项目的整体资产质量变动、保证金账户余额变动、授信客户集中度风险和区域风险、贷款资金异常流向、还款资金来源异常、合作方异常等风险信息,强化对虚假贷款的防范、识别和风险化解。&nbsp;</p><p>第二十八条 贷后检查&nbsp;</p><p>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贷后检查,包括现场和非现场两种方式。一级分行每年应对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一次现场年审、后评价或贷后检查。&nbsp;</p><p>第二十九条 主办机构应密切关注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及时获取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通过核查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责任余额、资产比例等风险控制指标,掌握其担保能力和实际履约变化情况,并设立担保公司信息台帐,落实名单制管理制度,逐笔记录担保额度使用情况,统计我行所有在保贷款余额台账,按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要求报备。</p><p>第三十条 主办机构或一级分行在保后管理中,如发现存在违规行为或其他影响我行授信安全的重大风险事项,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按规定履行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nbsp;</p><p>第三十一条 需关注监管部门规定的过渡期内对不符合融资担保责任余额相关规定和资产比例的融资担保公司整改情况,根据担保公司整改情况及监管部门的处罚规定等动态调整授信方案,对于逾期仍不符合监管规定要求的,不得开展新的融资担保业务。&nbsp;</p><p>第三十二条 催收保全&nbsp;</p><p>被担保贷款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因债务人违约被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自逾期或还款宽限期到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主办机构须向融资担保公司发送《逾期通知书》或直接要求协助催收。代偿宽限期内(各行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当地法规自行确定,并在合作协议或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最长不得超过30天),应书面通知融资担保公司代偿。超过代偿宽限期,须向融资担保公司发送《要求代偿通知书》,如需采取法律手段收回的,应根据担保合同或贷款合同中争议解决方式,及时向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起申请,对债务人和融资担保公司采取起诉、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nbsp;</p><p>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贷款合同约定的前提下,通过融资担保公司保证金代偿时,应优先保障我行权益,融资担保公司应及时补足保证金。&nbsp;</p><p>第三十三条 风险处置&nbsp;</p><p>融资担保公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主办机构应提高监控频度、重新评估其担保能力和履约意愿,视情况暂停叙做新业务,调整担保额度,甚至终止合作,必要时还应要求贷款重组、追加担保等。&nbsp;</p><p>(一)涉及民间借贷、非法吸存、高息放贷、以委托贷款方式掩盖实际代偿等违规经营。&nbsp;</p><p>(二)存在不履行担保责任行为或代偿意愿不强。&nbsp;</p><p>(三)未按协议约定提供财务报表及其他信息(包括对外担保总额、担保贷款的资产或提供虚假信息。&nbsp;</p><p>(四)财务状况恶化、对外投资出现较大损失、现金流严重不足。&nbsp;</p><p>(五)融资担保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及关键管理人员涉及法律诉讼,对其担保履约能力产生不利影响。&nbsp;</p><p>(六)对关联方担保比例较高,单笔代偿金额或累计代偿金额较大、累计损失率较高,可能对担保履约能力产生实质不利影响。&nbsp;</p><p>(七)年审中发现不符合准入标准。</p><p>(八)其他可能影响融资担保公司履约能力的事项。</p>

担保

融资

我行

公司

额度

贷款

保证金

业务

代偿

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