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塑的佛国——小西天

擎樽临风

2020年6月14日,我们来到了隰县(xi)小西天。<div>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为"小西天"。</div> “小西天”选址精妙,它建造于隰县城西的一座小山之上,西、南、北三面为群山,唯东面有一豁口出入,直达县城。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 <h3>(图片源自网络)</h3> <p>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其精华保存于大雄宝殿。数以千计的彩塑布满了整个大殿。这些彩塑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不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它们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栩栩如生,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著名国画家潘洁兹教授游览完小西天后发出“朱明陈迹尚如新,入眼平生叹未有”的感叹。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这样说,在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 梁间、壁上悬塑着富丽堂皇的西天"极乐世界"。把泥土悬塑于空中,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技巧,何况面积如此巨大、造型如此丰富的彩绘悬塑,其难度之大,工艺技巧之高,想象力之丰富,难以言喻。 <p>大多数塑绘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之间完成的。粉彩妆銮,色泽瑰丽,精美绝伦,既呈现出仙宫佛国的金碧辉煌的迷人景象,又富于浓厚纯美的生活气息。其中的彩绘悬塑,表现了明代民间艺术家高度纯熟的工艺和无比的聪明才智,无愧于雕塑艺术中的瑰宝。</p> 大雄宝殿内的彩绘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这种彩画形式属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是皇室专用的彩画。由于等级高、造价昂贵,实物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 <p>导游说,大雄宝殿虽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年工匠巧妙地在涂料及颜料里掺入杀虫成分,所以殿里有三大特点:一是没有蛀虫;二是不结蜘蛛网;三是不落灰尘。</p><p>后经科学证明,不落尘埃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所有的雕塑都是倾斜的,所以,灰尘都落在了塑像的背后。二是,敷金本身很光滑。三是,三面环山且大雄宝殿是东西走向,相对减少了灰尘的侵蚀。</p> <p>最后,导游遗憾地说,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在1984年拍电视片的时候,由于照明灯光的高温,使得部分塑像的金箔变质。所以,我们看到上边塑像金碧辉煌,下面部分彩塑呈现暗黑色。(真是太遗憾了!)</p> <p>我凝心摈气地看完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且为之感叹不已!毫不夸张地说,小西天大雄殿宝殿的悬塑,是我迄今看到的最为震撼、最为精美绝伦的艺术群塑。</p><p>值得专程到此一游,定不失所望。</p><p>(部分资料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