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

邝济

<p>听企业新闻报道,说某某厂干和中干到车间视察(考察),说某某大学生在车间参加劳动如何如何。</p><p>听了这种报道,我心生诧异。难道企业领导干部到生产车间就这么珍贵,用上了“视察”这样的高贵的字眼,他们尊贵到与生产车间、生产劳动距离那么遥远?大学生参加劳动也那么稀奇?</p> <p>我们那时候,1960年颁布的“鞍钢宪法”是企业的根本大法。他的核心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p><p>领导干部深入车间班组是必须的,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必要的。</p> <p>我参加工作时,当时的领导干部,有长征的、有抗战的,资历最浅的,是解放牌的。这些领导干部从外行到内行,有些还成为大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行家里手。</p><p>他们经常深入车间、班组调查研究,和工人一起干活、促膝谈心。绝不搞什么蜻蜓点水似的视察。</p><p>作为后来人,我们受到他们的熏陶。深入车间调查研究、参加劳动是经常的事。</p> <p>我是学制造工艺技术的,按照当时的教育实践,上学时,在校办工厂和部属企业没少在车间劳动,练就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对车间不生疏,参加劳动习以为常。</p> <p>六十年代初,毕业分配到工厂,直至退休我的身份一直是技职人员,或者说是干部,而且长时间任中层干部。</p><p>在此回忆我的劳动经历:</p> <p>文革期间,我下放到一个机械加工车间,做车工近三年,和车工师傅倒班干活,胜任五、六级工的活。</p><p>三十岁前的这次洗礼,使我对车间和工人的印象更深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以工人和车间的视角观察和处理问题。</p> <p>新组建的铝镁铸造车间是企业的细脖子,其铝铸件和镁铸件成为工厂短线,影响整机的配套和交付。</p><p>我曾到这个车间蹲点,时间达一年。</p><p>曾在繁重的金型工段开模;曾在超高温的镁熔化工段抬过浇包;曾抡十二磅大锤清理铸件;曾和力工一起推架子车转运零件;…那里有问题,就出现在那里。 </p><p>除了和工人一样干活外,我还要把发现的问题,能在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办法向有关人反映。</p><p>经过这一年整顿工艺纪律和加强各项管理,这个车间有了起色。</p> <p>有个铸件清理班组,刚刚复专的战士们,面对脏累差的工作,情绪不高,机械加工车间急等加工的铸件被搁置在这里。</p><p>我和一个同伴深入这个班组,佩挂上阵,戴上护具,手拿风铣和工人一起并肩工作一周。</p><p>工人们看到比他们大十来岁的干部混身漆黑,满身铝末子,比他们的工作效率还高,就说人有脸树有皮,不能落在他们后面,积极性被调动起来。</p><p>后来,我们帮助车间在这个班组推行定额管理,改善工作条件,为他们争取到有害工种的保健津贴,这个班组从此焕然一新。</p> <p>在长期工作中,除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劳动任务外,有时我在调研对象参加劳动;有时蹲点参加生产劳动;此外,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劳动。</p> <p>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我受益匪浅。</p><p>比如:通过在划线师傅那里劳动,解决了机械加工车间长期困扰的铸件缺肉问题;在精铸熔化工段劳动,弄懂了叶片废品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能提出改进措施;在管子车间劳动,发现了制约产量的因素;在炼钢炉旁搞清了化学成分不合格的原因;例子举不胜举。</p> <p>以上是我的亲身体会。既然工作、生活在企业,那么,企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一定要到科研生产的第一线去,才能大有作为,把自己束之高阁没什么出息!</p><p>时代在进步,信息发达的今天,坐在电脑旁,可知厂内事,但是科研生产一线才是最鲜活的,把在一线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和在电脑上得到的结合起来才更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