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山露营观银莲花

方针

<p>2020年的六月中旬,驴友们相约都山露营起程了。都山也去过几次,但每次上山都有不同的感觉。</p> <p>又赶上一年一次的银莲花开如期而至。</p> <p>下午到都山角下扎营,期待着早上是个好天气。</p> <p>都山群峰陡峻、山峦起伏迭嶂,千米以上的有娘娘顶、芹草顶、圆苍顶、白洼顶等多座高峰。站在都山主峰上,环顾四周,极目四野,茫茫苍苍,群山如豆。莽莽燕山就象大海的波澜,澎澎湃湃,真有“一览众山小”和“胸怀天下”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p> <p>都山地层为距今约24亿年的太古界地层,山体为1—2亿年前燕山运动形成,岩体为早元古代旋回及侵入岩,</p> <p>早上3.00起床,15分钟内都收拾好了,开车上山20分钟。把车停在山神庙旁,徒步上山看日出。天还没亮,借着清亮的月光,大家从山道快速的爬到山顶。</p> <p>远处的天际泛起了一道红霞。</p> <p>晨风带着寒气吹打在身上,但美景确激起了我们的热血。</p> <p>山高人为峰。我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p> <p>出升的红日。</p> <p>都山上堆满了许多祈福的玛尼石,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p> <p>美丽的银莲花犹如洒在地里的白雪,那么的洁白,冷艳。</p> <p><br></p><p>传说,龙王的女儿乞求父王为百姓降雨,使龙王大怒,把她和侍女鱼姑一起贬至塞外牧羊,龙女在塞外观望大海,餐风饮露,满心忧伤,天长日久,便化为一座山峰,这山就是都山。后人为纪念龙女和鱼姑,在都山顶峰上建起望海娘娘庙,从四壁到庙顶均为花岗岩石条所砌,现保存仍较为完好。此庙一直香火旺盛,每年三月二十八日,河北、辽宁及附近的信众便自发地前去拜庙上香、许愿还愿,宗教气氛相当浓厚。</p> <p>花开半夏,如诗如画。</p> <p>都山周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朝开元年间,幽洲副总管郭英杰率兵征讨契丹曾在此驻军,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年)郭英杰与契丹战败牺牲于此,郭战死后,余部6000余骑力战不已,最终全军覆没; 明、清年间在这里多次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副司令员包森,率十二团、十三团进攻都山,他们拔据点,扒“人圈”,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反扫荡斗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山顶曾经驻有雷达通讯兵,山顶有雷达设施和兵营。在冷战结束后,部队撤离,建筑都被损毁,现仍留有大量的建设遗址。都山上还有许多摩崖石刻,字体苍劲有力,更加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都山积雪”系清代“口外八景”之一,明代边关副使陈所立赋诗咏曰:“祈连绝处总燕支,到此回看北斗低。六月山头犹戴雪,罡风吹落蓟门西。”望海娘娘庙坐落在距主峰百米的西山梁上,是后人为纪念传说中的龙女和鱼姑修建的。整个庙宇殿堂两间,前后两排,从四壁到房顶均为花岗岩石条所砌,现保存完好;大勺井是都山顶峰唯一的水源,井虽小但水源充盈,用勺子舀总是有水,形如勺子而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