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b></p> <p> 父亲住院了,严重的脑萎缩、冠心病、腰腿疼,加上“三高”,折磨的父亲终日昏昏欲睡、郁郁寡欢,思维和语言明显障碍。父亲坐在客厅飘窗前的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可以坐上一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愿多走一步路。虽然78岁高龄了,可为了支持我的工作生活,父亲仍然强撑着发挥“余热”,和年过古稀、同样是病痛缠身的母亲一起帮我照看孩子料理家务,这让我于心不忍又无可奈何。</p><p> 父亲生怕因他住院耽误我工作,千叮咛万嘱咐不许我请假照顾他,一个人在医院自理一切,除了给他买顿午饭。因为午饭时间液体输不完,疫情期间又不许病人下楼,实在无法自理午餐,所以才不得不答应我一天只送一次午餐,而且还不得超过20分钟。</p><p> 父亲入院十天,我的确如他所说,没有陪护一次,每每匆匆送完午饭还得急急忙忙赶回家给上高二的大儿子做饭。其实晚餐我也想尽量送给父亲,因为医院送餐是逐楼层进行的,轮到父亲病房这里不是缺饭少菜,就是饭菜冰凉没了温度,一次父亲就吃坏了肠胃折腾的整夜睡不着觉。但工作任务繁重,父亲入院这段日子,我要么播音、要么采访,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所以父亲也就只能将就自理晚餐了,我这边忙结束才能过去陪他说会儿话,询问下当天的治疗情况。我如实告诉父亲单位忙下班晚,一来表达我的愧疚,毕竟年近八旬入院没人陪护无论如何情理说不过去,二来父亲一贯把我的工作看的崇高神圣,必定会体谅我的“忠孝难两全”。</p><p> </p> <p> 入院10天的治疗有了效果,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父亲的眼神由先前的呆滞变得活泛,说话明显利索了不少,声音也洪亮了些。父亲告诉我,他头晕嗜睡的毛病似乎也缓解了,最近两天吃完早饭还没睡过觉,不像之前早饭后刚搁下筷子就像犯了“大烟瘾”,哈欠眼泪眼皮都抬不起。今天早上上班路上父亲电话告知我,医生通知家属去商量出院事宜,问我上午有没有时间抽空见下医生,但我下班后还是去迟了,父亲虽表情落寞却没一句责怪。好在主管医生值午班,我们便协商出院的事。医生告诉我,父亲的脑萎缩速度非常快,脑梗也很严重,除了定时定量严格服药外,家人一定要多关心陪同,多和他说话交流,坚决不能让他独处或者一个人长时间看电视,这样很快会老年痴呆!医生也含蓄责怪我这么多天把老人一个扔在医院不管不顾!瞬间,我自责难堪、泪水直奔眼眶……看到我这样,医生赶忙道歉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你的工作性质特殊,抽不开身是肯定的,我理解你!”</p> <p> 父亲非常关注我的成长,从小到大一直用“善良、正直、努力”这样传统且朴素的家规要求我做人做事。当年父亲支持我舍弃西安医科大学这所本科院校的公共卫生管理系而最终选择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这所西北五省唯一一家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高中专学校,并不惜举债来承受艺术类院校的巨额学习费用,就是因为我的喜欢和坚持,尽管所有人都觉得父亲简直脑子进水!但父亲认定:孩子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干好!后来我圆满毕业,顺利就业,精心从业,并通过自学考试相继拿到了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的专科、本科文凭,这让父亲由衷欣慰。父亲最满意的莫过于看到我工作至今获得的一摞摞国家、省、市级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由此便一直认定我的优秀。</p> <p> 回到病房,我赶忙向父亲简单解释了最近的工作任务,顺带提了句我工作变更的事,想让他原谅我伺候不周的苦衷和不安,没想到父亲刨根问底一再追问,无奈只能详细告知。父亲一语不发,凝重又沉重。良久,才问了句:“你真的把专业给丢了?这20多年,你真的就没干出个啥名堂?……”</p><p> 我调侃到:“爸,我咋就没干个啥名堂?人过留名鸟过留声呢,再说我这不是每个月照常领着工资呢嘛!你眼看80岁的人了,身体退化一天不比一天,我现在也是人到中年,能力、体力都跟不上,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呵呵!”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听进去我的话,直到我离开,他再没说一个字,一直远远目送着我。</p><p> 回家的路上,我思考了很多:天下父母同心同理,大概都认定自己的子女是“人中龙凤”,其实往往不尽然。我的能力配不上父亲期望,倍感无地自容。此刻,特别特别想对父亲说句:“爸,对不起,我真的亏欠了你!”</p><p> </p> <p>本文作者:李欣,国家一级播音员,就职于鄠邑区融媒体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