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黄帝内经说男以八为节,女以七为节。孩子们男约2*8=16岁,女约2*7=14岁的节节律前后开始第二波长身体旺盛阶段,值此关键时刻如何为孩子奠定健全体魄基础成为许多家长操心的事情。现今社会物质丰富比三十年前已经翻天覆地,旧时的育娃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了。长期的营养过剩和好逸恶劳,使当今的青少年体重超标,多汗水,稍事运动就喘得厉害,有的人高马大却在体育课、军训课晕倒了,大量过剩营养、激素造成早熟,第二性发育提前,限制拓展空间。就好像生长期长的大冬米品质比翻冬米好,生长期最短的早季米品质最差。再比如早熟的水果不足味,其次是中熟,最好是晚熟品种。更有一些生物品种由于生长环境恶劣,比如植物干旱,土壤过于贫瘠,造成还没真正长大就匆匆结果繁育后代了,大道至简,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建议孩子青春期尽量培元固本,达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根据孩子自身特性调阴阳气血,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痰凝化痰,血瘀遂瘀。古话说"膏梁之变营卫过,藜藿之家气血穷。"指的就是生活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切不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地刻舟求剑。</p><p> 之前有看过一张方子,在连城教师中的女妈妈间流传,此方据传是闽南地区流行的给孩子长高发育时的促进发育的神方,药名还好些生辟冷背,据说此方要厦门某人处才能抓齐。余思之,此方有一定功效,方中当归熟地川芎酒芍为传统补血名方四物汤,白芍易酒制属缓其寒性并增强引经效果,三七即我们通常用的田七,能化瘀去伤亦能促进生新血,其余穿山龙、接骨草、九层塔亦通经活血化瘀,强筋健骨袪湿的方药,"入骨药"查考无果,想来亦是此类无差。至于为何女孩不用九层塔是恐其恰逢经期,造成通经活血引起大出血,其实如若初潮月信无凭而量少,但吃无防。</p><p>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如果一一解读了,它也就不神奇了。所以说,还是根据孩子自身发育状况,为孩子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养生增长方才是王道。</p> <p>今天一搜,这方都被人放百度文库了</p> <p>从功效来看这草应该和入骨草类似。可以以此代之。</p> <p>这是个能补益阳气的穴位,艾炙点按都能帮助长高。如果能疏通三焦就更好了</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若有需要而配不齐可以代为配原方或加减化裁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