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成的美篇

阿 成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山 水 黄 通 写 春 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阿成 撰文</span></p> <p>  夏登云林,烘阳高照。极目远眺,青山连绵,屏山重叠。竹海悠扬,随风摇曳。俯视四周,绿带环围,盆地凹起。田园密布,村落闪烁。山水黄通,如璀璨之珠,醉画乡里。</p><p> 古有诗云:白马圆得象南瓜,云林峰长似瓜柄。云林屏障,山耸风险,巍峨壮观,风景秀丽。</p> <p>  领峰白马峰,与邻北龙虎山隔眼相望,近不可及。从信江蜿蜒而来的母亲河,象纤纤少女之手紧紧怀抱白马峰,知醉若迷,永不释手。</p><p> 兄峰出云峰,所嶂之尾,坎坷难行,威然屹立,尖耸云端。</p><p> 山水黄通,故里扬名,岁月沧桑,曾迷恋过众多的侠义刀客和文人情怀。</p> <p>  唐朝未年,黄巢军起义失败后,一些散落的穷兵遭到了唐军的疯狂镇压,纷纷流窜到了白马峰占山为王。他们肝胆侠义,严肃军纪,不欺压百姓,在山腰古岗地带自垦荒田,丰衣足食,繁衍生息。后来,这些义勇军在白马峰顶凿得一口棋盘井,井水饮之透身甘凉,如饮琼浆。</p> <p>  北宋未年,白马峰己树得寺庙,名曰“白马寺”。当初,正因为此庙灵验,方迎得八方信徒,前来供奉瞻仰。</p><p> 王安石的警文《伤仲永》,据说小仲永三岁之时,父母就把他接到白马乡邓家村拜舅舅,随后一同上了白马寺,求佛赐福。没想到,小仲永七岁能诗,成了神童。一时震惊朝野,传为佳话。为此小仲永被父母視为掌上明珠,幼宠过度,时常带着小仲永吃喝玩乐。从此,小仲永逐渐变得懒散成痴,误了青春仕途。</p> <p>  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抵抗元蛮侵略,补充军中给养,亲自率部往闽征盐。路经白马乡的盘里庵及庐溪界的包公庙,忽被云林屏障所吸引,白马峰由此映入了他的眼幕,提笔即诗:“坐庵抬望门前峰,活似惊马跃腾空。千军劳顿精疲尽,挥诗策马震雄风。”这首《盘里庵歇》,诗意雄心壮志,激励不已。</p><p> 《包公庙歇》抒怀,更是大义凛然,独我风范:“青山埋忠骨,绿水洗奸尘。今若包公在,何愁不太平?”诗人恋诗,欲罢不能,白马峰及包公庙能挥毫在文天祥的笔下,实在不是虚名。</p> <p>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在黄狮渡大捷后,为彻底追击国民党穷寇,朱德率部乘胜追击,将匪军困在云林屏障,从出云峰往北逼近。尤其在白马峰腰,战壕重叠,构筑严密,穿插自如。红军居高临下,迎面击敌,匪军被打得狼狈逃串,溃不成军,被歼敌二千余人。白马峰战役胜利后,震声四起,万人拥赞。</p> <p>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昔非今比,正因为黄通的山水,造就特殊的天然氧吧,县委县政府为了打造特色山水黄通,选址在了关王村山下组。这里竹海芸芸,山谷凶险,天然独厚,山泉百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东岗野生红茶,茶韵纯真,誉传乡里。县委书记高连珠亲自挂点,扶资200多万,在这里务实营建山下秀美乡村。初建不久,便迎来了众多游客,体验山水养生,品尝农家风味。</p> <p>  在县委推出“锦绣金溪,美丽花园”建设中,黄通乡党委极力推崇墩厚村委会,提前进行“七改三网”重点设施,该村对接溪、雅湖、下肖及熊家几个小组点进行兴力打造,投资100多万元,集“绿色、生态、整洁、幸福、宜居”于一体,实现最美庭院示范点标杆榜样。尤其是熊家村内危旧房全部拆除到位,成了全县的模范村。该村民风纯朴,邻里和睦,乡贤辈出,千万富翁占全村百分之10以上。在去年庆典移民五十周年之际,富翁们致富不忘家乡,均捐款万元赞助,得到了多级政府的高度评价。</p> <p>  当夕阳西下,俯瞰黄通,万般绯红。田园似锦,阡陌纵横,亮色如虹。河水涟漪,波光粼粼,湖泊似镜,风情种种。灯火万家,明若星星。围成圈点,看似浑圆。无亮堂处,丽山伸延,恰如瓜嶙,黛色如鲜。炊烟四起,多愁渐浓,岁月如故,山水依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