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孝子湾文化公园的主体工程,周雄纪念馆由一个三层主馆、两个副馆(孝风馆、孝行馆)、一个回字长廊(孝子廊)组成,分孝子周雄主体展厅、祭祀周雄主体展厅、《孝子祭》非遗主体展厅、孝风馆、孝子廊、孝行馆和孝廉馆等7个区域,穿越时光的悠长隧道,掀开孝文化源远流长的厚重帷幕,让你零距离感受周雄的至孝魅力、领略孝文化的恒久风采。</p><p><br></p><p> </p> <p> 渌渚镇六渚村孝子湾文化公园为富阳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在该处完成孝廉宣誓。</p> <p>展馆前的周雄雕像</p> <p>主馆一层为孝子周雄主体展示厅,集中展示周雄短暂一生的孝行故事、周氏家训、渌渚介绍和孝文化土壤、四朝七皇帝敕封圣旨陈列,运用了实物陈列、彩色雕塑、UV写真、3D动画、LED灯光和音响效果等表现手法。</p> <p> 唯美壁画</p> <p>因为好友孔文远,周雄事迹才得以发扬光大</p> <p>周雄是渌渚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3月。寿命很短,仅活了24岁,在短暂的一生中,周雄以“孝”博得历代百姓的尊崇,更受到历史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六位皇帝的十一次敕封,前所未见。</p> <p>超长的圣旨,据说功勋越大,圣旨越长,可是电视剧里都是超短的哟😂,需要指正</p> <p>整个大厅壁画都呈现了周雄满满的孝行,一件件对继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历历在目,最真实的生活态度,才能给人最深的感触</p> <p>周雄从小受父母正确教导,遇事明理,乐于助人。瘟疫夺走了他父亲的性命,周雄少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也因此,他立志攻读医书,学艺济世,不畏艰辛救危扶困。</p><p> </p><p> </p> <p>有一天,周雄的母亲在菜园里浇水,忽然,左小腿上一阵刺骨疼痛,原来被蛇咬了,伤口留着血。刚好周雄砍柴回来,见母亲倒在地上,急忙抛下柴担,跪下来用嘴吮吸毒液。吮静后,采来蛇伤草药敷在母亲伤口,撕下衣袖上的布条包扎妥当。见母亲脸色缓和了,才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回家。</p> <p> 周雄的外婆家在八里外的郎家庄,这年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一天,听说外婆病危,让周雄母子赶紧前往。</p><p> 周雄搀扶着母亲急急上路,只见白雪茫茫,积雪足有一尺厚。母亲体弱多病,周雄执意背起母亲,踏雪而行。风雪让型录变得艰难,周雄很快就汗流浃背,但他咬咬牙,一直把母亲背到外婆家。</p><p> 南宋嘉定四年四月某日,经商于衢州的周雄突然接到家书,说母亲病重弥留。周雄痛苦欲绝,决计连夜轻舟返乡,终因风高浪急,船倾覆而殁于江,时年二十四岁。</p> <p>书法展示厅</p> <p> 纪念馆的第二层为祭祀周雄主体展厅,展示着祭祀周雄分布江南的祠庙名录、现存遗址图文介绍、碑林碑记拓片、南宋时期生活和生产要素实物……充分反映了周雄孝子在江南民间信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p> <p>周宣灵王在江南</p> <p>周雄被供奉为玉行业祖师爷</p> <p>看看镇庙之宝</p> <p>周雄庙宇遍布江浙皖各地</p> <p> 据史书记载,民国以前在原新登县境内,设有周王庙9座。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朱海滨先生编著的《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一书中记载,明清时期周雄庙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江苏4省,9府,24个县,建有周王庙68座。</p> <p>富春江上的“九姓渔民”尤其信仰周宣灵王。每条船上都供奉着这位“保护神“的画像,认为他是专司风雨之神,其法力无边。</p> <p>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四乡八邻都要到周王庙朝拜周宣灵王(老百姓俗称太太菩萨),祭祀以后要抬着周王菩萨外出巡祀,周王庙内还要做三天三夜的戏文。</p> <p> 据说场面异常热闹和壮观,禄诸孝道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p> <p>“孝子祭”项目作为民间信俗扩展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p> <p>一睹周雄纪念馆镇馆之宝,壮观的孝子祭祀雕像场景再现</p> <p>最真实的碑文庙记</p> <p> 纪念馆的第三层为《孝子祭》非遗主体展示厅,集中展示和收藏渌渚百姓三月三、九月九祭祀周雄太太庙会所用的《祭文》、祭祀仪式流程、实物道具、服装服饰、鼓乐器材、十八般兵器和图书出版资料等。</p> <p>三楼展厅祭祀开路兵器</p> <p>渌渚镇中心小学被命名为省级非遗“孝道文化”传承教学基地及富阳首批“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学校。“周雄孝心奖”评选迄今已举办四届,不断激发着向好向善的力量。</p> <p> 站在纪念馆三楼的窗台旁,眺望远处,东安八景之一—十八面朝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p> <p>孝子廊忽见绝美何欢花</p> <p>孝子廊,这里展示着新编二十四孝图。孝子廊连接着孝风馆和孝行馆。富阳孝道文化主题展厅是孝行馆的核心展示区。在这里,你能观看到8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4名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p> <p> 孝风馆位于纪念馆北面,由中国传统孝文化主体展示区和孝道讲堂两个区块组成。在这里,你可细细品味先秦、汉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孝文化风采。</p> <p>百善孝为先,百感唯亲历;</p><p>孝在心,重在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