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抚顺煤的发现》,说是汉代的时候,一个农夫追撵一只受伤的狐狸,一直追到狐狸藏身的洞口,在扒开洞口的过程中,扒出不少乌黑发亮的石头,后来农夫在洞口拢火取暖,发现黑石头烧出了炭火,热度还很高。由此人们开始采集这种黑石头用作燃料,抚顺煤炭的开发历史从此开始。</p><p>另一则传说,讲的是《皇姑开矿的故事》,说得是大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没有出嫁的三皇姑(还有的说是六皇姑)因为与自己的书童有染,被黜出皇宫,打发回东北老家。皇姑和书童坐着马车来到盛京,找到盛京将军,盛京将军不便私支金银奉养被黜的皇姑,就把皇姑送到兴京(今新宾)南界的四平街,那里有煤,三皇姑就在那里开煤窑发财,养活自己和书童。</p><p>这两则故事,前者见于日本人编的《满洲矿山志》,后者则流传于新宾大四平一带。考诸史籍,这两则故事可以说多多少少反映了抚顺煤田的开发历史。</p> <p>抚顺煤炭的发现时间,根据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抚顺煤精制品看,距今已有7000年,但是,抚顺煤田的开发与利用,根据考古材料看,应该始于汉代。1938年,日本人在修建琥珀泉(今友谊宾馆)时,在地基下挖到1.5米深时,发现了汉代遗址,出土过汉代“五铢”钱和陶器,并在其中一座住宅遗址中,发现了灶坑,灶坑中有煤渣和燃烧过的煤灰痕迹,说明这时煤炭已经被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取暖和烧饭了。因此,《抚顺煤的发现》说汉代抚顺就开始了煤炭的使用,是有根据的。</p> <p>1904年~1905年,日俄两国在我国东北进行了一场肮脏的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后,先是以种种借口霸占了中国人开凿的抚顺几个煤矿,接着,利用1909年中日签订的《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攫取了抚顺煤矿的开采权。</p> <p>自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膨胀,不断染指我国东北,扩大侵略范围。</p><p>在辽东地区,血盟救国军、辽宁民众自卫军等抗日义勇军英勇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p> <p>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p><p>平顶山惨案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记录日军九一八事变侵华滔天罪行的证据。</p> <p>历史背景</p><p>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陷于日军铁蹄之下。1932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杨柏堡采炭所”等地被途经平顶山村的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袭击。</p> <p>日军以平顶山村民没有报告即“通匪”为名,于次日出动守备队和宪兵队包围了平顶山村,将全村三千余名男女老幼驱赶到平顶山下,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p> <p>日军先用机枪扫射,又用刺刀重挑一遍,甚至挑出孕妇腹中的婴儿。</p><p>最后为了掩盖罪行,用汽油焚尸,放炮崩山,将殉难者的尸骨掩埋于山下,并纵火烧毁了全村八百多间房屋,将平顶山村夷为平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p> <p>1904年—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使东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腐败透顶的清政府对此竟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为双方交战区,坐视日俄强盗蹂躏东北大好河山。</p><p>日俄双方经过旅顺争夺战、辽阳、沙河和奉天会战以及对马海战,投入兵力各达百余万人,最后,日本以沉重的代价取得胜利。在奉天会战中,今抚顺地区是其侧翼战场。1905年日军占领抚顺城,从此将侵略的魔爪伸入抚顺。</p> <p>美国记者,爱德华·汉特,他是第一位将惨案在外国媒体上详尽报道的记者。</p> <p>日军攻占抚顺城后,俄军向铁岭方向溃逃,这是被日军攻占的抚顺城北的高尔山俄军阵地。</p> <p>这是日军在抚顺城内清理缴获的俄军炮弹,远处为高尔山辽塔。</p> <p>满铁—国中之国</p><p>日俄战争后,日本为经营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段)及“铁路附属地”事物,1906年在东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二年迁中国旅顺,大肆掠夺东北资源。</p> <p>抚顺炭坑(1918年改称“抚顺炭矿”)事务所办公楼,1908年建于千金寨新市街,后因在此开倔露天矿而迁至抚顺站前中央大街南段路西。</p> <p>日本人住宅也按职务不同有差别,中国矿工住地是很惨的。</p> <p>幸存者吴景禛的二姐婚礼照片,全家只活三人。</p> <p>幸存者共54人</p> <p>惨案发生地</p> <p>这片碑林是生者证词。</p> <p>亚洲第一大露天矿~百年西露天矿</p><p>抚顺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答曰: 去水库、看大坑、到监狱、学雷锋。</p><p>这就是要看的大坑。</p> <p>辽宁抚顺是一座以煤而兴的重工业城市,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被誉为“煤都”的地方,早年煤都之名远大于现在的鄂尔多斯、山西等等。抚顺煤矿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作之一。据统计抚顺西露天矿为国家贡献了超过十亿吨煤,产量和质量均属全国之最。它有着巨大的储量,是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大露天矿。</p> <p>矿主王承尧</p><p>王承尧是近代抚顺煤矿的创办者,王承尧是河北省易县人,生于1865年,病逝于1930年,享年65岁。大商人家庭出身。其父名字王炳臣,是晚晴知名度很高的大商人,以经营煤炭、钢材、棉纱、染料为主业,在北京、天津、唐山政界与商界享有很高的声望。王炳臣也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光宗耀祖,他让王承尧少年就习文学商,从师著名晋商乔致庸(乔家大院创立者),由此王承尧深得其益。乔致庸非常喜欢勤奋好学、聪明伶俐的王承尧,传授其山西“票号”独门绝技和经商知识,打下了王承尧经商和经营实业的基础。1895年,王承尧的父亲王炳臣不幸病故,时年刚刚30岁的王承尧继承父业,独撑门户,其时年代动荡,产业经营风雨飘摇。1900年义和团遍布京津唐地区,精明的王承尧为避战乱,变卖所有家产,举家迁往奉天(沈阳),因其精通“票号”和金融知识,开始在奉天从事钱票汇兑和金银首饰生意。他把家安置在奉天城内,自己则游商于奉天、大连、营口、抚顺等地。为方便生意,他还捐款获得候选知府之职位。来奉天的第二年,他决定成立股份公司申报开采抚顺煤矿。</p> <p>西露天矿从1914年开采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在日占期间被日本人大量挖掘,甚至运到了日本本土使用和储藏。在1914年至1945年的31年里,日本帝国主义从西露天矿掠夺煤炭8651万吨,油母页岩7809万吨。</p> <p>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又处在清永陵、福陵之间,被清政府视为“龙脉之地”,为保护“风水”,在抚顺挖煤之举一直被清政府所严禁。从17世纪中叶以来,抚顺煤田被封禁停采了近二百余年。可是到了1901年,在清政府颁布新政的大前提下,又面对俄人已在抚顺有挖煤行动的危机时刻,已经逃跑到西安的光绪皇帝无奈批准了奉天商人王承尧、翁寿的开矿呈请。此时清王朝发祥地已经是俄日两国欲争之地。</p> <p>抚顺开矿一分为二,经盛京将军裁定,以杨柏河(由南花园流经欢乐园进入浑河的一条河,1934年日本侵略者为开凿大露天崛,挖了人工渠道将此河在露天矿南面引入古城河)为界,河西千金寨为王承尧煤矿公司,河东老虎台为翁寿煤矿公司。然而,翁寿煤矿开矿不久,俄人先以入股的方式进入煤矿,继而又策动股东会议介入了矿权。王承尧对俄人非常戒备,一直防范俄人染指煤矿。</p> <p>日军在异常惨烈的战争中终于占了上风,后来在分赃交涉时,日本方面声称南满权益是用10万将士的生命换来的(实际战死日军人数为88429人)。</p> <p>1905年3月9日,由清河城、马郡丹、东洲一路击退俄军的日本鸭绿江集团军占领抚顺地区浑河南岸,经过激战的炮战,当天强行渡过浑河,攻占了高尔山一线的俄军防线,3月10日,日军乘势占领奉天,俄军全线溃败,奉天会战中日军大获全胜。之后,在美国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取得了南满铁路的经营权。</p> <p>西露天矿还有两种特产,即煤精和琥珀,均为稀有矿物质。煤精可雕刻各种工艺品,琥珀可以制作项链首饰等装饰品。</p> <p>党和国家对矿山的发展十分关怀和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这里视察。</p> <p>2018年习近平专程来露天煤矿察看,当时就站在我这个位置。</p> <p>老虎台矿</p><p>老虎台矿座落在素有“煤都”之称的抚顺东部,是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重点煤矿。井田面积10平方公里,开采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年开采历史。</p><p>翁寿于1901年成立抚顺煤矿总公司(杨柏堡河东老虎台矿)。</p> <p>日军占领抚顺的第二天,就派军队进入杨柏河以东包括老虎台煤矿在内的抚顺煤矿公司,日军无理宣称:该公司有俄人股份。俄人参与管理,就可视为俄人产业,予以军事接管。</p> <p>在老虎台矿附近有两处。 “青草沟万人坑”遗址位于今老虎台矿南约1300米处。开矿之初,青草沟荒无人烟,因而成为日本统治者埋葬死难矿工尸骨的地点。青草沟沟口与沟底落差较大且陡峭,矿工大量死亡期间,运尸者在沟上把工人尸体一具具扔到沟里了事。老虎台矿原矿长王金生曾回忆说:“当时的死难矿工就往那条沟里一扔,也不埋。‘大房子’里死了人,都往那扔,每天十一二个,用马车拉。因为不予埋葬,招来大批野狗啃食尸体,时间长了,尸骨身首异处,到处都是。 ”</p> <p>“万人塔”旧址位于老虎台矿南900米处的一个高岗上,原是日本统治时期修建的矿工“慰灵碑”。因碑下就是抛弃劳工尸体的“万人坑”,当地百姓就称该碑为“万人塔”。现在这座“万人塔”已经残破不堪,仅剩塔基,成为日本残害中国矿工的一个标志。</p> <p>事实上,抚顺境内的“万人坑”远不止这一处。上世纪70年代,抚顺相关部门认定的“万人坑”遗址有36处。在此基础上,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又对抚顺矿区的“万人坑”遗址重新进行了调查考证,确定了其中较大的8处“万人坑”。</p> <p>铁道线上的日军碉堡</p> <p>抚顺炭矿警犬训练所(1938年12月摄)</p> <p>龙凤矿竖井(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p><p>龙凤矿是在1903年开始开采的。当时日本人大肆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龙凤矿上部煤层开采完毕后,开始开凿竖井,竖井始建于1934年,1936年12月投入使用。200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龙凤矿竖井楼通高63.1米,竖井深度670米。竖井里共有一大一小两台“戈培式”(德国人发明)绞车,都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电动机为4025千瓦,绞车功率5395马力,同样的设备,至今仍然竖立着的,目前世界上仅此一套。它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科技与建筑的先进水平。</p> <p>龙凤坑煤炭,是抚顺煤田中唯一的黏结性煤,是最佳炼钢用煤。1917年,商人张慎修开凿龙凤斜井,1934年,日本人开始开凿龙凤竖井。日本侵略者在这里,一天最多时能掠夺煤炭上千吨。</p> <p>从龙凤矿前再向南800米处是“龙凤南山万人坑”遗址。 1943年,龙凤矿曾经霍乱流行,日本人设置了所谓的“隔离区”,在南山坡下搭了6个大席棚子,周围是刺线和电网,将1000多有患病嫌疑的矿工驱赶到这里。日本人还在南山建有炼人炉,大量尸体甚至还有活着的病人被推进炉里火化,后来死的人太多了,炼人炉不够用,管理者就下令,把尸体直接抛在山沟里,形成了此处的“万人坑”。</p> <p>抚顺煤矿被日本霸占40年间造成至少25万名中国劳工死亡。</p> <p>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的变迁</p><p>日伪时期叫“抚顺炭矿病院”。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始建于1907年,迄今已有102年的历史。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设立了“抚顺采炭所”,成立了“千金寨诊所”。之后,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接管了抚顺采炭所,将千金寨诊所改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大连病院抚顺千金寨分院”。1907年10月将该院划归采炭所管辖,改称“抚顺炭矿病院”。1926年开始大规模扩建本院。两年后,医院已开设床位600张,设有内、外、妇、儿、皮肤、耳咽、眼、口腔等9个临床科室和病理、放射线等医技科室,并在各矿开设诊所。附设了看护妇养成所(即抚矿卫生学校的前身)。虽然当时规模很大,但它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被奴役的中国矿工根本没有什么医疗保障。</p> <p>1945年东北光复,次年医院被国民党接管更名为“抚顺煤矿医院”,同年10月改称“抚顺矿务局医院”。1948年抚顺解放,抚顺矿务局接管了“抚顺矿务局医院”当时有床位200张,职工400余名,是当时抚顺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术水平最高的唯一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p> <p>1959年1月,抚顺矿务局医院改称“抚顺市中心医院”,1962年7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恢复原名称“抚顺矿务局医院”,1968年8月,医院成立革命委员会,正常的医疗秩序被破坏,医院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通过全面改革,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得以恢复并逐渐步入正常轨道。1985年8月,为加强对厂矿医院的业务指导,抚顺矿务局医院改称为“抚顺矿务局总医院”。</p> <p>双和兴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家专业琥珀煤精手工作坊,是河北省人士赵昆生、赵景霖于1906年在抚顺创办的,具有110多年的历史,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店。双和兴的成立是抚顺琥珀、煤精技艺传承的开始,双和兴共收了二十多名徒弟,这二十多名徒弟在师父去世后,分别在抚顺独立门户,在谋生的同时将琥珀、煤精雕刻技艺传承给下一代。至1930年(民国十九年)抚顺的“石炭(煤精)、煤璜器物作二十户” 可见当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p> <p>赵昆生,河北省深县赵家村人,其父赵洪西是远近闻名的木雕匠人。赵昆生与其弟赵景霖从小随父学艺,后来赵氏父子在北京招徕木雕生意,专做楼台亭阁的的雕刻,生意越做越好,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父子三人经常穿梭于贝勒俯,为王爷们修建俯邸豪宅。清末年间,经贝勒府推荐赵氏父子应募修建沈阳故宫凤凰楼。沈阳故宫凤凰楼修建工程之后,很多人看中他们的手艺,大户人家和大买卖人家的活计让赵氏应接不暇。此后,赵氏兄弟便在沈阳和抚顺经营木雕生意。</p> <p>抚顺是我国最早发现和规模开采的煤炭之地。抚顺煤炭真是一宝。烧火做饭,生火取暖远比京城和沈阳方便得多,在使用大块煤取暖时赵昆生发现有一种煤块与常见的不同。天生好奇的他用锯拉想破开看看究竟,但拉了半天也只是出了一点粉末,索性用斧子砍,斧子轻松砍下,便砍下了抚顺煤精雕刻的开篇。他拿起一块砍下的煤块,尝试着雕刻了一对儿手球。凭仗兄弟两干木雕,懂造型的技艺,很快将煤块(煤精)刻成烟盒,烟嘴,笔筒,花瓶等工艺品开始销售。</p><p>从此赵氏兄弟放弃木雕,专门从事煤精雕刻,继而诞生了抚顺第一家专门从事煤精雕刻的手工艺作坊。</p> <p>继2013年清末著名书法家郑孝胥题写的双和兴牌匾被发现后,今日又有两件双和兴文物在市场被发现。一件是日本产的精微衡器,俗称等子;一件是日本产的精工刨子。这两件文物的发现,丰富了抚顺琥珀、煤精雕刻研究,成为双和兴研究的又一佐证。</p> <p>煤玉又叫煤精,古人称石墨精。是抚顺西露天煤矿独一无二的宝贵特产。它成于距今约3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藏身在几十米或数百米的煤海之中。上复盖着矸石、煤炭,下边才是煤玉。它只生存在西露天煤矿中部的小范围之内,平常厚度只有一两尺左右。</p> <p>草凤链球熏</p><p>战国时期始出现熏炉,圆形、大腹,两侧有环,青铜制。</p><p>《草凤链球熏》五人历时20个月,耗用原材料煤精一吨半。</p> <p>1936年时抚顺已有石炭(煤精)、煤璜(琥珀)器物作坊30余户。双和兴历时36年,于1942年停业。</p><p>(琥珀商店1942年12月)</p> <p>因为硬度不太高,抚顺琥珀适于雕刻。1906年,河北人王成尧在抚顺经营煤矿,发现了抚顺琥珀这一特点。他找来同乡赵昆生、赵景霖兄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琥珀煤精雕刻作坊“双和兴”。他们三人也成了抚顺琥珀、煤精雕刻的开山鼻祖。如今已至第八代传人,传承不息。</p> <p>抚顺琥珀是5000多万年前的松柏科树脂经沉积、聚合等地质活动,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石化形成,又称“松脂化石”,属有机宝石,是世界上珍贵的琥珀品种。</p> <p>一亿年前猛禽爪子</p> <p>百年风雨历史的抚顺煤都宾馆</p><p>说起煤都宾馆变迁的历史,那得从100年前开始。</p><p>1905年3月,日俄战争以沙俄惨败而告终。从此,本是中国人的抚顺煤矿被日本人掠为己有。</p><p>1907年4月1日,抚顺炭矿改由南满洲铁道株试会社经营,设立抚顺碳矿中央事务所,地址设置于千金寨日人街大和町。此时的满铁抚顺炭矿已被称为“满洲的宝库”、“东方煤炭王座”。来此地考察参观者有日本人也有外国人。而从日本来千金寨矿区的从业人员天天增多,由于当时的千金寨日人街,还没有一处像样的旅馆,给视察参观者造成许多不便。</p> <p>首任抚顺炭矿长松田武一郎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计划修建炭矿从业人员俱乐部。自1908年至1910年历时两年,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在千金寨日人街拔地而起。</p><p>1910年10月开业之初,这座二层小楼的名称是“抚顺大和旅馆”。1900年,改称抚顺炭矿俱乐部。</p><p>由于“大露天”开采计划的实施,千金寨日人街开始了大搬迁。炭矿俱乐部于1924年搬迁到了小官屯东坡高地上,按日本人规划称之为永安台西公园町一番地的现址。</p> <p>随后,在血与火的岁月变迁中,它历经了“抚顺大和旅馆”、“抚顺炭矿俱乐部”、“抚顺第一迎宾馆”、“抚顺国际旅行社”、“抚顺矿务局第二招待所”、“抚顺矿务局宾馆”等一系列名称的演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它才正式被命名为“抚顺煤都宾馆”,成为具有星级标志的现代化涉外宾馆。</p><p>,四周墙面由3000余块瓷砖、石砖镶面;楼梯扶手支柱由137根黄铜管支力而成。步入三楼,四周墙壁由8万余块彩色马赛克瓷砖镶面,光滑美观,图案奇特,异彩纷呈,至今还保着历史原貌。</p> <p>院内种有上百种国内外名贵植物树,苍松成林,翠柏成列。每一种植物都有栽种年限、物种特性等记载。始建于1910年,由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999块日本花岗岩石组成的“涌泉”,远观呈八卦型,近视状如古代钱币,泉水自钱眼中涌出,如明珠,似莲花,谓之“涌泉涌钱”。古语云:“仁者乐山慧聪澜、智者戏泉虑思宽”。寓意着聚“乾坤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象征着财源广进、八方进财、源源不断。</p> <p>动荡之秋</p><p>煤都宾馆百年来曾接待过众多的政府首脑和巨商名人。</p><p>1945年“八一五”光复。同年8月27日,苏联红军进驻抚顺,炭矿俱乐部成为苏军警备司令部。</p><p>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占抚顺,炭矿俱乐部被抚顺矿务局接收。</p><p>1947年5月,“蒋家王朝太子”蒋经国来抚视察,曾在煤矿俱乐部召见军政首脑训示,并出席欢迎宴会。</p><p>1947年6月,美国特使魏德迈将军来抚顺视察,于永安台体育场检阅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后,曾在煤矿俱乐部休息、进餐。</p> <p>1948年10月31日零时,解放抚顺的战斗枪声在抚顺城东门骤然响起,经6小时激战,敌师指挥所被端掉,敌师长被俘投降。从此,宣告了辽东工业重镇抚顺的解放,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p><p>下午4时许,我东北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来到抚顺。他们在炭矿俱乐部听取了独立十师的战况汇报,肯定了独立十师临时攻打抚顺的作法,并任命赵东寰师长为抚顺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p><p>1953年初秋,达赖、班禅一行人在“二所”住了一天。他们参观了西露天矿、石油一厂、发电厂、机械制造厂等。他们对露天采煤、石油一厂用页岩生产石油都感到很惊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