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闲来无亊,就想到乡下去走走。也不尽是在城市呆久了想去透透气,就是想到乡下去,走到村寨里面就感觉很亲切,很轻松、随意。</p><p> 我对民俗有一种偏爱,我以为中华民族的根在乡下,在乡野里,在自然村寨一砖一瓦、一草一物里呈现。那一片片农田,一棵棵树木,一间间农舍,一头牛,一匹马,一条狗,一只猫,一群鸡鸭,都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呈现出古老的农耕文化。</p><p> 村寨很清静,人很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寨子里留下的都是老老小小。村民还是一如既往地善良,路上遇到老乡,老远就很和善地打量你,当你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就会很热情地和你答讪,问他们的问题,都热心地一一作答,离开时还热情地邀你到他家作客;路过村民家门口,老大爷老大娘都会请你到家坐,亲切地和你聊天,聊生活、聊农亊,聊家长里短、锅碗瓢盆…</p><p> </p><p> </p> <p>这间农舍门口摆放各种农具,出于好奇走近观看。正在拍照时主人回来了,满以为他会训斥我,而他走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请我进家坐。我问他这屋子有多少年了,他没正面回答,说他26岁时修建的,今天他75岁了。离开时他家狗奔出来追我,他呵斥道:回去,不要乱咬,人家又不是坏人。</p> <p>门口聊天的老人。我经过时和她们打招呼,夸她家房子好大,她笑着说不大,但看得出脸上有一种自豪和满足感。</p> <p>家里闲气的村民</p> <p>马厩。石墙好有特色。</p> <p>独自在家的小孩</p> <p>遇到两小男孩,正在捣鼓脚踏车。其中一辆已无胶胎,座垫也坏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叫你爸爸买辆新的,他说他爸爸不在家,打工去了。</p> <p>看见一间房屋好象是老粮仓改修的,走近观察时,屋里出来一位老人,主动和我打招呼,请我到屋里坐。我问他房子是粮仓改的?他说是的。旁边有栋大房子,新建的,老人家说儿女都出去了,他一个人守家。我问他老伴呢?他说老伴刚去了。离开时他一直目送我,而我感到有些惆怅…</p> <p>老房子的基石</p> <p>不知什么碑,上面写一个福字,民国十八年立,上面的对联内容好象是祈求保佑的。或者是土地庙?</p> <p>这对联和上面的一样。</p> <p>“病树前头万木春”。新老对比,有所感慨。</p> <p>这小猫咪怕人,走近去它就躲在家里,好奇地从门缝里看你。</p> <p>老房子,没人住了。一位老大娘说主人都到街上住了,这旧房子村里怕危险就准备用挖机拆了,主人知道了不准拆。走时又说老房子越来越少了。</p> <p>这家老屋,主人听见声音就出来打招呼。我问他这房子老了还住?她说没钱建新房,只好将就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