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城市道路的变化——六年四班 夏欣彤

莉莉

<p>  地球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然而,街路则不然,有的路是人们筑起来的。我看着、走着卜奎的街路已近一甲子。每条路都有它自己的诉说,都有不同时代的足迹。</p> <p>  奎城回到人民怀抱之前,是座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消费城市。上世纪50年代初,卜奎的工业,只有铁匠炉、烧锅、榨油厂、粮米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皮革业。这些所谓的工业,多是家庭式、作坊式。可想而知,这样一座消费城市,哪有积累去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呢?</p> <p>黑龙江督军署旧址</p><p>  当时人们称卜奎城是“齐齐哈尔大屯子”。这有民间顺口溜为证:“一条马路、一个岗楼,一个公园、一个猴”。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没有太离谱。当时的卜奎人,对这种称呼并不反感。卜奎城是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就连早年的“流人”和来卜奎“闯关东”的人也都深爱着卜奎。</p> <p>  街路是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的脸面,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标志。解放初期,卜奎城的街路少得可怜。当时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屈指可数。民居区中的巷道,更是狭窄、弯曲、泥泞。卜奎城的“丁字路”、“断头路”是闻名的。毫不夸张地说,不论主干道、次干道还是巷道,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们叫它“水泥路”。“风刮卜奎”这个形容是有根有据的。</p><p>  当时卜奎城的龙华路,可谓卜奎城的第一路。依龙华路为轴心形成北侧的二马路,南侧的南马路。龙华路起始于火车站由东向西延伸。这样一条繁华的路,行至“龙江饭店”(原址在中环广场东侧),其去路被龙江饭店挡住,成了一条丁字路。</p> <p>今天的齐齐哈尔劳动湖 </p><p>  以龙华路为例,路的两侧,当时多是土坯屋或茅草屋。少许的楼房,也是斑斑驳驳,丑陋不堪。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龙华路上兴建了两处中型百货商场。所以,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农民进城,先到一百,后到联营”。</p> <p>今天的齐齐哈尔龙沙公园美景</p><p>  后来南厂北迁,卜奎城添人进口,一时间显现出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可为贯彻“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街路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仍然是“土巷街屋,方城狭促”。</p><p>  据档案记载:卜奎城已有三百多年的建城史。有人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卜奎城的发展与建设投资是过去的几十倍。权威部门告诉我,改革开放期间,卜奎城共建街路193条。这其中,主干道20条,次干道及巷道166条,建楼房3610栋。同时还对过去那些旧路进行了拓宽与改造。这些数字的背后说明了:卜奎城的居民住宅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了街路才能有大型的商场与店铺,才能繁荣市场、方便百姓生活;有了街路才能有绿化、美化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居民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这是卜奎人出乎预料的改变。</p> <p>劳动湖夜景 </p><p>  卜奎大街,是卜奎城一条较老的街路,是它把卜奎的老城与新城联结起来。近几年对这条路进行拓宽与改造,形成北段、中段和南段。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分得清清楚楚,行之有序。</p><p>  东市场小区,最早是人人皆知的“破烂市”、“穷人区”。如今,它北邻中华路,中华路改造拓宽,并与东市场小区的东侧、西侧新建的街路相连。东市场居民小区置于中间,街路西边有超市、店铺、大型酒店,成为卜奎城较为繁华地段之一。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民小区,一改过去的“脏、乱、差”。这里的人家享受着洁净、方便、优美的生活环境。</p> <p>今天的齐齐哈尔新明大街</p><p>  新明大街是新建的一条路,形成了一条现代化大街。改建之前,这里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如今则是路面平直而又宽阔。路的两边矗立着党政办公中心的大楼,还有冰上运动综合馆、速滑馆、高档的居民住宅楼等,这里成了卜奎城的“不夜城”。</p> <p>  每当我走在新建或改造后的街路上,今昔对比,心花怒放。街路变迁来自改革开放,我们要为改革歌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