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6月11日下午,随着电话里一句“体外病人马上下来,上了ECMO”,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整装待发——患者王某,46岁, 1月余前出现胸痛, 于5月18日门诊拟诊“冠心病”收治入院,6月11日入手术室在全麻插管下行“冠脉动脉搭桥术+室壁瘤切除+室壁瘤血栓清除+室间隔修补+ECMO术”术后于18:35分转入我科。</p> <p> 入科后血压低,循环不稳定,在经历一系列精确严谨的操作治疗后,患者循环稳定,神志恢复清醒,为避免长时间气管插管、镇静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等诸多副作用,使患者可早日活动避免功能障碍。ECMO小组组长匡智明主治医师当即决定次日拔管,为患者行清醒ECMO治疗。</p> <p> 随后的四天余,ICU的治疗和护理团队凭着精湛的技术和满腔的热忱、过人的勇气和及先进的治疗设备,对病人开始了严密监测和紧张治疗——循环维护、精确抗凝、感染预防、轻度镇痛、营养支持、液体管理、管路维护、酸碱代谢平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严谨对待,在这场支撑生命与死神竞赛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懈怠。</p> <p> 患者的心脏功能ECMO的支持下得到了宝贵的休息和康复时机,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逐步改善,循环逐渐稳定,患者神志始终清醒,可以正常对话、饮食。在整个治疗期间,联合多学科诊疗,多位专家协同对患者状况进行会诊评估,从不同视角和专业为ECMO运转提供保障。经过五天的紧张治疗,经过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有所恢复,顺利对ECMO进行了撤机,于今日转入心脏外科常规治疗。</p> <p> ECMO作为终极呼吸和循环支持手段的高端技术,难度高、监护要求复杂,尤其是清醒病人的ECMO,需要专业团队的娴熟配合。在清醒、自主呼吸的患者应用ECMO治疗有很强的理由,因为它可以避免与镇静、插管和机械通气相关的诸多副作用。然而,心-肺-ECMO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呼吸监测相关的难题以及清醒、自主呼吸的病人是独立的且不可预测的变量,管理难度极高。使得清醒的ECMO患者对ICU工作人员构成了重大挑战。</p> <p>重症医学科顺利实施清醒状态下ECMO的治疗,是ICU团队超强技术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标志着我院重症监护和治疗水平的全面突破和领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