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篇——楷书的临摹</b></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对书法临帖最好的阐释,意思是说,临帖时观察要精细,写的时候要相似。临帖可以说是书法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又如同树木的根。房子的地基如果不牢固,就会倒塌,树木的根如果扎得不深,就长不成参天大树。<div> 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div> 1.对临,是追求形似,尽可能地弱化临写者的个人书法特点而逼近原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临习可精临(即单字临习或单个基本笔画的临习。)也可以通临,初学者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单字精临开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王羲之《乐毅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款盖章</h3> 2.背临,把临帖时学到的东西背写下来,不看帖,尽量去还原它。<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渡阶段,也是为了更好的深化记忆,把先人的优处化为己有。所以选帖尤为重要,选贴古人今人字帖均可,但考虑到今人都是取法古人,所以建议选古贴为宜。<br data-filtered="filtered"> 3. 意临,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这也是创作的开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2</h3> 初学阶段,应当多下对临、背临的功夫,等到积累了相当的功夫,便不妨进行意临的尝试。许多人刚一开始就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个是因为没有临帖基础而妄谈创作是无益的。楷书的临摹要看清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而有针对性学习,否则便会误入歧途,事倍功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书法的学习,贵在坚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名家作品欣赏</b></h3>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表》,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征明画像</h3> 文徵明小楷《琴赋》,字大1.5厘米左右,74岁时作,自题:“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br data-filtered="filtered"> <font color="#333333">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纵23.2厘米,横28.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取文征明小楷笔意所作的硬笔楷书</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习小贴士:</b></h3> 以上内容对应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教材57至70页。每天练字十分钟,掌握楷书临习要点,祝各位老师学习愉快。<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本期图文编辑:盛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