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白水县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水先民就繁衍生息在北乾、腰家河、林皋河一带。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之地。黄帝时叫阳武,夏商时称彭衙邑,西周末期为彭戏.春秋时属雍州之域,设彭衙邑(今白水彭衙村一带),又设汪邑(今白水方城一带)。战国中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设白水县。秦仍用白水县名。西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县址在今县城以北37.5里一带,以仓颉造字天雨粟取名)和衙县,都属左冯翊。王莽改衙县为达吕县,改粟邑县为粟城县,均属列位大夫。东汉初,废粟城县。三国魏时并衙县为粟邑县,晋时惠帝复建衙县。北魏真君七年(446)在故衙地又置三门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后废。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废粟邑县,在故粟邑地复设白水县,并设白水郡,治所在白水县(今陕西省白水县),井设姚谷县,辖今县东北部;设南泉县,辖今县南部。白水、姚谷、南泉3县俱属华州白水郡。隋开皇三年(583)废白水郡(姚谷县.南泉县并入白水县),实行州县制,白水县属同卅。隋文帝废郡,以县隶州,从此自后,历代不再设郡。唐贞观年间,县治由故粟邑地迁于今治,隶属同州后省人奉先县;五代,复建白水县,先隶属同州,后隶属耀州。宋,白水县隶同州;金,隶京兆府耀州;元,隶奉元路(后改安西路)同州;明,隶西安府同州;清初,白水县隶属同州。雍正三年(1725)改属耀州,雍正十三年(1735)复隶同州;民国2年(1913),白水县隶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6年(1927)道撤销后,隶属陕西第八行政督察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白水县于1948年3月解放,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隶属大荔分区;195O年隶属渭南专区;1959年1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并为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白水县建制,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b></p> <p>朋友们,你看见图片里的“古泉”了吧?据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古泉这个地方时口干舌燥,正好看见不远处有一座亭子上面写着“古泉”两个字,心中甚喜,急忙走到亭子边,用旁边的水桶盛了水,一连喝了十几口,非常的痛快,于是,脱口吟出“进古泉喝十口白水”的诗句。可是,再冥思苦想之后,却没有想出下联来!</p><p>后来这名书生进京赶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则天了解到了这名书生以及这个上联,于是向天下的才子悬赏看看谁能对出下联。然而,却一直无人对出!</p><p>“进古泉喝十口白水” 这个上联看似简单,然而,当你仔细看时,就能明白,“十口“是个“古”字,“白水”是个“泉”字。书生采用拆分法,组成了一句上联,而且这句上联还比较的有意境!所以要想对出下联,还真得动动脑筋!你想一想,能否对出比较好的下联呢?</p> <p>白水县通往冯雷镇白水煤矿的桥沟大桥。</p> <p>白水中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水四圣</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杜康造酒,仓颉造字,</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雷公造瓷,蔡伦造纸。</b></p> <p>尧头村位于县城以东,是雷牙镇下辖的行政村,它的名气来源于悠久的制作豆腐的历史,有着“豆腐第一村”之美誉。</p> <p>白水县域海拔1000多米,常年干旱,在石堡川这里修建水库,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和灌溉问题。在70年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设备,都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靠人力拉车运土修建起此大坝工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白水特色小吃</b></p><p>吃无南北,味有东西。华夏多美食,陕西为最。北有羊汤,南有米皮,中有肉夹馍,无需万水千山,坐地却是三五两日尝不遍,十里不共席,千米不同味,关中数渭南,渭北有白水,一方之县,却有名吃累数,娓娓道来。</p> <p>还有特色花馍送给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