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千年史氏家风

书法家史梅芳

<h3>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身负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表达出每一个家庭的道德力量和规则的信仰。</h3> <h3>我们史氏宗族的家风家训最集中体现在“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个字里,那就是“八行”。还有“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敬师、取友、教子弟、和邻里、肃闰门、御仆婢、酬恩释怒、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为十六家训。在“八行”和“十六”家训的熏陶与影响下,史氏家族在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武将相,他们“忠谏伏蒲,刚直不阿”。特别是南宋期间,尤为典型,以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二封王、五尚书、十二公侯、十个男、七十二进士”之辉煌业绩,满朝文武,半出史门,越国名宗,名门望族。史氏后裔把“八行”和“十六家训”作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江苏溧阳史氏家风家训:刚正不阿,忠勇为国,谨身勤业,诗礼传家。无论是出门创业,还是留守务农,都遵纪守法,循规蹈矩,以孝为怀,以养以教。</h3> <h3>(一)大爱无疆常州史焕荣家庭</h3> <h3>走进大爱无疆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常州市金坛区慈善总会建昌圩爱心基金会,建昌圩文化研究会会长史焕荣家庭,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个家之所以兴旺发达,其乐融融,与美好的家风传承分不开。</h3> <h3></h3><h3> 史焕荣家庭多年来坚持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家风淳朴、热心公益,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始终行进在扬帆远航的文明之路上。</h3><h3>  从1971年入行,史焕荣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以他为领头羊的建昌建筑公司,培养出一大批建筑精英人才和精英企业,从而也孵化出了当地建筑业一个全盛的发展时代。他致富不忘家乡,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h3><h3>  同时,史焕荣带头捐资助学,修建乡村道路,安装路灯,捐资金额上千万元。每年安排爱人朱春兰结对贫困村进行慰问,为孤寡老人、贫困户送去温暖。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史焕荣全家都热衷于公益事业,每个家庭成员都支持慈善事业。儿子史仲华常年结对资助贫困大学生。女婿冯素俊2006年克服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开展援疆工作。为了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发展中的霍尔果斯,促进口岸的经济发展,工作之余,他通过走访当地老百姓,翻阅大量资料、文献,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撰写了10万字的《中国西部百年口岸——霍尔果斯》,成为新疆第一本口岸介绍性书籍。</h3><h3>  2010年,史焕荣与另外10位建昌圩内老板共同发起创办了建昌圩文化研究会和建昌圩爱心分会,9年时间共出版发行了10集《建昌圩》系列丛书及3集非系列丛书,今年将出一本涵盖建昌圩古今的《建昌圩画册》及一本《建昌圩——美丽水乡散文集》。2017年,史焕荣出资两百余万元,对建昌建筑公司老办公大楼进行出新,将其改造为建昌圩文化陈列馆。迄今为止,建昌圩爱心分会共收到55名爱心人士和2个爱心团体的爱心资金1200万元,用于公益及文化事业经费26.6万元,捐赠支出24.7万元,受助人数达4446人次,为建昌圩的文化和慈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昌圩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圩文化之乡”称号。</h3> <h3>(二)见义勇为福建泉州史玉阳家庭</h3> <h3>  见义勇为“父子兵” 热心公益传佳话</h3><h3> 福建泉州史玉阳平时乐于助人,在旁人危难时更是挺身而出;他两次获评“见义勇为”称号,2017年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候选人,2018年入选鲤城区第六届道德模范候选人,2018年入选11月“福建好人榜”候选人。</h3><h3>  “当时情况紧急,根本没多想,就觉得别人遇到困难,我恰好碰到,就该站出来尽全力帮助别人,也顾不上害怕。”每当有人问起他见义勇为的事迹,他总是挠挠后脑勺憨厚地回答。他就是史玉阳。</h3><h3>  受他影响,儿子史冬铭路见不平也总要“吼一吼”,去年还孤身制服一名抢劫的歹徒,社区居民都赞扬他们是见义勇为的“父子兵”。在3月5日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对父子。</h3><h3>  见义勇为受重伤 至今想来不后悔</h3><h3>  史玉阳家住鲤城区江南街道锦美社区,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仗义。</h3><h3>  “我不怕死,就算帮助别人受了伤,也不后悔。我就觉得人生在世,这些事应该去做。”正是因为心里有这股劲,数十年来,路遇不平,史玉阳总是挺身而出。</h3><h3>  2016年7月25日晚,史玉阳骑自行车途经市区打锡街,看见一名男子在殴打一名女子和孩子。他随即上前,用自行车隔开男子,询问缘由。没想到光膀男子竟将他连人带车推倒在地,还用脚猛踹。他挣扎着爬起来,想继续制止男子。男子似乎失去理智,对他又是一顿猛打。最终,他被打成轻微脑震荡、胸口左侧三根肋骨骨折、右侧两根肋骨断裂、后脊柱骨头断裂,不得不在医院养伤好几个月。这一次见义勇为导致他变成伤残人士,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h3><h3>  古道热肠打动人 受助者接力行善</h3><h3>  实际上,这只是史玉阳数十年来见义勇为中的一件“小事”,被他帮助过的人还很多。“我这条命啊,是阳阿(闽南语)给的,要不是他们帮忙,说不定我都已经不在了。”今年51岁的黄文庆就是其中之一。</h3><h3>  1997年10月28日夜里,黄文庆驾驶摩托车,载着一对男女行至当时江南锦美一带。当时,旁边竹林突然冒出一人,与那对男女合伙重击他的头部,抢走摩托车。夜深人静、地方偏僻,他绝望地倒在草丛中呼救。</h3><h3>  史玉阳和同村小伙子正巧路过,听到草丛中有异响,发现了黄文庆。简单了解情况后,两人一边用“大哥大”报警求助,一边折回家开车追上劫匪。个头不高的史玉阳练过功夫,很快将一名劫匪控制,并将其交给随后赶到的江南派出所民警。</h3><h3>  病愈后,黄文庆到派出所打听恩人信息,并上门致谢。第二年,黄文庆再次上门感谢恩人,此时史玉阳已经搬走,双方就此失联。此后,史玉阳一如既往地古道热肠,还获评“鲤城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登上新闻。正是这则新闻,让黄文庆再次找到恩人。如今两人已经成为好朋友,在史玉阳的感染下,黄文庆见到别人有困难,也经常伸出援手。</h3><h3>  热心公益不止步 子承父业爱助人</h3><h3>  2014年3月,史玉阳看到媒体报道漳州市平和县振阳村曾阿婆辛苦供养6个孙子孙女,他冒雨前往慰问,捐助6000元;同年5月,本报报道泉港区前黄镇凤北村李秀开连荣华夫妇的两个儿子在念大学期间先后患上尿毒症,史玉阳二话没说立即汇去1000元;2015年4月,史玉阳将见义勇为奖金捐出,为安溪县福斗小学捐赠170个书包及文具;每逢春节,他总是顶着寒风到各个学校、社区,为大家义务写春联,像这样的好事还有许多,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h3><h3>  受史玉阳影响,他的儿子史冬铭也成长为一名仗义勇士:2014年,史冬铭在泉州市区涂门街见有路人手机被抢,他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追上并制服劫匪。被评为当年鲤城区“见义勇为模范”后,史冬铭又主动将所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用于购置学生书包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学生,“父亲常用见义勇为的奖金帮助寒门学子,他总说捐出去就是将正能量传递了,很有意义,我也该向他学习。”</h3> <h3>史玉阳全家照</h3> <h3>(三)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河南许昌史晓勇</h3> <h3>2010年7月,史晓勇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许昌爱心公益联盟。当时正值盛夏,联盟组织志愿者到东城区东湖游园进行义务劝泳活动,提醒广大青少年为了自身安全不要下河野泳。</h3><h3>2016年重阳节,史晓勇带领志愿者到张潘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过了一个隆重的“集体生日”,老人们一起吹灭蜡烛的那一刻,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h3><h3>2017年冬至,天还未亮,史晓勇和志愿者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慰问小召乡第三敬老院的物资,热腾腾的面包、厚实的大棉等慰问品被志愿者装上货车,“这些棉被都是我亲自把关定做的,保证盖着舒服,坚决不用黑心丝绵,我们要做就做的精益求精,要干就干的问心无愧”史晓勇拍着胸脯说。其实,每年冬至,史晓勇都会提前备好东西,带着志愿者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h3><h3>几年来,他共组织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50多次,公益活动时间累计超过600个小时,帮助对象达2300人次,累计捐款40万元。</h3> <h3>(四)泰州好人史记宏</h3> <h3>史记宏赵玉芳夫妇 获评“感动中国·江苏 十大感动人物”。</h3><h3> 日前,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史记宏、赵玉芳夫妇被评为“2014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5月22日下午,他们专程前往南京出席颁奖典礼。</h3><h3> 建设中小学、影剧院、河道疏浚、维修危房……20多年来,胡庄镇镇村的各项慈善事业都少不了史记宏、赵玉芳夫妇的身影。他们先后捐资2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去年6月,本报对史记宏、赵玉芳夫妇的美德善行进行了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引起多家媒体关注。从当年11月10日起,《现代快报》联合中央电视台,共同开展了“2014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推选活动,共推出近30个来自全省各地的感动故事,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以及网民投票,最终史记宏、赵玉芳夫妇成功当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