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溪》芝堰古村落

陈育斌(走遍缙云)

<p>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与金华的同学相约,前往兰溪市芝堰古村落观光旅游,早就听说芝堰古村十分耐看,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不但好看且文化底蕴深厚。“古道悠悠,回家的路,青砖白瓦,岁月的树,清泉流瀑,是天赐的湖……古驿茶楼,当年的忙碌,晚霞轻舟,梦里的回渡,古韵新颜,最美的守护……”,这首芝堰的村歌“回家的路”久久回荡在古村上空。</p> <p> 芝堰古村落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北部山区黄店镇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元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在这个十分宁静的古村落里,古街、古巷,灰瓦、白墙,水渠、池塘,天井、过道,无不印记着芝堰古村古时的繁华。据说,从始祖太公建村到现在已有888年的历史。</p><p> 芝堰村与建德相邻,距兰溪市区20公里。西北与建德交界,属半山区,千里岗山脉,左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东为东山,西面为伏虎山,南面为大片良田,北边为芝堰水库,流水沟渠贯穿整个村落。</p><p> 芝堰,最早叫芝溪,山上盛产灵芝,溪上有九潭十堰。慢慢地,人们就把它叫做芝堰了。古村落青山环抱,绿水碧波,十分迷人。</p><p> 祖先给这个面积仅7.47平方公里、住户330多家,村民仅15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芝堰村至今仍完整保存着60余幢民居、9座祠堂、5处骑街楼、1条500米古街、8棵古树、3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p> <p> 芝堰水库动工于1973年末,1979年竣工的芝堰水库,坝高46.5米,坝顶长293米,库容3640万方,农田收益达10万亩,建有电站三处,装机2920千瓦。芝堰水库的集雨面积58.4平方公里,黄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151.65米,相应坝高46.5米,坝顶宽6米,坝低宽219米,坝脚长186米。高压泄洪洞长207米,直径5.4米。发电支洞98米,直径1.8米。总库容36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8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840万立方米。配套一条总干渠,三条支渠,计长99公里。受益范围为兰溪市西部的224个行政村,灌溉农田7万余亩。工程与1970年设计筹备,1973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1979年竣工。总投资557.9万元,完成土方工程140万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2085.34万元。2002年开始向兰城提供饮用水,并为兰城提供生活用水。</p> <p> 芝堰水库位于兰溪市西北部的离兰城二十公里的明清古建筑村落——芝堰村里首。芝堰水库周围,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在古村落芝堰村前高处有一山岗,名叫拔剑岗,是朱元璋率军远自建康(南京)经建德亲征婺州所过之处。因兵马劳顿,军队疲惫,洪武帝拔剑此岗,朴刀砍石,石屑纷飞,乃狂歌一曲,士气因之大振。故又名朴刀岗,迎面之山就叫唱歌山。此说有元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续资治通鉴》可以佐证。芝堰水库内山峦起伏,俊秀挺拔,连绵不断,拥有仙石、奇峰、神船、神缸等“四宝”。“仙石”之石高三、四米,长约四、五米,中间一线分开,据说系仙人用茅草锯开。“奇峰”,像一只顺风耳,凡村人有人讲话,在奇峰之下即清晰可闻。“神船”为芝堰水库中的一座神秘的小山,其形如覆船,夏隐秋现,恍恍惚惚,虚虚幻幻,光景十分过人。“神缸”即指存康坞口山涧中的一只天造地设的大水缸,相传此缸为神仙储存炼丹水所用。据说每天熏蒸缸中弥散出的氤氲之气,能消除皱纹,永葆青春,故被芝堰一带人视作神物。芝堰水库内山清水秀,山起伏不断,如苍龙卧踞;水深不见底,但清得可以看见山之秀丽的倒影。</p> <p> 这里夏凉冬暖,是纳凉休憩的佳地。行舟观光,从水库坝上到水库尽头则需一小时行程,岸上风光旖旎,随时映入眼帘,让你一睹为快。在坝顶,俯瞰水面,水面碧波荡漾,峰峦起伏的群山倒映在水中,好像一幅如诗如画的漓江春景图。踏上渡船,船拨动着水,缓缓向前驶着,饱览着芝堰水库的春色,好像置身于千岛湖的轻舟之上,如游千岛湖一般。这青山,这绿水,这峰峦起伏的大山,这碧波荡漾的水库,简直把使人留恋。</p> <p> 芝堰村,古街旁的水渠是村里的人工水系。芝堰村青山环抱,一股渠水穿村而过,与村口的月牙形池塘相通,形成了全村的人工水系,把水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村中的水系由与路平行的水渠组成,或明或暗,或隐或现,2000多米的水渠,水流千家,千家流水,使村落充满生动感,生命感。楼舍多沿村内水渠而建,引水入宅,宅内建水池,设花坛,栽种花草。漫步在古街巷,潺潺流水不绝于耳,只见村民在自家门口用活水洗衣洗菜,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好不惬意。芝堰选址巧妙,水系完整,其一水绕村、半边路半边水的格局,构成了芝堰与众不同的风貌。从人与居住环境的角度看,芝堰古村落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全村的人工水系。芝堰的古建筑景观和水系景观的建设是整个古村落规划和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众多的传统古村落中极为罕见。芝堰人在治水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水在生产、生活、美化环境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村落的布局上,贯穿古水系,把水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楼舍多沿村内水渠而建,引水入宅,宅内建水池,设花坛,栽种苗木、花草,弄巷纵横交错,多设底下水道。水长流,水不息,水自然流入村舍池塘,使村落充满生动感,生命感,生生不息。</p> <p> 芝堰村石阶小路,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街”,也称为严婺古驿道,是建德梅城(古时严州)通往兰溪、金华(古时婺州)的必经之道。古街成于明、清,渠路相成,两侧铺卵石,中间铺石板,南北街头各有一棵古樟树,蜿蜒曲折,别有意境。小街两侧的建筑群开合有度,马头墙高低错落,景观优美,保存完整,构成了一个变化丰富的整体。当年的客栈、酒店、药店、钱庄、当铺、茶馆、烟馆、澡堂、剃头店、过街楼和戏院等,至今还留着遗迹。如今的古驿道已远离了当年的喧嚣,有了一份难得的闲适。我去的那天正好时值重阳,古街上三三两两的香客与街旁悠闲自在的居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走在月亮街,仿佛就是数百年前一个过往的客商,在寻找心灵栖息的驿站。</p> <p> 芝堰村处于建德、寿昌、兰溪三县的交汇地带,自唐以来一直属于严州府管辖范围。芝堰在兴起时,即归严州管辖,宋淳熙年间芝堰隶属建德马目里管辖,元明属寿昌,清康熙十年属建德十二都,清雍正六年属建德南区殿后庄1—6保,民国二十四年属建德县殿后乡,民国三十七年属建德县大洋区殿后乡,1950年隶属寿昌县殿后乡,1951年隶属寿昌县芝堰乡,1956年隶属寿昌县新叶乡,朝代更迭中其行政区划在建德和寿昌县之间转换。1958年9月22日芝堰划归兰溪市管辖,为女埠公社芝堰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芝堰公社,后改为芝堰乡,2004年4月撤乡并入黄店镇。</p> <p> 芝堰村有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被古建筑研究专家誉为"四朝建筑瑰宝村"。代表性建筑有九堂即孝思堂、衍德堂、承显堂、济美堂、光裕堂、世泽堂、怀德堂、成志堂、善述堂。其中衍德堂建于元末天历二年,是“九堂”中年代最久的一座祠堂,是族长们商榷村中要事的场所。据当地村民介绍,朱元璋在打天下时到过芝堰,和将军们在衍德堂议过事。而孝思堂则是陈氏宗祠,建于明初,以“回”字形布局,内外三进。祠堂内至今仍悬挂着先祖大经公和夫人的画像,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仍会自发前来拜祭,平时也会有老人常在这里聚聚。都说,建筑是会说话的历史,在这里我看到了芝堰村经历的风雨,还有曾经的风雅。</p> <p> “半月塘”,是芝堰村口的一个水塘。浙江农村许多的老村落,村前都有水塘。而这里的水塘,因形似一轮弯月所以称为“半月塘”,是南宋建村时挖掘的,是芝堰水系的重点。“半月塘”弦长近4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水深约1米,通过一个出水口控制水位,引水至下游水渠。这一池清澈如镜的碧水,活化了周围的居住环境,调节了村落小气候,形成了一道人工筑成的屏障挡风聚财,成为古村落中最重要的景观之一。一池清水平如明镜,蓝天白云,碧峰粉墙倒映其中。这一景观清新淡雅,“形”虽朴实,却韵味极深。</p> <p> 芝堰不愧为“文房四宝村”。芝堰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芝堰陈氏后裔,世代耕读结合,勤劳耕作,书香熏陶,温文尔雅是芝堰村民的标签。</p> <p> 芝堰古街形成于明、清,贯穿南北,两端都有古樟作为标志,全长300余米,宽2.8—3.2米,街道断面一渠—路,两侧铺卵石,中间铺石板,宽0.55米,是明代中期义七元公(天顺年间出生)捐资铺设,渠宽0.56米,深0.30—1.4米。而街道两侧分布有厅堂九座,邻街店铺四家,过街楼五座,民居客栈数十幢,巷口通道十六处。建筑群布局开合有度,马头墙高低错落,景观优美,至今保存完整,构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p><p> 悠悠千年古村,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走在老街之上,觉得有股子凉风袭来,即使外面的温度37度,但古街之上还只有二十多度,在骑马楼底下坐着成群的村民在乘凉,为啥会如此凉快呢?这与芝堰的流动的活水是分不开的。一行四人结束了芝堰之行,挥手与千年古村说再见时,心中有许多不舍。芝堰,是什么让人如此留恋,是古宅?民风?还是……?说不上来,总觉得让人牵绊,也许是芝堰的文化内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