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简介

刘爽【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p>  创始人弗洛伊德,也称心理动力学。俄狄浦斯情节、冰山理论、梦的解析。潜意识决定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决定个人的行为认知模式。</p><p> 人的心理世界分为潜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p><p> 潜意识:主要是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他们往往因为不符合个人的价值观(普世道德和法律所不容)而受到压抑,他们一直在寻求机会获得满足。后来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p><p> 意识: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而直接感知到的心理象</p><p> 前意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相当于是审查潜意识能否进入意识层面的小屋,其内容随个人清醒状态而变化。</p><p>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p><p> 本我: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组成。这些本能冲动和欲望按快乐原则行事,无视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寻求无条件的及时满足。</p><p> 自我:现实化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遵从现实原则,力争做到既免遭惩罚,又获得满足。</p><p> 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的自我,按照良心原则行动,是外界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p><p> 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可以比作马、骑马人和道路。马代表本我,提供活动的原动力:道路代表超我,规定活动范围准则越轨就要受到惩罚:骑马人代表自我,要驾驭马沿着道路奔跑。本我完全是非理性的,始终寻找被满足的机会。超我制定道德准则,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自我既受到超我监督,又遭受本我冲击,还受到现实环境制约。在这种三面受敌的情况下,自我负荷很大,从而产生焦虑。为了摆脱焦虑,自我会采用某种的方式来协调各方关系,既满本我,又让超我允许,还能适应环境。这种方式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共有18种心理防御机制。</p><p>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问题,它是维持心理健康所必须的手段。然而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心理病态因为防御机制在协调本我、自我、超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时,其原理实际上只是象征性满足,即用一种假象或替代品去满足本我和超我,本质上其实是 脱离现实的。当矛盾越激烈,所需要的象征性也就越强,一旦超过某个限度,自我就会长期上瘾,从而依赖并加大这种象征性满足的需求剂量,导致这种象征性满足方式越来越难以协调各方矛盾,慢慢地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自我用长期用过度的象征性满足(病态的代价)来满足本我和超我时,导致焦虑性神经症。</p><p> 本我过于强大,自我只好偏向本我而排斥超我,象征性满足就会无视道德法律约束要求,导致反社会(攻击性)人格障碍。</p><p> 超我过于强大,自我只好偏向超我而排斥本我,象征性满足就会罔顾个人真实需求,出现强迫性人格障碍。</p><p> 本我和超我都十分强大,矛盾不可调和,自我筋疲力尽、粉身碎骨,放弃调和,出现精神分裂症</p><p> 简单归纳: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潜意识与意识、本我与超我不能很好地整合统一,当事人过度依赖某种机械的防御机制(即防卫过当)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p><p> 治疗方法: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分析等方法,让当事人回忆起当初追使他使用防御机制的事件,并抓住事件背后、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和欲望,让当事人在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中,重新分析、评估、解决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在今后的生活中采用更加恰当、适度的防御机制。</p><p> 心理防御机制:</p><p> 三个小朋友一起到动物园游玩,在老虎区观看老虎的时候,一只斑额大老虎猛地一下向他们三个冲了过来,当然,由于隔着层厚厚的防弹玻璃,老虎不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只能胡乱地用双爪在玻璃上乱拍,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的表现:</p><p> 1.小芳显得非常紧张、害怕,她大哭了起来,尖叫着跑开了。</p><p> 2.小明伸出手来与这只”大猫”来了一个” Give me five”,显得非常淡定。</p><p> 3.小强学过跆拳道,他往后退了一步,摆好了战斗姿势,冲着老虎大喊道:来呀,看我不踢死你</p><p> 对待同一刺激事件”大老虎”冲了过来,三个小朋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p><p> 老虎是很危险的,它要吃人,这是人类祖先在几百万年的进化、繁衍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种经验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成为了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人只要一看见老虎,第一情绪反应就是害怕,反映到行为上自然就是逃跑、躲避。从这个角度来讲,小芳表现出的紧张、害怕就是人类的本能反应,非常的正常。</p><p> 既然小芳的反应是正常的,是不是意味着小明和小强的反应不正常呢?</p><p> 当然不是,小明和小强在潜意识层面同样也感到紧张和害怕,不过这两位小朋友很清楚的认识到这只老虎无法伤害他们。而且这两个小朋友是男孩子,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告诉他们男子汉定要勇敢,两人的区别在于:小明受到的教育更多地是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要淡定、显得有教养,而小强的家长可能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格斗大师。</p><p> 按照精神分析流派所讲的”本我”与”超我”、”潜意识”与”意识”以及防御机制的理论,在潜意识和意识、本我”与”超我”相矛盾的情况下,为了摆脱焦虑,使潜意识和意识、”本我”与”超我”整合统一,小明和小强的”自我”只能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普遍现象,因此,小明和小强的反应也实属正常不过他们所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所不同而己。</p><p> 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压抑、压制、投射、内投、升华、置换、抵消、反向形成、补偿、幽默、自居、合理化、歪曲、否认、退行、幻想、固着、隔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