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3点半,理论导师吕国光小组了开展了第二次线上交流研讨会。<br>本次读书会是对2020年5月期间吕国光老师分享的“5月推荐”阅读书目与文献进行分享交流。吕老师基于学习小组都是初中科学老师的角色,有针对性的在科学思维模式、科学研究策略等角度量身打造的相关作业,引发学员的深度思考,学习科学研究的严谨思维训练,促进思维提升。<br> 1.5月推荐:<br>(1)视频节目:《怎么做个明白人》。<br>(2)浏览电子书吴国盛著《什么是科学》,可听。<br>(3)听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br>(4)卓克.科学思维课《怎么识别伪科学》<br>(5)罗胖精选丨一米到底有多长?<br> 2.5月思考:<br>(1)《怎么做个明白人》介绍了生活中大量的“研究”,选取1-2个“研究”,说明该“研究”的因变量是什么?研究者是如何测量它们的?<br>(2)本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和控制变量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测量这些变量的?<br> 在交流会会上,学员们也针对5月思考做了交流与分享。 来自丽水莲都区花园中学的朱峰老师分享:<br>1.搞清楚因果关系,要警惕经验之谈,权威话语,道德说辞。<br>2. 两条生存的信条:第一条,坚决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第二条,有的时候在做具体的决策的时候,要把真理忘掉。<br> 来自缙云县新碧初中的卢晓民老师分享:《社会交往、教育与乡村居民身心健康----基于CGSS2015的实证研究》的研究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及变量测量等学习内容。 <p>来自景宁县民族中学的叶永强老师分享:《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教育公平发展的时代差异与历史趋势——基于CGSS历年调查数据的时间序列考察》的研究因变量、自变量及变量的测量等学习内容。</p> 来自青田县华侨中学的郭楚锋老师分享:<br>有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实际上都是很难经得起细细推敲的,这便要求我们平常要多思考,要富有批判性思维,不要人云亦云。而且,因果关系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许多的科学研究者费尽心力就是为了揭示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所以,我们不能被日常经验所限制,不要迷信权威,对待真理问题不要有太多道德思想包袱。<br> 之后,实践导师王燕红老师也参与了交流,王老师用自身的学习心得交流、对课题研究的方向的具体指导等内容,使活动的氛围更加的热烈。<div>随后,吕国光老师对这次交流活动提出了点评,对学员们的作业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和大家一起针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度的交流,特别是对如何运用搜索引擎以及搜索引擎改变了人的思考习惯等方面内容作了具体的指导,并对6月份的思考作业作了详尽的布置。</div><div>思考从阅读中开始,习惯从思维改变中养成,让我们都做个明白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