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天我们出发

于烈(干柴 步曲 北柳)

<p class="ql-block">  就要到6.18纪念日了,这一天已经成为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心中的节日,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约而同地在各地举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6月15日,是我和同学们出发的日子,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忆屯垦戍边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 逢战友暮年豪情依然</p> <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15日 10点38分,伴随北京站第一站台的知青专列缓缓起步,车上车下骤起的哭声淹没了列车加速的车轮声,我回望渐渐远去的东便门箭楼,想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为期十年的黑龙江兵团历程就此开始。和我同车的有北京128中学、23中学、65中学、地安门中学、国子监中学的初、高中同学,从此我们成了患难与共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我们铭记是因为在远去的岁月里陪伴我们走过蹉跎岁月的老李老张樱桃小芳……</p> <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带我去天安门广场拍下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和班主席李茂珩同学1968年的合影,1972年他给我写信,告诉我他的弟弟在15团加工厂,那个夏天我去看望了他们,一起愉快的聊天,吃了他们团的冰棍,但后来和他们都失联了,据说他在后来的首钢迁安工厂,不知还能不能找到他。</p> <p class="ql-block">  教导主任池力老师和各班同学来送我和李英民,对我们多加嘱咐,后来同学来信告诉我你们走后没几年她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1968年的照片,怎么看都会感动到流泪的照片,老师和我们都年轻,那时的我们尊师重教,师生互爱互敬,文革摧毁了所有的美好,这张照片里没有一个同学参与过批斗老师,这可以说是我们此生最自豪的事吧,感谢我的班主任蔡自能老师,是他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照片,文革初期我亲眼目睹了造反的同学批斗老师,很多年后我参加了校友会成立大会,可是后来通信方式隋时代变迁加上工作家庭的忙碌和老师们失去了联系,最想和老师聊的话题就是老师们是如何度过那悲惨岁月的,遗憾永远无法交流了,问到的结果都市老师去世的消息,可是想想68年复课闹革命那会儿的老师,哪个不是和以前一样善待着每一个学生呢,他们没有嫉恨对他们施暴的学生,他们默默吞下了苦果,那些当年批斗老师的同学后来可曾忏悔?照片从左到右是,班主任蔡自能、体育老师屈松岩、白克、同学朱立荣、孙建、孙学友、政治老师张梦媛、同学孙宝晨、王森楷、杨禄、于烈、刘子正、老师佟立、同学叶杰明。</p> <p class="ql-block">黄色部位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应关爱我们的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靳国君部长之邀,在龙江文史发表了纪念兵团生活的两篇配图长文,《跪拜黑土地 壮饮北大荒》《永存的鲜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  曾任兵团司令部参谋的吕书奎创办了黑龙江兵团网,收集整理了大量各师团连队战友的回忆文章,出版了多册文集,为兵团历史寻迹留痕,这是《亲历兵团》出版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15日告别北京,绿皮火车17日到达佳木斯鹤岗之间的小站新华,这里是二师十六团团部所在地,我和部分同学被分在距离团部5公里的十连,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屯垦戍边生活。</p> <p class="ql-block">  热爱黑龙江眷恋黑土地是从十连开始的,1968.6.17—1969.4.29,我在十连仅生活了十个月,但经历了从春播到秋收,冬天修水利,期间参加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篮球赛、乒乓球赛、排以上干部培训班,文艺宣传队等。</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于指导员、胡连长、梁大夫、司务长老戴、特别看好我的老卢。上面这几位是宝泉岭论坛、魅力新华、家乡文化交流园的组织者,《魅力新华》定期出版,栏目图文并茂,他们被我们亲切的称为兵团二代,他们的父辈就是广为人知的58年那批转业官兵,丁一(于洪滨)的父亲就是十连的于指导员,和他们的关系就是俗话所说的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他们都倾其所有、倾其所能地做着后兵团时代所能想到的一切事,为完善兵团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青春在他们父辈的引领下铸就兵团的辉煌,他们的少年时光在我们的陪伴下快乐成长,我们都是黑龙江黑土地哺育的祖国好儿女,对他们除了衷心赞美,就是真诚感谢。</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回连队,时任丁元德书记和孙加松队长接过我代表首批到达十连的战友给连队的礼物,内容是1986年我拍摄的晒麦场照片,配上我写的一首诗和首批到达十连战友的名单。知青的贴心人,当年十连于指导员的儿子于洪滨开车陪我一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李英民率先报名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有故事可讲。</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段天寿憨厚淳朴,据说他自幼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是姥姥带大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一直努力呵护他,返城后他在首都机场工作,我们一度有联系,后来失联了,有谁知道他在哪里吗?</p> <p class="ql-block">  任忠正是同一列火车拉去的23中学的,他总是端正优雅,谦和里透着智慧,天生当老师的好材料,难怪连队选他去教书。喜欢吴学平跑得快,做事有热情,干机务努力钻研、技术拔尖,很快成了“白专”典型,我敬佩他与此有关,他为十连战友们做事的热情也令我感动。</p><p class="ql-block"> 生活常有不公,但时间会给我们唱赞歌。</p> <p class="ql-block">任志芳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丁红克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  任志方,我们普遍认可的名字,在我们笔下志芳化作了志方,中华儿女志在四方,透着英气。她和丁红克是我最先记住名字的天津知青,红克的名字也好听,深有其意,当然还有管存华、李铭言。她们和其它城市的战友比总觉有点不同,后来明白了,她们都是天南大附中的,气质里透出来了,如果没有下乡,她们必然前程似锦,我们同在宣传队,记得跳过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  1969年4月29日参加抢修二龙山到抚远的战备公路,有幸遇见电影队队长为我拍下珍贵照片,十月公路抢修完成,回到团部待命,兵团司令部、二师党委决定,授予二抚公路工程指挥部所属16中队,因表现突出被授予四好连队称号,不再解散,成立二师三线工程指挥部,原16中队改编为二师三线工程二连,从此我离开了十连,离开了16团,转战在梧桐河、喷火连、鹤岗煤矿、鹤立林业局、带岭林业局、大路转运站、二师工业营造纸厂。</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回连队,被老黄的儿子认出,拉着我的手,回忆当年我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遗憾也不知他当年几岁,什么模样。</p> <p class="ql-block">  和十连召集人张平,刘文英、老马在知青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时任书记丁元德陪我看望老军垦辛海珍夫妻。</p> <p class="ql-block">  龙静波对我们一往情深,他说,不管你们谁回来我都会盛情款待,为的就是当年那份情,这是他和尹景智请我吃饭。</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回萝北在龙静波店前和小龙 高春 尹景智 王淑春 任月香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警卫班长老闫,他给我拿来扫帚梅花籽,种在警卫室前面,我写下了这首赞美诗。</p> <p class="ql-block">化验室全体,吴启明、刘滨、孙军英、陶华英、于烈。</p> <p class="ql-block">  指导员苏俊英带队,刘滨和我在白城市造纸厂学习化验,和师傅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海战友在家乡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造纸厂篮球队、工业营乒乓球队在县里小有名气,每年被地方邀请参加夏季的篮球赛,春节的乒乓球赛,我们队享有名气的球星是邹德臣、李来生、张杰、吴启明,球队的特点是快、准、灵。</p> <p class="ql-block">  工业营乒乓球队全体队员,陈有信 、姜星原、余善贤、于烈、张学敏。</p> <p class="ql-block">  师部招待所闫师傅对我们特别好,据说他是师长的老部下,厨艺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参加二师乒乓球比赛,结识了邹德臣 孙增坤 陈有信 余善贤。</p> <p class="ql-block">温州战友潘秀兰安静内敛,是我们乒乓球女队的一号主力,还是萝北县乒乓球女队的外援队员,曾代表萝北县参加省里的比赛,常说文体不分家,她的二胡拉的也很好,我曾请她加入文艺宣传队,她婉拒了。她还是一位特别正直坚持正义的人,鄙视那个时代的不道德,同情弱者,为她的英年早逝特别的伤感,去温州和战友们大团圆,温州战友们特设了乒乓球台,潘秀兰的姐姐还来参加了我们的聚会,战友说她姐姐是乒乓球教练。</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造纸车间一部分,二层楼是蒸煮车间和化验室,对面平房是维修车间,排长是张永仁、李玉荣,还有张沪生 龙静波 李振友 金欢溪 曹德兰 魏振菊 。</p><p class="ql-block"> 篮球场是我们球队训练的场地,也是和来访球队比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连队和警卫室连在一起的食堂,为我们做饭的是尚小华、李彩城、周滨,后来还有徐广智,司务长和上士经历了唐源泉、姜星原、高辉、王金山。</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吴启明、陈一民、汪朝云为我伴奏演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京东大鼓</p> <p class="ql-block">  英年早逝的隋国强和他的妹妹隋国英,我返城时推荐他接替我当文艺宣传堆队长,妹妹隋国英是我们县女子乒乓球队队员。</p> <p class="ql-block">  和来自无锡的战友吴启明在北京,他是我们连队的文书、统计,在篮球队被尊为长臂后卫,后来世界篮球的三分球就源于他,过了中场一旦有机会就出手,每每得分。</p> <p class="ql-block">  温州战友张振东(阿东)郑德忠夫妻,典型的温州人,正直豪爽仗义,待人真诚……阿东在造纸厂,德忠是营部干事,我的返城手续就是他为我签署的,几十年过来德忠阿东成了我们的头领,在其它战友协助下,张罗着连绵不绝的战友联络聚会。</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一双儿女,女儿漂亮,儿子帅气至极,形象身材气质没挑儿,遗憾他们就是没有好照片,想为他们显摆一下都不能。也别说,著名温州摄影家施渠通是我的好朋友,他闯荡京城那些年,在北京赫赫有名,很多文艺家都来找他拍肖像,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摄影展,现在回到温州专事老年人摄影,看看上面他俩的肖像就知道他们还是有好照片的。</p> <p class="ql-block">  和哈尔滨战友,电焊工冯春忠在萝北县幼儿园,他娶了萝北女孩为妻留在了萝北。</p> <p class="ql-block">1972年连队大门还没有改造。</p> <p class="ql-block">和老兵,我厂驾驶员汪朝云在县武装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  青春岁月里,陪阿明、小咪游览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和同学战友同事沈长华、蔡宝祥为萝北县政府买了一辆吉普车并开回萝北,这是我们和他们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陪我去隋国强家做客。</p> <p class="ql-block">  返城之际,指导员苏俊英带战友们前来送行,在火车上有感而发留下这首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