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踏访的足迹走进腾冲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一德宏州老体协艺术团疫后第二次户外活动纪实

宁渊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6月11、12日在德宏州老体协艺术团团长鲁晓咏的组织带领下,艺术团参加七彩金桥旅行社腾冲二日游。这是艺术团疫情以来开展的第二次户外活动。艺术团一行共22人,将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云南这个最美的乡村----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参观考察。大家还十分清楚的记得:今年1月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所爱戴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看望慰问了基层干部和群众。19日下午他来到这个佤族村寨看望乡亲,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问寒问暖,并向大家送上了新春的祝福。今天,我们怀着这份喜悦的心情,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份祝福与嘱托,走进这个梦幻般美丽的村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nbsp;&nbsp;12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艺术团一行人乘坐大巴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从司莫拉佤族村远眺,田园在望。司莫拉,佤语是“幸福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远远望去森林茂密,绿油油的梯田层层叠叠,村寨古朴,民族风情浓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员们冒着淅淅沥沥飘然而至的小雨,那种惬意,那种爽快自不言而喻。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近了寨门,那是一道特具民族特色的大门。在大门门楼的墙上一幅红色的标语吸引了我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短短的16个字,如一块强力的磁铁让大家的目光紧盯着标语许久。话虽普通但很有力量,民族团结是这里的主旋律。这句话凝聚着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有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期许,凝聚砥砺前行的勇气。殷殷的关怀,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nbsp;顺着门楼两边的阶梯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只横卧眼前巨大的木鼓。木鼓,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分公鼓和母鼓两种,木鼓上刻着的公牛是佤族的图腾。走进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各种耕作农具、火塘、烧水壶、和古老的织布机。感受着各种民俗器具如何使用,大家兴奋不己,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载歌载舞。还特别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冲粑粑敲木鼓的地方,大家围着火塘烧水唱歌,并边敲木鼓边跳起阿佤人民唱新歌舞。整个村寨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让我们体验了古老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也让我们看到了边疆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齐心协力奔小康,日子越来越幸福美好。</span></p> <p>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全景</p> <p>独具民族特色的清水寨门</p> <p>司莫拉佤族民俗陈列馆</p> <p>司莫拉佤族木鼓。木鼓,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分公鼓和母鼓两种,木鼓上刻着的公牛是佤族的图腾。</p> <p>司莫拉佤族服饰</p> <p>古老的佤族织布机</p> <p>丰收的玉米</p> <p>牛铃铛</p> <p>盛水缸</p> <p>团员们与当地佤族村民拍照记录美好瞬间。</p> <p>图片:宁渊 艺术团姊妹</p><p>视频:宁渊 艺术团姊妹</p><p>编辑:宁渊</p><p>文字:宁渊 白玉</p><p>审核:鲁晓咏 白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