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序言</b></p><p>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坐落在科技创新、人文生态的科技城内,为科技城管委会所属全日制公办小学,隶属于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占地面积31938.4平方米(48亩),总建筑面积36812.98平方米,办学规模为8轨48班。学校于2018年9月开办,现有一二年级共11个班,在校学生500余人。</p> 苏州科技城位处苏州高新区核心,是全国首家由科技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共建的大型研发创新基地。先后获批江苏省首批“十大创新型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等。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400多亿元资金,进行大规模快速度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区域25平方公里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科技、生态、人文”的规划定位,积极建设新城市、推动发展新产业、不断集聚新人才,全力打造集研发创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苏州西部城市副中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技城一角</h3> 目前,集聚了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和专业人才2.5万多人,本科学历以上约占80%,硕士研究生以上占30%左右;获批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200人,获省“创新团队”6个。有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国知局江苏中心、浙大苏州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214所、中国移动研发中心、日本富士通、印度NIIT、清华易程、协鑫光伏、住友电工等500多个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进驻发展,医疗器械、软件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br><br> 各科研机构的入驻,科研人员的子女成了学校的最大生源。学校现有学生家长的文化状况如下:<br> 面对高文凭、高文化、高素质家庭的子女,如何教好书、育好人,是学校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学校立足解决好三个问题:脱离实践和体验的学习,仅传递知识的学习,朝向未来的学习。提出了“科技全育”、“科技全员”办学理念。通过仅一年的实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编现将他们的工作记录如下:<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5;"><b> 一、“思想地图”初构</b></span></div> <b>整体规划:确立办学目标与学校愿景,创“科技校园文化”之源</b><br> 他们认为:一所没有理念、没有理论、没有思想指引的学校一定是盲目的。因此,在集团校“活泼泼育人、育活泼泼人”理念的架构下,为培育活泼泼的人,构建一所有着蓬勃勃生机的理想学校,根据学校地处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区域,大院大所甚多,高科技人才汇聚,科技氛围浓厚的有利条件和科技基础,绘制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地图,生成了以科技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确立了“各美其美的”发展理念,“活泼泼育人 育活泼泼的人”办学方针,以“科技劳动”为主的新劳动教育。提出了“科技全育”、“科技全员”概念。形成“生活因科技而美好”的办学特色。<br> “科技全育”依托显性的学科课程,心智慧力、遗漏学科、情意陶冶等方面的悬缺课程,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认知环境等潜在课程来达成。“科技全员”就是打造校园、家庭、社区一体化科技教育环境。学生是科技的观察者、研究者、学习者;教师是科技的供给者、引领者、学习者;家长是孩子科技学习的陪同者、参与者、学习者。<br> <p><b> 二、“思想地图”落地</b></p><p> 虚拟蓝图实现于“四育”,“科技校园文化”雏形初现。</p><p><b>(一)科技环境熏陶活泼泼儿童</b></p><p> 1.个性化学校建筑 服务于个性化教育教学</p><p> 建筑物,可爱的形象代表,学校的文化系列标识,物化的外在,给予孩子寄托美好想象和美好回忆的空间。学校环境,就是给孩子提供这些美好的载体,是学校在硬件方面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追求。科技城的土壤给了教育自由发挥的空间。</p><p> 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把环境当做一个系统来考虑,对学校环境的结构、功能、风格有一致性要求,开发建设时,力求展现学校科技特色教育,强化科技教育功能。老师们精心设计开发了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使用的科技馆——“科豆馆”,意为将科学的小豆子播进孩子的心里。布局设计包含:</p> <b>一大院——科技城大院</b><br> 国内外科技城的介绍(对话机器人小雪、大型触摸式电脑、体验VR设备、认识科技城院士)<br> <b>一长廊——科技人文长廊</b><br>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书籍报道里的伟大人物不是遥不可及的,他们就在孩子们的周围)。 <b>两中心——创意课程探究中心及创意课程展示中心</b><br> 设有科技书籍阅读区、标本区、花卉扫码、天文馆、创意课程探究中心、成果发布区、科豆馆的大走廊、创意课程展示中心等区域。<br> <b> 2.专业教室配备齐全,助力科技教育实施。</b><br> 空间设计独具匠心<br> 科技主题营造 <b>3.先进设施设备为科技教育提供完备条件。</b><br> 设有科学器材、3D打印、智能机甲、VR设备、3D打印笔、机器人小雪、激光切割机、大空间3D打印教室、创客教室、木工教室等设施设备及功能室。<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D打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激光切割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工教室</h3> <b> 4.重宣传表达,让学校科技文化主张“被看见”。</b><br> 借助媒体力量,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等学校文化传播的平台,及时发布科技活动信息,将孩子的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责任、人文素养、情感交流进行连接。<br> <b> (二)科技教育培养活泼泼儿童</b><br>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中成长,在科技校本课程中全面体验,浸润在校园的科技“文化场”中,身心和谐发展,成长为“活泼泼”的人。学校精心打造了基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四大科美系列课程:研发校本课程、开展科技晨会社团活动、学科融合、班本课程落地。<br> 1.研发了知识性、技能型、研究性、综合性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br> (1)科技校本教材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并全员学习。<br> <b>知识性项目</b>:以科技知识、技能为主<br> <b>技能型项目</b>:以培养具体技能为主<br> <b> 研究性项目</b>:以项目(问题)为中心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br> <b>综合性项目</b>: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融为一体<br> (2)设立校本课程展示区,并参加区级展示,落实课程育人、学科育人。<br> <b>2.开展科技晨会、社团</b><br> (1)选择和开发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实验、项目)<br> 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嘴、动笔、合作的方式,达成如下目标:<br> 了解一些科技知识<br> 知道一些科技现象(增加感性认识)<br> 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br> 丰富一些科技活动经历<br> 提高一些动作技能<br> 接受一些科学思维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br> 养成一些科学学习的行为习惯<br> 培养一些科学素养<br> <b>(2)名师指导</b><br> 聘请省内外多位专家、名师进行指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州大学 陶洪教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张金副校长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曾宝俊</h3> (3)每周五举行一次科技晨会,由学生在晨会上交流自己的小制作或小发明。 (4)DI(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校园课程覆盖全校。<br> 江苏省青少年DI创新思维大赛中获得省级、国家级“明日之星”大奖 <b>3.学科融合</b> <b>4.班本课程落地</b><br> 科技教育的全面实行,要依赖班级这个小单元、小团体。班本课程将科技教育传达到“神经末梢”。<br> <b>5.科技特色成果凸显</b><br> 在“江苏有线”杯苏州市第7届体育科技模型教育竞赛中,作为最年轻的一个代表队,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与高年级孩子同台竞技,拿下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br> 在 2019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中小学生车辆模型锦标赛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获得多个一、二等奖。 <b>(三)科技德育培育活泼泼儿童</b><br> <b> 1.“科技德育”概念的提出</b><br> 为充分挖掘“科技教育”可落实方向,努力构造全方位实施科技教育的场域和生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输入”。通过MINI-PBL学习,“小科豆”科技&创客节、小蝌蚪生活日三个板块的活动、竞赛、发布会、项目研究等形式,给孩子创设“输出”的平台。三个板块的培养方向如下:<br> (1)MINI—PBL学习。基于项目导向和问题导向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br> (2)小科豆科技&创客节。基于科技制作的展示、竞赛、体验活动。<br> (3)小蝌蚪生活日。基于丰富孩子体验的校园主题活动日,实践、综合、混龄式体验学习。<br> 在活动、竞赛、发明、创造、研究和项目制学习中,对孩子的学习体验、活动过程和在活动中促生的能力和品格提升进行评估和激励。以期切实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品格提升工程。 <b> 2.完善科技德育评价体系<br> (1)落实了“美丽卡”发放制度。</b><br> ①获得彭小少年科技学院颁发荣誉<br> ②各级各项优秀学生评比获奖<br> ③艺术表演、美术、劳动作品展出<br> ④科技晨会展示会获得好评<br> ⑤社团活动表现优异<br> ⑥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比赛<br> ⑦代表班级国旗下讲话<br> ⑧为班级、学校创造集体荣誉<br> ⑨获校长特别表扬 <b>(2)制定了《“少年科学院”学生素养评价标准》</b><br> ①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br> ②有好奇心,敢于探索。<br> ③喜爱小制作、小创造,动手能力强。<br> ④阅读科技类绘本、书籍。<br> ⑤友善待人,懂得和他人合作,乐于分享。<br> ⑥从小立志,有科学梦想。<br> ⑦做事不灰心,遇到困难会思考。<br> ⑧生活规律,自己穿衣,会整理个人小物品。<br> ⑨乐于参加各类科技活动。<br> <b>(3)设立了《学生科技活动项目》</b>,从知、行、说、做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br> ①科学幻想画<br> ②奇思妙想屋<br> ③巧手小制作(三模)<br> ④我和爸妈博览游<br> ⑤科科故事说<br> ⑥豆豆小种植<br> ⑦科技发布会<br> ⑧科技小明星 <b>(4)确立了科技德育培养目标:匠气 志气 智气 神气</b> <b>(四)科技亲育关爱活泼泼儿童<br> 1.建构一个开放的教育组织体系</b><br> 科小集团的“家校共育”特色鲜明。在彭山小学,落地方式是:借助家长力量,开发“科技亲育”课外拓展课程,让孩子有更宽广的视野。通过活动的开展,寻求亲子教育、促进亲子关系的另一种方式:和孩子一起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做真正的陪伴而不是陪着。遵循北师大副校长陈丽教授提出的学校教育转型的四个主张。空间融合:包括学校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联通主义:信息联通越来越决定人的能力;组织网络:尊重差异、复合知识、整合能力、开放共享;建构一个开放的教育组织体系,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一起办。 <b> 2.组建科爸豆妈讲师团</b><br> 学校邀请了部分建筑组建科爸豆妈讲师团,负责对学校的科技创作工作进行指导。2019年11月28日举办第二届校园科技&创客节——科爸豆妈大讲坛。部分讲师团成员如下: 一(4)班张恒怿爸爸—张德锁<br> 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现为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硕导。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曾获王善元优博基金、苏州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功能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纤维资源的再生利用与环境修复、智能纤维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一(3)班刘禾夏沫爸爸—刘伟强<br> 中国人民解放军94891部队现役军官,中校军衔,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军18载,入党15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献身国防,荣获航空机务人员银质奖章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优秀基层干部一次,荣获嘉奖三次。少年强则国强,感谢彭小的辛勤付出,我也愿为小蝌蚪们的茁壮成长贡献一份力量,欢迎小蝌蚪们立志加入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一(2)班梁旭爸爸—梁伟明<br> 目前从事电子设计工作,工作于中国兵器214所苏州研发中心,主要研发电子集成器件,为导弹、舰船、飞机等武器装备,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天宫等航天工程提供电子产品支撑。 <b>3.亲子活动异彩纷呈</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间劳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食制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消防体验</h3> <b>4.育人成果丰硕</b><br> 一年多来,共举办了科技晨会82人次,科爸豆妈大讲坛12次,亲子活动43次,科技知识突飞猛进。 <b>结语</b><br> 校长说:多一些衡量孩子的尺子,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多引导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动,孩子就能活起来。下图就当是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由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也不是由下而上的无意识的自我蔓延,而是学校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在思想的碰撞中,慢慢的达成一种共识,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的方式。<br>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永远不要怀疑:那一小部分有思想并且执著努力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的。 <br> 建一所蓬勃勃的学校,育一群活泼泼的孩童,彭山小学致力于给孩子最初看见的那些最美最好的东西。<br> 最后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与大家分享,作为我们永恒的动力。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br><br>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br>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br> 他遇见的那一天,或者连绵在成长的许多年<br><br> 他看见父母的笑容,是温暖的心巢<br> 伴着餐桌上的香气和威严<br> 他遇见朋友般的老师,是追问世界的起点<br> 伴着课堂上的喧闹和宁静<br> 这个孩子每天向前走<br> 看见校园的每一块砖石,与拉开身影的时间<br><br>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br> 他看见的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br> 一个问号,一朵白云和一阵上课的铃声<br> 伙伴一阵呼喊,甩开汗水像马儿一样跑去<br> 落日染红层层叠叠的云霞<br> 这些都变成了孩子的一部分<br><br> 他看见头顶的苍穹,浩瀚的星海<br> 是一个未知数,一阵天马行空的自由<br> 这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br> 看见成长路上未知的秘密<br> 想象与未来的自己如何相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