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弗洛伊德案的犹太思考

云海观日

<p><br></p><p>上月25日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被警察迫害致死的黑人兄弟,名叫George Floyd, 姓氏翻译成“弗洛伊德”, 与现代社会三大奠基人之一、奥地利心理学家、犹太人西格蒙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姓氏的中文翻译,竟然完全相同。</p><p>&nbsp;</p><p>黑人兄弟姓的弗洛伊德,做姓氏起源于威尔士,做名字起源于爱尔兰,两地区均无黑皮肤的原居民。黑人兄弟祖上从非洲被贩卖到美国,原本没有姓名,后来使用了主人家姓氏,或者把主人给起的名字当做后代的姓氏。</p><p>&nbsp;</p><p>东西文化沟通,充满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把被迫害致死的黑人,同曾遭到屠杀的犹太人的名字,串成四个相同的汉字,精妙之处是让人联想起种族问题的昨天和今天。</p><p>&nbsp;</p><p>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耶鲁大学历史系犹太裔教授施耐德 (Timothy Snyder),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2016年,出版反思犹太大屠杀新著《黑土》,高屋建瓴地指出:对生存状态的焦虑、对国家毁灭的恐慌,是民粹主义势力在各国抬头的主因;种族问题不可避免地再度成为社会焦点,在全世界各地爆发,为世界新秩序成型打上种族烙印。</p><p>&nbsp;</p><p>《黑土》一书的书名,取自乌克兰肥沃的农耕土地的颜色。这里是二战期间遭到屠杀犹太人的掩埋地,也是2014年被俄罗斯兼并的克里米亚地区的原属国家,寓意种族问题将引起国家间的纠纷。施耐德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反犹、恐犹、排犹、虐犹、屠犹的历史全过程,以及如何为希特勒上台发动世界大战培植思想资源和社会基础。</p><p>&nbsp;</p><p> <b>精神世界中的对立</b></p><p>&nbsp;</p><p>犹太人开人类历史种族问题的先河,起源于宗教。犹太人最早创立的种族宗教—犹太教,是人类最早的成文宗教,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罗马帝国摧毁犹太国之后,基督教兴起。犹太教重要经典“摩西五经”,被基督教“拿来”变成《旧约全书》。后来的《新约全书》,却出现犹太人出卖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记载。天主教、东正教等主流教派,一直以迫害犹太人、排斥犹太教为精神宗旨。</p><p>&nbsp;</p><p>十六世纪上半叶,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 路德,在他的宗教改革教义中,明确规定对犹太人“烧毁、砸烂、没收、禁止、处死、查抄、体罚、驱逐”等八项措施。马丁 路德的这些极端种族迫害观点,成为二战后纽伦堡审判中,纳粹反犹理论专家为自己辩护的证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著名黑人牧师、反抗种族压迫的斗士马丁 路德 金,竟然在出生后被身为传教士的父亲起名为“小马丁 路德”!</p><p>&nbsp;</p><p>十八世纪,西欧大约有40万犹太人,其中30万在德意志地区。1817年,哲学家弗里斯写了一本小册子《论犹太人对德意志民族的福祉与性格所造成的伤害》。在这本首部反犹论文中,弗里斯攻击犹太人是“吸血鬼”,鼓吹镇压犹太人教育机构。</p><p>&nbsp;</p><p> <b> 争先恐后地排犹</b></p><p>&nbsp;</p><p>反闪主义 (Anti-Semitism),即反犹太主义,一词出现在1879年,取义于无政府主义创始人、法国经济学家蒲鲁东,最早称犹太人为“闪的民族”。蒲鲁东的见解是:“犹太人具有反生产的本性,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更不是企业家。他们是一群居于其他种族中间的中介人,处于寄生状态,总是为一己私利投机取巧。”</p><p>&nbsp;</p><p>当时的法国在反犹方面,远比德国“前卫”。外交官古比诺伯爵于1853年出版《人种不平等论》,使法国成为系统化反犹理论策源地。此后不久,发生犹太裔士兵被控叛国罪的“德雷弗斯冤案”。此时正值法国陷入经济衰退,两家银行倒闭,被舆论诬陷为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策划。</p><p>&nbsp;</p><p>在浓厚的恐犹社会气氛下,以研究反犹理论为宗旨的“古比诺学会”,在欧洲遍地开花。“古比诺学会”的热心倡导者、出身名门的英国人张伯伦,反犹著作等身,居然成为第三帝国的“精神创建人”,受到希特勒的崇拜。</p><p>&nbsp;</p><p>第一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犹太人数量上升到1000万。在过去200年间,在欧洲各国陆续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进程中,犹太人作为来自东方的“化外之民”,在与欧洲“原居民”不断冲突中,不仅顽强而倔强地生存、繁衍,更能居于各行各业居的精英地位,甚至掌握行业命脉。</p><p>&nbsp;</p><p>德国崛起后,亚非拉殖民地“黄金地段”,已被其他西欧国家瓜分完毕。威廉皇帝时期,除对中国山东伸出魔爪外,在西南非洲开垦殖民,大肆杀戮当地黑人原居民。不久,依靠如火如荼排犹运动上台的希特勒,开始实施“生存空间”战略:海外殖民,费力大,见效慢;以追杀犹太人为理由,兼并邻国土地,是后来居上的最佳捷径。</p><p>&nbsp;</p><p>二次大战结束后,屠犹的负罪感成为人类反省战争的心理根源,并移情为对以色利屠杀巴勒斯坦人的视而不见,甚至同情、支持。犹太人这种神坛祭物般的精神地位,来源于犹太人在美国社会获得的巨大成功。</p> <p><b> </b></p><p><b> 得美国者,得天下</b></p><p>&nbsp;</p><p>2017年8月,西雅图大学的两位中国访问学者,出版《操纵美国命运的犹太人》一书,详细记载覆盖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领域的100名杰出美国犹太人的生平事迹。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提升对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更深层次的感悟。</p><p>&nbsp;</p><p>根据他们的研究,1654年9月,23位西班牙裔的犹太人,在葡萄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巴西后,没有返回欧洲,而是北上北美大陆,抵达今日的纽约地区,成为首批定居美国的犹太人。此后的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两波犹太人移居美国的高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犹太裔人口增加到近500万。</p><p>&nbsp;</p><p>犹太人在美国的生活道路并不比在欧洲平坦,长期以来遭受各种形式的歧视。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被新闻舆论归罪于掌握美国金融命脉的犹太人。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 福特,是最著名的反犹企业家,出钱创办反犹媒体,赞助出版污名犹太人的《国际犹太人》一书。尼克松总统因为爆料“水门事件”的两位记者之一是犹太人,相信是犹太人在与他做对,下令调查政府中的犹太裔官员。</p><p>&nbsp;</p><p>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族群,美国犹太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始终怀着通过奋发努力改变命运的强烈欲望。他们意识到知识和学业的重要性,素有“爱书民族”的美称。上世纪美国出版的精装图书,50%以上为犹太人购买。美国犹太人读大学的比例是87%,非犹太裔美国人的这一比率是40%。</p><p>&nbsp;</p><p>此外,犹太人天性富于冒险精神。他们从保守闭塞的欧洲来到幅员辽阔的美国,凭着过人的勇气和胆识,赤手空拳打天下。他们当中的金融家和企业家,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大手笔,获暴利,发大财。也有不少人因铤而走险而碰得头破血流,却往往能从逆境中奋起,再做拼搏,直至成功。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公布的美国富豪榜上,三分之一是犹太人。</p><p>&nbsp;</p><p>今天,全世界犹太人总数约1500万,将近一半在美国扎下根来,虽不足美国总人口2%,却在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各个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仅在华尔街控制了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命脉,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中六家公司的董事长是犹太人,《辛德勒名单》等屠犹题材电影,频获奥斯卡金像奖,就是犹太人掌控美国意识形态的明证。</p><p><br></p><p>在今日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翘楚人物中,处处都有犹太人的身影和足迹,他们对美国社会的贡献与他们所占美国人口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p><p>&nbsp;</p><p> <b> 为新时代鸣响警钟</b></p><p>&nbsp;</p><p>美国犹太人的社会地位,与占美国人口比例14%的黑人兄弟们的社会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犹太人不仅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更成为主流社会中的骨干和精英。美国犹太人已不再担心被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他们反倒担心被美国文化同化,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失去自己数千年世代相传的犹太文化命脉。</p><p>&nbsp;</p><p>人类对历史的反思,总是将全部屎盆子扣在一个人(或一伙人)头上,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这样的反思结论,令人类毫无负罪感地抛弃过去,继续前行;但另一结果,必然是错误循环重复,悲剧周而复始地不断发生。施耐德在《黑土》一书中得出的结论,受到同为犹太人精英的基辛格的极大赞赏,称此书不是历史研究著作,而是一本“政治理论”书籍。</p><p>&nbsp;</p><p>基辛格的评语话中有话,意味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担纲国际秩序的地缘政治学说,开始让位于种族为核心的民粹主义。从文化基因上分析,民粹主义是纳粹主义的变异,这是《黑土》一书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夕出版,向世界敲响的警钟。</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