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湘潭印象之</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 德 之 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徐旭和他的版画)</span></p><p> 谭 亚 红</p><p> </p><p> 认识旭哥,也是很多年前的事。</p><p> 那时,我还在钢厂办的职校读书,学的是工艺美术。因为这,学校组织我和同学们去二校,布置钢厂的首届综合艺展。白天,我把老师刘原的作品布置完。晚上,就去家对面的钢厂俱乐部看他。在那,刘原老师为了感谢友人们的支持,已画了不少的画儿备赠。那天,旭哥很忙,忙的是不亦乐乎!光给刘原老师画画裁纸,整晚整晚,几乎没停。可见,旭哥与刘原老师的情谊不浅!</p><p> 缘分嘞!</p><p> 追本溯源,应该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吧!</p> <p> 后来,我毕业去市里工作。等到再回钢厂,旭哥作为钢厂美术界的头儿,正带着大伙在全国冶金系统《发展钢铁工业》宣传画上大展拳脚。这其间,旭哥接触了老师,接触了木刻,接触了版画。</p> <p> 而最初,旭哥尝试版画,也遭遇过经验缺乏。稍有不慎,一幅作品没有完成,就前功尽弃了。</p> <p> 可是,旭哥的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刻坏了,总结经验,再来。他苦苦磨砺数年,艺术才华逐渐爆发。特别是在西安美院进修归来,他不断从出土的至德本,还有新兴木刻运动中,去汲取传统和系统的养分,去尝试各种版画技法和创新的融合,去尝试传统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这让他在后来探求版画创作的记忆中,很快从过去钢厂狭窄的视野里蹦跶出来,其版画作品开始入选国家各类展览和全国美展,并送至英国、德国、意大利、古巴、日本、香港等国和地区参展,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神州版画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国外美术馆、学术机构收藏。一时间,旭哥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美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p><p> </p> <p> 就这样,凭籍才情和努力,旭哥叩开了版画艺术的这扇大门,作品不止有《春到雨湖》;还有《窗口》、《秦俑魂》、《古汉之光》、《鱼儿问答》、《大山》系列和《翔》等巨作。</p><p> </p> <p> 前几天,我与君华、明君相约去旭哥的工作室。先期到达的我,与旭哥聊起了刘原老师,聊起了秦明良、贺仁凡、黄水清、阳迪平等等这些美术界的大伽们,话题没有离开天赋与勤奋,话题也没有离开我们同在钢厂美术工作时的历史,更没有离开旭哥的木刻版画。</p> <p> 又逢君华到来,旭哥给我们展示了他的近期创作,有《猴》,有《猫》,有山,有水,还有青铜器、古兵器、陶瓷。无论是这些有生活、有历史的物件,还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背景图画,每一幅作品都刀法细腻老练,构图结实饱满,技法娴熟完美,经他一刻,一铲,一刨,再打磨,一幅幅黑和白的艺术作品就咚咚出来了!</p><p> </p> <p> 老子说过:“五色令人目盲”。唯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p><p> 旭哥在这黑白的世界里,雕刻出了他自己的人生,也留住了他几十年来过往的时光!</p><p> 友人说,旭哥的风姿,本身就是一幅很有质感、很有力度的版画。</p> <p> 我得讲,旭哥的版画精美!人更美!</p><p> 美的不止他是伟人故里的“文化名人”;美的不止他是湖南“德艺双馨”的中青年文艺家;美的不止他是中国版画最高荣誉《鲁迅版画奖》得主。更美的是,旭哥和他的作品,伴随我们中国版画的起源,伴随我们中国历史的发展,每一处图画都可单列为最精妙的艺术品,可流传,这就是旭哥,这就是中国版画的至德之美!</p> <p class="ql-block">画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徐旭,1951年生于湖南攸县,民进会员,进修于西安美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华菱湘钢美协主席、湘潭市美协副主席、湖南省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湘潭“文化名人”、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中国版画最高荣誉《鲁迅版画奖》得主。</p> <p class="ql-block">题目:湘潭印象之《至德之美》</p><p class="ql-block">作者:谭亚红</p><p class="ql-block">职业:湘潭市作协会员</p><p class="ql-block"> 湘潭市岳塘区作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专栏作家 </p><p class="ql-block">地域:湖湘文化发源地 </p><p class="ql-block">电话:18373215122</p><p class="ql-block"> 微信:tyh68032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家简历:</span></p><p class="ql-block"> 谭亚红,衡东人,多年来,容丹青与文学创作、集百草于一身。现为湖南省老干书画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岳塘区作协副主席。2024年,他的《汉方纯古方中药制作技艺》进入株洲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名录。在湘钢工作三十多年,他炼过焦,出过铁,看过皮带,轧过钢。也在车间、班组,厂、公司机关工作过。正是这些工作和经历,让他进入企业生活和工业文学的语境。就有了他的丁字说系列故事,就有了情感真挚的《旮旯》、《英雄联盟》、《铁军》,就有了有感而发的《蹴鞠》、《像雾像雨又像风》、《铁血》、《浮渣》和他的《挑战无极限》。那篇都是,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他的语言去尝试当下工业生产生活的“视界融合”,是他的情怀!更多的还是他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湘钢报》、《湘钢文艺》、《君子莲文艺》、《湘潭书艺》 、《湖南工人报》、《当代作家》均有作品发表,《湘钢文艺》也为他本人开辟了个人专栏《钢城星语》,他的丁字说系列故事在《湘潭作家网》</p><p class="ql-block">、《江山文学网》、《短文学网》、《中国散文网》发表后,许多作品即被《中国炼铁网》收录。2020年作品又相继在《华声在线》、《新浪》、《今日头条》、《凤凰网》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