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再思考——长宁区幼教育儿联盟第一小组主题教研研讨

Juke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疫情期间,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幼教组,开展了《锚定主题,逐层破冰,成为高质量陪伴者》的系列专题研究,为长宁的托幼机构,搭建了互相学习与提高的平台。同时,在学习后,“云间童趣--育儿联盟”线上互动平台也再次启动,围绕学习、运动、游戏、生活四大板块开展主题教研,教师们群策群力、智慧分享,对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提升教研质量展开联合研讨,促进了园际间的互助成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作为“云间童趣--育儿联盟”第一组的成员,长宁实验幼儿园与仙霞路第一幼儿园带领新剑幼儿园、仙霞路第二幼儿园、安顺路幼儿园、南新幼儿园、安顺路幼儿园、古一幼儿园以及虹古路幼儿园一次次相聚“云端”,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开展线上研讨,8所幼儿园的保教主任针对疫情背景下,如何寻找“生活教育教研”的适切点?如何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线上与线下教研如何更好的进行融合互补?进行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希望通过园际间的交流学习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教育教研的质量,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课程领导力。</span></p> <p><b>一、经验回顾、寻找问题</b></p><p>各园围绕疫情期间,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开展进行案例分享与经验梳理,同时,对于复学后,基于幼儿的经验与表现,结合各园实际情况,对幼儿园生活教育的转变提出新的思考,明确教研的方向与途径。</p><p><b>二、聚焦问题、实践研究</b></p><p>基于疫情背景下,生活教育的创新与改变,各园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分别以“来园、洗手、一米线、家园共育”四方面为分主题,在园内开展主题教研。</p> <p><b>三、解决问题、总结经验</b></p><p>在分组进行研讨后,我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总结对于疫情期间生活教育的再思考,梳理相关的支持策略,通过园际交流,大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p> 长宁实验幼儿园 <p><b style="color: rgb(1, 1, 1);">主题名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生活活动环境创设——以“来园活动”为例</b></p><p><b>选题动因:</b></p><p>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已成为老师的共识。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到底怎么样的环境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独立、自主的建立各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呢?我们结合园本课程理念,将环境创设的视角从关注形式更多地转向关注幼儿,我们开始思考环境与幼儿视角、兴趣、经验、年龄特点、生活习惯的关联性?由此开展了以“疫情背景下的生活活动环境创设”为主题的教研。</p><p><b>预期目标:</b></p><p>组织教师通过“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实景式研究,探索后疫情时代幼儿生活环境呈现的不同方式,提高教师基于幼儿发展创设生活环境的实践能力。</p><p><b>教研背景:</b></p><p>本次教研是系列教研中的第二次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明晰了生活活动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的重要性,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关键目标、教育建议的解读,分解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要素,这些都是本次教研的研究基础。</p><p>本次,我们将教研目标定位于幼儿生活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来园活动。通过现场的教师模拟、情景再现、角色换位等实景式教研的形式,讨论如何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会说话”的环境中,积累起良好的来园生活习惯。</p> <p><b>教研反思:</b>大布局 巧心思 开启幼儿入园的“第一道门”</p><p>“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每天清晨当孩子跨入幼儿园这扇大门,其实属于他(她)的发展就开始了。来园,作为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生活环节,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健康、情绪等各个面。每个孩子从跨入幼儿园大门到进入自己教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如何立足孩子的视角,聚焦孩子的发展,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认为,所有生活环境设计既需要老师们有整体思考的大布局,又需要老师们站在幼儿视角、基于幼儿兴趣和经验设计的巧心思。</p><p>首先,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环境进行顶层布局:我园拥四个年龄段、二十个班级、500余名师生,为了避免在来园环节中的人群聚集,我们设计采用错峰分门制度,家长们根据各自班级的时间段送孩子来园。结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对幼儿园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打造入园测温区、临时留观区等区域布局。&nbsp;</p><p>再者,在实景式教研中,我们站位于幼儿进行环境中的诸多细节设计,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入园流程,利用红外多点式体温检测设备、幼儿进门刷卡仪器等手段,并设计架构三维一体的各种生活环境标识,帮助幼儿在充满对话感的环境中安全、舒适、愉快的进入幼儿园。</p><p>此外,通过本次实景式教研,教师们互动交流、碰撞思索,教师的“思考”通过环境的变化被看见。现场实景的教研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手段,打破教师的定势思维桎梏,更多的站位于幼儿,思考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意义在哪里。这样的教研更有助于教师厘清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在群体互动中使自身成为反思型教师,撬动了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成长。</p> 仙霞路第一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所思所想所做</b></p><p><b>选题动因:</b></p><p>“爱我中华文化,培育新生小当家”一直是我园的课程特色,“小当家”旨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p><p>如今在后疫情时期,基于幼儿的真实经历和已有经验,“小当家”的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中?生活活动是否也能让幼儿做集体的小主人?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可以有怎样的创生与转变?引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p><p><b>预期目标:</b></p><p>1.剖析生活小当家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实施课程的智慧与创造力。</p><p>2.通过对幼儿自主性发展机会和指导策略的分析,探寻有效路径,积累相关案例。</p> <p><b>教研背景:</b></p><p>特殊而又漫长的假期后,我们迎来了非常时期的“开学”,教师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创设也尤为关注。</p><p>规范的洗手示意图的呈现,“来园五步曲”的设计、标准的“一米线”的设置等,教师们纷纷绞尽脑汁,在仅有的空间内,尽可能的规划着幼儿的活动区域。然后,在座位区、等待区、排队区等这些看似“周密”的规划背后,我们是否都忽略了一点:现有的生活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经验?</p><p>通过记录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鼓励并尊重幼儿的表达,积极的回应与支持,能够让幼儿在课程当中更自主。</p><p>通过教研,我们希望引发教师的主动改变,把幼儿放在课程与活动的中心去思考与行动。我们聆听幼儿的真实“声音”,持续关注幼儿的真问题,将幼儿的需要落地,突显“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并且在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行动力”。</p><p><b>教研反思:</b></p><p>从一次“基于儿童视角下的生活环境创设的所思、所想、所做”的主题教研中,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并且基于儿童视角,提供更开放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做“集体的小主人”,挖掘到了幼儿更大的成长空间。</p><p>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如:语言、绘画、制作等),并且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我们看到了幼儿不但展现出投入与坚持,而且还学会了相互合作,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p><p>我们见证了转换视角、改变方式后幼儿的成长经历。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同时有助于幼儿更深入的体验活动带来的收获。</p> 古北路第一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面对疫情,让孩子真正会洗手</span></p><p><b>选题动因:</b></p><p>“一日生活即课程,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每天从入园直至离园这一日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使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经常见过教师们面对幼儿一些不规范的生活习惯表现出无奈、苦恼的场景,因为教师认为,这些活动内容明明是反复教过,幼儿都应该会的,为什么还会出现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教育策略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面对疫情,哪些生活教育必须进行改进和加强的;这些相关动因需要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最初的教育目的是指向幼儿认知、技能的发展还是情绪情感的发展,其次要考虑怎样达成这个目标,哪些影响因素是必须考虑的,从而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教育策略去思考哪些办法是直接相关的,寻找真正有效的策略。</p><p><b>预期目标:</b></p><p>1、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生活教育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的策略研究。挖掘科学性适宜性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切实提高生活教育的保教质量。</p><p>2、创设与运用网络会议的方式,提高教师在家中办公,提高办公效率,积极促进业务研修。</p><p><b>教研背景:</b></p><p>面对即将线下开学,如何正确洗手是幼儿园中总要生活环节,它能反应一个人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也是疫情当前我们需要确定和急需解决的一项生活技能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要求。所以确定以洗手为这次专题研究的重点。教师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通过个别困惑的问题问诊与集体教研互通相结合、抓住切实有效方法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是目前幼儿最大的难题,因为这里有一个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是否一致、匹配的问题。</p><p>如何挖掘出洗手教育的问题,找出幼儿依据幼儿真实的生活需求来设计与规划生活环境,支持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以适应真实生活的挑战,让幼儿能够自己主动的洗手,并知道洗手步骤,逐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我们本次教研的目的所在。</p> <p><b>教研反思:</b></p><p>1、要正确对待幼儿“会不会洗手”和“愿不愿意主动洗手”的具体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实现动力因素依据在类似情境中反复给予正强化,包括用便于幼儿理解的方法来说明道理(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手上的细菌),长期一致的坚持(应包括在幼儿园、在家和外出时的要求一致,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态度的一致),以及对幼儿积极行为的及时肯定。</p><p>2、学习洗手的方法等实践技能,一般来说给予直接指导、引导幼儿相互模仿和反复练习是有效的。幼儿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但前提是这些规则是自己和同伴一起建立的,而不是“老师”规定的,而且这些规则应是简明直观可遵守的。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洗手规则,制作提示规则的标记。</p><p>3、简化步骤,按年龄细化指导要求</p><p>粘贴在墙上的洗手步骤图看似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但事实上要求孩子从第一步到第六步都要认真完成,对孩子来说有难度。我们可以尝试简化步骤,按年龄特点分层次细化指导要求。</p><p><b>达成共识:</b></p><p>1、如何寻找“幼儿生活”教育教研的适切点</p><p>2、如何寻找线上线下两者教研融合的契合点</p><p>通过梳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经验,探索融合式教学有效模式,提炼分享各园在疫情期间生活教育策略分享教育经验。联合各所幼儿园力量深入研究并分享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各自优势和劣势,找准两者融合的契合点,建构更为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更为精准高效的新教研形态——线上线下融合式主题教研。以教学智慧与教研汇总,成为我们片区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撑。</p> 新剑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防疫健康生活——勤洗手”</b></p><p><b>选题动因:</b></p><p>“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起到积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p>今年的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假期,孩子们居家生活,教师则在线陪伴,让我们意识到,居家的日子中,生活教育尤其重要和符合实际。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园通过线上互动、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展开家园共育指导,切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p><p><b>预期目标:</b></p><p>了解疫情期间个人防护的方法,有效指导幼儿正确洗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指导能力。</p><p><b>教研背景:</b></p><p>随着复园的到来,有些孩子选择继续居家,我们思考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学共研,复学后的环境创设等各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p><p>本次教研是我园“3-6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专题教研的第三次主题。在之前的教研活动中,学习研讨在假期中各年龄段的家园指导,分享了幼儿居家的一些生活片段。本次教研延续幼儿居家生活要求,对复园之后的生活习惯培养,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进行研讨。</p><p>因此,教研从两方面展开:</p><p>线上,云上教研,家园共育</p><p>线下,共学共研,环境创设</p><p><b>教研反思:</b></p><p>围绕本学期教研专题“3—6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老师们对“如何指导幼儿做好个人防护,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展开交流讨论,在研讨中,落实线上线下的指导方式,利用疫情的契机,发挥家园的作用,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p><p>1.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p><p>从“幼儿在洗后时经常会出现哪些问题?”入手,梳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解读能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交流中,大家看到小班、中班、大班年龄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有年龄段的产生问题。经过梳理,老师们对“洗手”的指导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从中梳理了相关的儿歌、操作图示、视频示范等线上指导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环境的暗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们也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成长。</p><p>2.群策群力,为家园助力</p><p>生活教育离不开家园共育,居家孩子的生活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协助落实,我们可以利用疫情的契机,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重视“洗手”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形式,推送切合的内容,给予家长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幼儿健康成长。</p><p><b>达成共识:</b></p><p>(1)把握各年龄段幼儿洗手的不同要求(小班:在提醒下洗手;中班:洗手方法基本正确;大班:主动洗手,方法正确)。</p><p>(2)制定具体、一致的要求,家园共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p><p>(3)简化步骤,按年龄段细化指导方法,通过步骤图、儿歌、演示等方式掌握正确洗手方法。</p> <p>(1) 防疫知识的墙面</p> <p>(2) 洗手的七步图示</p> <p>(3)盥洗室一米线的标志(点子、脚印、“×”等)</p> 虹古路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疫情期间幼儿园一米安全距离的环境创设。</span></p><p><b>选题动因:</b></p><p>徐则民老师在《写于复学之前》文章中写到面对这次疫情,我们需要反思在当下的学前教育体系中是否还有值得一步夯实的领域,这次疫情给我们“敲响警钟”,要将幼儿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真正落到实处,要帮助幼儿在人生最初的阶段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方式。</p><p>《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的精力比以前更加充沛,这一阶段正是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于生活能力最佳时期。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也表达越早关注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于生活能力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意义非凡。</p><p>如今疫情后复学阶段,我园结合疫情期间复学的防控要求和生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一米安全距离的环境创设作为研讨的主题。通过教研促进教师在生活活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p><p><b>预期目标:</b></p><p>1.解决教师对疫情期间幼儿园一米安全距离的环境创设中产生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策略。</p><p>2.提高教师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生活环境的实践能力。</p><p><b>教研背景</b>:</p><p>本次教研前期向老师们收集了在一米安全距离环境创设的困惑,大家认为主要的困惑在1.于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一米安全距离的概念?2.如何根据三个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创设一米安全距离的标识?3.如何让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形成遵守一米安全距离的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因为一米安全距离的创设是不同于以往常态时期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因此如何让幼儿理解环境中的标识并能形成准守安全距离的意识成为了本次教研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p><p><b>教研反思:</b></p><p>在此次教研中,围绕大家提出的环境创设的问题和困惑,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帮助三个年龄段幼儿如何理解一米安全距离形成了一些策略。小班幼儿可以展开双臂,用身体去感受一米的距离。中班幼儿在用身体感受一米距离的基础上,寻找幼儿园及生活中安全距离的标识并知道其作用。大班通过集体活动《一米有多长》用各种测量工具以及自然物进一步感知“1米”的长度。</p><p>在教研中针对三个年龄段幼儿特点也梳理了一米安全距离环境创设的要点。小班:由于幼儿年龄还处在逐渐摆脱自我中心,需要在成人的指导和提醒下来行动,因此小班环境创设上首先标识要醒目清晰,让孩子容易识别,并且在不同活动环节需要用不同的标识来提醒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也要不断地通过指导和提醒,让小班幼儿关注到不同的标识,在活动中按照标识来行动保持安全距离。中班: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懂得遵守集体中的一些规则,因此在中班环境创设中,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重点的生活环节进行创设标识,并且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园内其他的标识,并理解不同标识代表的含义和作用,如何遵守规则。大班:大班幼儿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有了合作意识。因此大班环境创中可以让幼儿更多的参与到一米安全距离标识的创设中,可以师幼一起讨论哪些环节和环境中需要创设“一米线”。并且大班当下是幼小衔接关键期,针对这一时期大班孩子爱认字的特点,可以在地上创设有文字的一米线提示,同时根据大班年龄特点环境中渗透累加的数学概念等,使教学目标融入到生活环境的创设中。</p> <p>在本次教研后的生活活动一米安全距离的环境创设实践中,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一米安全距离的概念,并形成了不同创设方案。</p> 南新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复学后,南新“一米”在行动</span></p><p><b>选题动因:</b></p><p>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来袭,专家建议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如何保证呢?这个时候幼儿园隐形教师——“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但是到底教师要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真正确保幼儿安全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在特殊环境下的真实感受安全距离,真实思考安全距离,真实保持安全距离,这需要老师在真实了解孩子真实需求后,不断修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学会站在儿童视角看问题,综合以上思考促成了我们南新幼儿园的“一米”行动。</p><p><b>预期目标:</b></p><p>1.通过对疫情复学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调整,解读当前幼儿生活指导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创设有效生活环境的能力。</p><p>2.创设符合南新幼儿需求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环境。</p><p><b>教研背景:</b></p><p>我们共同围绕“如何进行特殊时期的安全生活教育,真实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主题研究。经过前期理论以及实践相结合的研讨过程,教师们基本已达成一致:</p><p>1.在学校里创设安全线的环境,并根据不同情况以红黄绿三种颜色作为安全等级提示。</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色——需注意的一米:容易被忽视的安全距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黄色——移动的一米:运动中、活动中的安全距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绿色——静止的一米:静止上课、休息、活动时的安全距离。</span></p><p>2.有了环境的暗示,在特殊时期,激发不同年龄段幼儿主动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p><p>教师在创设环境的暗示的时候考虑到了色彩、图示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作用,也通过观察了解一米先的环境创设对幼儿一日活动生活指导的效果,教师开始调整支持行为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防疫期间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思考,达到激发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的提高。</p> <p><b>教研反思:</b></p><p>1.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在创设幼儿园生活环境的时候需切实思考幼儿的发展需求,利用环境来引导幼儿更加有序地进行生活活动。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米距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生活的智慧。</p><p>2.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里的随处可见教育的契机,但是如何让这些教育走入孩子的心,需要我们老师站在孩子的视角来判断其中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聆听孩子声音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p><p>3.幼儿园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老师主导的天下,只有把环境真正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幼儿不断关注生活的热情。</p><p>4.教师在不断关注孩子视角的过程中,有利于更好了解幼儿,准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思考和成长。</p> 仙霞路第二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聚焦儿童视角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之一米线</span></p><p><b>选题动因:</b></p><p>《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可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都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潜移默化而获得。此次疫情后的复课,幼儿园里很多环境与以往有些许不同了,这些能对疫情防控起到保障作用的环境,如何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了解、知晓,从而自主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此我们要聚焦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由此我们展开了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的“聚焦儿童视角,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之一米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解读孩子的童心世界。</p><p><b>预期目标:</b></p><p>1.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视角解读,探索一米线环境创设的不同方式。</p><p>2.在不断转变教师视角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解读孩子的能力。</p><p><b>教研背景:</b></p><p>在上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梳理出疫情防控的复课期间,幼儿园中的哪些环境发生了改变、与以往不同。以及剖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行为、能力上的特点。此次教研我们将聚焦于众多不同之一的“一米线”,以视角换位的方式,进行“如果我是孩子”的情景模拟,讨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米线如何创设才能让孩子知晓而且会用,从而自主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p><p><b>达成共识:</b></p><p>小班的孩子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从进园到喝水、上厕所、班级里孩子的座位我们都贴上一米线的标识或标识距离的点点,并配有辅助的笑脸提示,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孩子了解线的作用。</p> <p>中班的孩子对于一米距离的概念不能在日常活动中作出准确的估算,要借助具体形象的辅助工具。通过寻找一米线、侧平举双手的方式,使孩子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的与伙伴保持安全距离。</p> <p>大班则结合数活动进行渗透,通过卷尺去拉一拉、量一量,了解一米到底有多长,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一米,一米有几支笔、几把椅子等,大班孩子还可以用合作测量的方式,自主创设一米线环境,在他们认为有需要的地方贴上一米线。立足儿童视角,发现他们的不同需求,以此为契机,在孩子与环境创设的主动建构中,自主的建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p> <p><b>教研反思:</b></p><p>通过此次教研,我们发现针对同一个素材点,不同年龄段在环境创设上既要考虑全局性和整体性,又要站位于幼儿,充分考虑他们的差异性和行为表现。从而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生活环境的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性。在幼儿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满足自身需求,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p> 安顺路幼儿园 <p><b>主题名称:</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疫情背景下,探究幼儿居家生活活动开展的途径</span></p><p><b>选题动因:</b></p><p>疫情期间,我园保教部门根据“停课不停学”的相关工作要求,引导教师借助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为寻找切入点,我们通过视频调研等方式,了解到教师们认为生活活动版块能够承载更多的学习机会,但也存在困惑,如:线上生活活动开展的途径、内容选择、指导方法、如何发展幼儿多种学习可能等,均缺乏有效的策略,因此,我们开展了“疫情背景下,探究幼儿居家生活活动开展的途径”的主题教研活动。</p><p><b>教研背景:</b></p><p>前期的教研研讨中,大家认为居家生活活动开展应注重“亲子协作”“结合疫情”“便于实施”的三个要点,可以从习惯养成、自理能力、文明礼仪、自我保护、情绪调节等角度入手,思考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各级组开展了“我的玩具我清洁”“抗病毒美食制作”“防范肺炎,从我做起”等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热烈响应。在实践中,教师们针对产生的“如何激发幼儿形成习惯”“如何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等问题,通过“任务表”、“评价表”等措施,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设计生活活动计划,共同评价、设置小奖励等方式,鼓励幼儿保持活动兴趣,并通过家访、视频沟通等形式,协助家庭开展居家生活活动。</p> <p>当居家生活活动有序开展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通过生活活动发展幼儿多种学习可能?本次教研,我们将思考生活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联,如何通过生活活动开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p> <p><b>达成共识:</b></p><p>1.幼儿园线上居家生活活动开展应结合幼儿每日生活内容,适时结合防疫需求,从习惯养成、自理能力、文明礼仪、自我保护、情绪调节等角度开展。</p><p>2.生活活动是一种活动的形态,并不局限于某一类活动,它可以在幼儿生活中的常规环节中实施,如:进餐、饮水、睡觉、盥洗等,也可以结合学习、运动、游戏、环境创设、区角活动、家庭教育等活动来进行,拓展幼儿的多种学习可能。</p><p>3.为便于家长参与活动指导,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提供亲子指导建议,并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实施个别指导,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协助家庭开展居家生活活动。</p><p><b>教研反思:</b></p><p>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回顾以往在幼儿园内开展的生活活动,能够与哪些领域产生关联?它们如何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例如:天气预报中延伸的统计活动,学种植中拓展的测量、记录活动,心情墙中产生的表达表现活动等等。通过研讨,开拓了教师的思维空间。</p><p>当我们把视线投回到幼儿宅家的生活活动中,教师们通过经验迁移,有了全新的思考:家中的生活活动开展应以个别指导为主,结合学习、运动、游戏等活动来进行。生活活动的内容所有年龄段均可开展,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有所挑战,特别是和其他类型活动结合时,更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兴趣点。</p> <p>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将线下的经验应用到线上,结合前期了解的幼儿居家的情况,通过活动设计、亲子指导建议、活动发布、线上指导等方式,有序推进线上生活活动的开展。</p> <p>本次线上生活活动的实施,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开学后,我们也将结合防控要求,开展园内的各项生活活动。</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主题教研收获与共识:</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生活活动使幼儿更自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师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支持幼儿,同时转变视角,将生活环境创设的“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幼儿园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老师主导的天下,只有把环境真正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幼儿不断关注生活的热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生活活动拓展幼儿学习经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生活即教育,不仅是幼儿园还是幼儿家中,随处可见教育的契机,我们以生活活动为载体,在其中探索幼儿的多种学习可能,拓展幼儿的学习经历。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家园共育助力习惯养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师和家长是孩子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石,创设多沟通渠道、统一规范、双向反馈,才能创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共同助力幼儿成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上”“下”互补落地教研成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线上与线下教研的融合互补,使教研的内容更“落地”,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研的行动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多种教研形式共促教师发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研中,各所幼儿园采用了不同的教研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有线上、线下、案例式、视频式、实景式等等,通过对疫情期间生活教育的策略及经验的分享,推动了教师—教、学、研方式的转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一步思考:立足孩子的视角、聚焦孩子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间童趣、育儿联盟,让我们获益更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有无限可能!</span></p>

幼儿

教研

幼儿园

创设

生活

环境

教师

疫情

洗手

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