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哈六中

虹虹

<p>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那就是母校情结。我们在那里度过了青春,我们也在那里结识了青春的同伴。</p> <p>时光荏苒,岁月蹉跎。</p><p>人生百味,我心依旧!</p><p>回顾:2018-08-24 晚上六点,哈尔滨六中北京校友会会长李天宇先生召集, 在京40 多人在京滨饭店哈尔滨厅欢聚一堂。一来是欢迎广东校友会会长林东先生来北京,二来是今天恰逢李天宇先生 50 周岁生日,同校不同届的校友们,人逢喜事精神爽,齐聚一堂来干杯。与年轻的校友们在一起真好,感觉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 🎁 🍺 ☕️ 👬 👯 </p> <p>我们的中学母校是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黑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我们进入哈六中时还实行着住宿制。这所中学有着百年的历史,当年在哈尔滨市的重点中学中排名进了前三。因此能相聚在这里的校友们,都可谓是同龄中的佼佼者!</p> <p>哈六中北京校友会会长李天宇先生主持今晚的工作👍👍👍</p> <p>这位是今晚的座上宾——来自广州的哈六中广州深圳校友会会长林东先生。瞧他笑得像不像个大肚子弥勒!?😋😋😋</p> <p>我是哈六中北京校友会校友王丹虹,被后辈校友们尊称为:大师姐、大姐大、小姐姐 …… 💖🌸🍺🌹✌😂 👠</p> <p>校友欢聚,受邀即席演讲 👏👏👏</p> <p>我似乎成为了诸多女校友的典范</p><p>很受追捧噢!😋😋😋</p> <p>李天宇会长前来敬酒 </p><p>四目相对看谁先眨眼🍺🍺🍺</p> <p>林东会长前来敬酒</p><p>他的酒杯有点儿小 😋😂😄</p> <p>美女如花,帅哥无敌!</p><p>都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p> <p>帅哥美女,羡煞旁人!😍😍😍</p> <p>本是同根生,我们都姓王!😘😘😘</p> <p>我是1963年考入哈尔滨六中初中部的。众所周知,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席卷神州大地,我们也因此终断了学业。</p><p>这张哈六中六六届初三一班的毕业照片拍摄于1966-07-27,拍了这张照片后,滞留学校搞运动两年,同学们便各奔东西,陆续地上山下乡,奔赴了北大荒的黑土地。</p> <p>不知不觉又到了新世纪。时间的力量改变着一切,也改变着我们自己。</p><p>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朝气蓬勃的男女同学都已渐渐老去。</p> <p>老三届的人生不可复制,但老三届的传奇不该被世人遗忘。能否在老三届中挖掘出一些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精神,实现薪火传递,让曾经血色浪漫的老三届青春,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不止于“伤痕”层面,相信总会有人考虑到的。</p> <p>哈尔滨六中的优秀校友,老三届高六六毕业生景瑞,就敏锐地看到了传承老三届人青春中那些正能量的可行性。2017看初夏,景瑞学长在和李都的微信切磋中一拍即合,凭借他的个人能量很快就得到了母校的热烈响应一一邀请李都校友返回母校,给在校的高中学生上一堂《致青春》的励志课。</p> <p>这堂课的主题是《致我们刚刚开启的青春》</p><p>李都将用哈六中老三届几位校友(当然也包括他自己)所走过的青春之路,向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母校学子们,诠释什么样的青春才是闪光的青春。</p> <p>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景瑞,懂得如何能让这次青春讲座更有意义,于是他出面组织了一个老三届助讲团共同回到母校。</p><p>景瑞还注意到老三届校友的代表性,在这个助讲团中,从老初一到老高三,代表各个年级的校友都有了。</p> <p>很高兴,我能够做为助讲团成员回到母校!但是我所在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近期排练演出有些频密:07-07要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七七事变”的演出。07-08就要出发进行为期30天的全国巡演。而李都校友的讲座时间确定为:07-05《致青春》;07-06《摄影知识》,时间上有点儿紧张噢!</p><p>为了及时赶回母校参加李都校友《致青春》讲座,我合理地安排了时间,于07-03乘夜车,07-04早晨回到了哈尔滨。又为了不耽误爱乐合唱团的演出,将返程票订在了07-06下午《摄影知识》讲座后,晚上乘夜车07-07早上回到北京,保证及时参加07-07的演出以及07-08出发的为期30天的全国巡演。</p> <p class="ql-block">07-04,讲座的前一天下午,助讲团的老三届校友们相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宾馆餐厅。当年的“带头大哥”,老高三学长马凤鸣做东为大家接风。</p><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作为14人助讲团之一的我,07-04早晨专程从北京赶回哈尔滨,下午一进入聚餐现场就成了明星人物。</p> <p class="ql-block">我当年在哈六中期间便是个文艺体育“全材”,近二十多年来又一直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以及北京模特艺术团成员,今天我以我独特的风采在这里亮相,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校友。</p> <p>初一二班的王小青同学(左一)一向为人低调,这位没有上过师范大学的母校老三届学生,凭借刻苦自学以及对英语教学的感悟与钻研,成为了哈尔滨市中学的第一批功勋教师,还担任过某中学的校长。</p> <p>1965年王小青和同班同学李毓军刚入学的时候,非常喜欢观看校园里举行的排球比赛,我是当年哈六中女子排球队当仁不让的四号位主攻手,王小青和李毓军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的超级粉丝。此时此刻,她们与当年心目中的偶像坐在一起,向我倾诉着50多年以前的“追星”感受。</p> <p>当年在哈六中校园里,跨年级的学子很难有这样的合影。</p><p>感谢景瑞学长,让这一埋藏在心底很多很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p> <p>我与老高三二班学长范学新的愉快合影</p> <p>老初一杨晓春(左)、老初二李战(右)与我的合影。</p><p>也许在母校学习期间大家并不熟悉,但当年的“同为天涯沦落人”,而今却是“相逢何必曾相识”!</p> <p>这种跨年级的老三届校友聚会真的是难得!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积极参与“夕阳与朝阳的对话”。大家还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那就是“情系哈六中”。</p> <p>景瑞学长,闪亮登场!</p><p>立刻成了美女校友追捧的对象 ……</p><p>岁月的沉淀,让夕阳风采更加令人回味</p> <p>三人行,必有我师</p> <p>猜一猜,谁来吃晚餐?</p> <p>校友们终于聚齐了,哈六中校长何伟(后排左三)赴宴并与老三届校友合影留念。</p> <p>欢迎晚宴正式开始,景瑞首先致辞。在座的校友中,景瑞最有资格谈母校情怀。因为从初一到高三,再到因文革而滞留学校两年,景瑞在哈尔滨六中整整度过了八年时光!</p> <p>何伟校长即席发言。此时此刻,他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在校学生,而是比自己年长的他所在的学校过去培养的优秀学生。</p><p>听何校长侃侃而谈,在座的老三届校友们不禁回想起了聆听当年王田校长、王又生书记讲话时的情景……</p> <p>紧接着何校长发言的是范学新,他和景瑞一样都是老三届中的高六六。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潮起潮落,尽管知识青年们都曾立下过“一辈子扎根黑土地”的豪言壮语,但真正“不忘初心”,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庄严承诺的,只有这位老高三学长。</p> <p>由于景瑞建议按顺时针顺序请各位助讲团校友即席发言,所以最后才轮到景瑞右手边的这顿饭的买单者一一马凤鸣。</p><p>老三届校友中有资格谈母校情结的非马学长莫属。因为从小优秀,所以被保送进入哈六中的初中部。初中毕业又考上母校的高中部。高中毕业又因文革滞留学校两年,所以整整在哈六中度过了八年青春时光。</p><p>马学长为人朴实而低调,但他却是母校老三届校友中极少数喝过洋墨水的,他在塞尔维亚戴上了农学博士帽。这让在座的低年级校友,初次见面就肃然起敬!</p> <p>严肃的话题结束之后,老三届校友们都经历过的熟悉的场面开始了!为母校干杯,为校友干杯,也为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干杯!</p> <p>当宴会开始前的正式发言,转为酒桌旁的面对面交谈,聚餐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p> <p>此时此刻,渐入佳境。</p><p>不禁想起了电视剧《渴望》里的主题歌:</p><p>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p><p>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p><p>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p><p>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p><p>此情此景,留在心间。</p> <p>景瑞被美女校友们包围着</p><p>喝高了,有点儿懵 ……</p> <p>欢迎晚宴结束的时候,哈六中政教处副主任张振兴给校友们发放纪念衫。</p> <p>第二天下午助讲团全体成员来到母校。</p><p>主讲人李都穿上纪念衫,与张主任在宣讲牌前合影留念。</p> <p>哈六中办公室主任王新波,也在这次活动开始前留下了靓丽的身影。</p> <p>助讲团成员一起回到母校,无疑也是漫长人生中一次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于是纷纷和主讲人李都校友合影留念。</p> <p>实事求是是母校的校风</p><p>求是讲坛是母校的创新</p><p>主持人张振兴主任的致辞拉开了讲座序幕</p><p>教室里的听众是哈六中高中二年级的学生</p> <p>何伟校长发表了简短的但却寓意深刻的讲话,他把这次以致青春为主题的求是讲坛,形容为一场人生追梦的青春接力。</p> <p>主讲人李都走上讲台,他感慨地说,虽然从年龄上讲与在座的年轻人形同祖孙,但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我们都师出一门!我们都继承着同样的传统。</p> <p>主讲人李都校友,用自己17岁的青春影像作为PPT的开始。大教室里的哈六中高二学生们,此时也都是17岁。所以这种时空穿越,让全场发出了惊叹!</p> <p>李都用一张同班同学王小青当年的照片,来致老三届学子那逝去了的青春。</p><p>大屏幕上那张青春无敌的面孔,与坐在教室前台的王小青本人形成了对比,在带来心灵震撼的同时,也让所有人感悟到,青春是多么的宝贵而短暂!</p><p>李都还用多页PPT,介绍了大教室前排就座的助讲团老三届校友。他们的人生呈现出多面性,但他们的拼搏精神对母校在校的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份真实的榜样力量!</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六校友景瑞</p><p>1960年—1968年在哈六中从初一就读到至高三,直到1968年毕业离校,下乡至兵团5师51团(后来的93农垦局荣军农场)。1978年考上大学,是哈工大的二级教授。曾任原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哈工大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曾兼任《工程力学》学报编委、宝钢教育基金会评审委员、哈市专家顾问委员会城建环保组组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黑龙江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六校友范学新,这也是一位从1960年到1968年在哈六中从初一上到至高三,在母校度过8年青春时光的校友。他1968年下乡到兵团一师四团,1969年入党,整个职场都没有离开农垦系统。历任农垦总局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环保局长、商务局调研员。为垦区引进人才、落实政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做出贡献,并长期为总局领导起草重要文件、工作报告等,荣获优秀党员、总局劳模等称号。</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六校友马凤鸣</p><p>同样是在母校度过8年青春时光的资深校友。他1968年下乡,从兵团战士最终华丽转身为大学二级教授,曾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审专家。曾任东北农大研究生处长、博士生导师,培养50余名博士。主持完成首届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 收录20余篇。</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七校友蔡江新</p><p>1964年入哈六中,1968年赴兵团下乡,1979年调入哈工大(原哈尔滨建筑大学)。1980年至1985年就读哈工大夜大。在校期间曾参与组建计算机应用系,担任过系总支书记,并承担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曾被省建设厅聘为省建设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在职期间发表论文多篇与专著一部。</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七校友赵鹏</p><p>1961年上哈六中初中,1964年再升哈六中高中。1968年下乡去兵团。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从医,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工作至今。</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七校友关秀兰</p><p>从1961年起就读于哈六中初中与高中,酷爱文艺与体育。1968年赴兵团5师50团,是团宣传队的骨干成员。1979年在省重点校安达高中任教。1984年调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图书馆工作 ,为图书馆建设尽心尽力,曾担任过馆长职务。</p> <p>哈六中老三届高六八校友张国新</p><p>从1962年起就读哈六中初中、高中,1968年下乡北安良种场。1978年考入哈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任哈尔滨学院中文教师、副教授;上世纪90年代受学校派遣脱产三年进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后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主持编写全国高校本科统编教材《大学语文》,任副主编。尤爱古典文学。</p> <p>哈六中老三届初六六校友王丹虹</p><p>1968年初到黑龙江阿城县插队落户,1971年辗转到山东建设兵团。后调到北京,先后在四机部1412研究所,中国农业出版社工作,退休前为北京市地坛体育馆宾馆经理。</p><p>2001年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成员,北京模特艺术团成员。</p><p>作为时装模特,曾获 “最佳上镜”、“优秀模特” 等多个奖项。因成绩优秀,从事过模特培训工作,并多次被指定为模特界个人示范表演展示活动。</p><p>学习和教练踢踏舞五年,曾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和中华书局培训过踢踏舞演员。迄今为止仍然活跃在首都的文艺舞台上。</p> <p>高长平,1968年下乡,恢复高考后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上学后竟有幸和六中班主任岳华老师相隔15年成为了校友)。他从事教育工作也成为了传奇:初中毕业教初中,大学毕业教大学。后在北京定居,教授。曾率团队完成国家级课题,获国家一等奖。本人喜欢古汉语,尤其是音韵学。</p> <p>还有几位助讲团里的老三届校友因为现场没有拍下PPT,这里借景瑞学长的PPT演示做一个补充介绍。</p><p><br></p><p>李毓军 1968年下乡在兵团5师50团3连;1972年调入大庆新华发电厂做会计工作;91年调入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任会计师,直至退休。兴趣广泛,爱好音乐、文学,还是主讲人李都的同班同学。</p><p><br></p><p>杨晓春 1968年下乡到北安良种场,曾在省直一家医院工作。曾不遗余力扩大对外宣传工作,每年平均在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及新华社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稿300篇次。退休后学习摄影,并主持参与编撰两部院志。</p><p><br></p><p>李战,1968年下乡在北安良种场,大学中文本科,中共党员;原哈尔滨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兼省新闻出版局直属审读员;省作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文学,初一时即发表处女作。有百余篇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台上发表,并结集出版《亮丽人生》。代表作电视散文《抹不去的记忆》、长篇小说《血雨潇潇》,荣获国家、省市级多项文学大奖。</p> <p>李都展示出的这张合影,摄于1967年。距今天的讲座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了。现在合影中的这些母校年轻的学子们都已步入了人生的暮年。珍藏这张旧照的意义,就在于哈尔滨六中是我们人生之梦开始的地方。</p> <p>李都深情地讲到:</p><p>学弟学妹们,我们这些老三届学长和你们一样是看着母校主楼前的钻天杨成长,曾经欢歌笑语,走在红专路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哈尔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在我们灵魂深处,注入了时代特有的红色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最成功的一代人!如今母校在与时俱进,是以创新模式,培养着一代新人。但有一点是应该传承的,那就是要有建立在家国情怀之上的远大理想,还要懂得敬畏与感恩!</p> <p>这是助讲团成员、老高一校友张国新现场做的讲座笔记。一张A4纸清晰表达了整个讲座的脉络,而且抓住了重点,彰显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深厚的从业功底。</p><p>或许这张纸还能成为在校高中生做学习笔记的样板。认真听讲,抓住要点,整理思路,受益匪浅!</p> <p>两个小时的求是讲坛专题讲座就要结束了。李都在投影大屏幕上展示了精辟的结束语,最后充满激情地说到:</p><p>“你们还很年轻,年轻没有失败!”</p> <p>两个小时的求是讲坛专题讲座就要结束了。李都在投影大屏幕上展示了精辟的结束语,最后充满激情地说到:</p><p>“你们还很年轻,年轻没有失败!”</p><p>当大屏幕上出现这样的青春寄语时,大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 <p>讲座PPT最后定格在这里一一李都在埃及沙漠里拍摄的金字塔日出。</p><p>毛泽东主席曾经把青年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日之计在于晨,太阳每天升起,也是希望的所在!</p> <p>讲座结束前,哈六中何伟校长向老三届助讲团全体成员颁发了“感谢状”。</p> <p>讲座结束后,老三届助讲团的校友们走出讲堂,与哈六中何伟校长在主楼前合影留念。</p> <p>母校精心策划了这次求是讲坛,之前请李都提供了两组原创照片,分别制作了两块精美的宣传栏。吸引了众多母校在校学生前来观看。体现了教育青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好传统!</p> <p>助讲团的老三届校友们,与何校长一起欣然在宣传栏前合影留念。</p> <p>照片上的风光和人物,其实也是老三届校友们所熟悉的。大家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能亲眼去看外面的世界。虽然来的有些迟,但今生终于没有错过!</p> <p>以异国风情为背景,老三届校友们不仅回想起年轻时曾经有过的豪言壮语:</p><p>雄鹰踪迹海天涯,革命岂能做井蛙!</p><p>是啊,人应该有雄心壮志,至少在年轻时!</p> <p>身后是天边的微笑,人前是相逢的微笑。</p> <p>但愿哈六中的美女校友们,活到老笑到老!</p> <p>与作者合影也不能错过</p> <p>这位合影者可是位在欧洲留过学的教授,天边的微笑其实他早就见识过了。</p> <p>校友相聚,快乐继续!</p> <p>这是同班男女同学的合影,如果50年前能够同框,该是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呀!</p><p>三人当年同在一个班里,只是那时男生女生都懵懵懂懂,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氛围中,一心要做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p><p>后来的班级聚会,李都曾经感叹道:如果我们能从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同学,或许男生女生间的同学关系,伴随着青春成长,也许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p> <p>在母校的排球场上,做为哈六中女子排球队当年四号位主攻的我与粉丝王小青,时隔半个世纪,终于有机会在排球 🏐 场上同框啦!</p> <p>从教学楼出来,助讲团校友们来到了母校的校友林。这片校友林里种的树——紫叶李,都是由各届毕业生所捐赠给母校的。</p> <p>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p>母校校友林的创意以及所承载的精神,令人感动!在校友林前留影,其实也是在怀想自己的青春。每棵树下都标出了校友在哈六中就读时所在的班级。寻找到对应自己学生时代集体的那棵树,其实也就找到了埋藏着青春的所在地。</p> <p>这是我当年所在的</p><p>老三届初三一班捐赠的紫叶李</p> <p>这是主讲人李都所在的初一二班集体捐赠的小树。此时此刻,当年初一二班三位同学内心不禁感慨到,我们曾经的集体,将永远定格在这里!</p> <p>助讲团的老三届校友们,集体来到了母校的校史馆。老初二的校友李战,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的女作家了。不过她还是很虔诚地站在哈六中前辈知名校友、大作家萧红的旧照前留影,作为一份珍贵的人生纪念。</p> <p>校史馆让大家重温母校光荣而厚重的历史,期待百年校庆时,再回来与母校同庆!</p> <p>马凤鸣教授在这里小小地露了一手,看来母校的学子中真的是藏龙卧虎啊!</p> <p>助讲团在母校的最后一项活动是签名留念。大家请主讲人李都帅先签名。</p><p>然后从老三届高中生开始,校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开始签名。</p> <p>看着这些龙飞凤舞的校友签名,可以想见其中的有些校友,在职场上签个这样的名,就意味着一个项目成立,或者一大笔钱付出!</p> <p>这也是一个承诺:</p><p>2014-09-20 哈六中九秩华诞,我们合了张影</p><p>2017-07-05 母校讲座相逢,我们再合一张影</p><p>我们一次次相约:</p><p>百年校庆,我们不见不散!</p> <p>后续活动追述:</p><p>第二天下午李都应邀给母校爱好摄影的学生们举办了一个摄影讲座,助讲团部分校友到现场助力。</p> <p>在手机拍照普及了的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已经大众化。不过作为一种艺术实践,以个人审美为基础,以器材操作为技巧,摄影还是有很多规律可言的。这堂90分钟的摄影课,之所以能引起母校学生的兴趣,也在于李都对自己原创的照片解析,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摄影的奥秘。</p> <p>最后李都多说了几句摄影的题外话:</p><p>能潇洒地去看天边的风景,其实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 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梦想,不负春光!</p> <p>天边的风景,留在了母校,也留在了我们的心底。</p><p>我们的梦想从这里启航,最终这里还是我们心灵归航的宁静港湾。</p> <p>情系哈六中</p><p>今生今世都挥之不去的母校情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拍摄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17-07-04</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工业大学宾馆餐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17-07-05</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六中讲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br></p><p><br></p>

校友

六中

老三届

母校

李都

青春

景瑞

助讲团

学长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