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文版)</p> <p> 作为古城沈阳的门户,历经百年沧桑的沈阳站就像一位世纪老人,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不失它的完美和魅力,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时至今日依然风韵犹存。</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曾是荒芜地】</p><p class="ql-block"> 其实百年之前,沈阳站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1891年,沙俄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路,为了达到侵略掠夺中国东北的目的,沙俄政府提出了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延伸到中国东北境内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1899年,“东清铁路”进入奉天。</p><p class="ql-block"> 老道口是被人熟知的一块地方,这里曾是沈阳站的前身,在一百多年前叫“茅古甸”,这是满语“谋克敦”的译音,就是“奉天”的意思。沙俄修建的火车站就选址在距离今天沈阳站中心线以北1.2公里的老道口。当时的火车站十分简陋,因远离城区,站前曾是一片荒野,只有一座俄式的青砖平房,5股线路。</p> <p class="ql-block">沙俄最初在老道口建设的茅古甸车站</p> <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者“移址”】</p><p class="ql-block">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并获得了沈阳站的控制权。老道口的沈阳站被更名为奉天驿。由于站舍简陋,不能满足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于是受日本政府扶持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市街西部拨出一块土地用作奉天驿新址。1910年10月1日,就在现在的沈阳站站前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搬迁仪式,从此,沈阳站的位置被确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沈阳站的建筑风格独特,曾经是老沈阳的一道风景,其站舍为两层高的红砖建筑,洋红色楼体,灰绿色穹顶。一楼作候车室用,二楼则是旅馆。车站正立面横、纵分三段式,中央和两翼角楼上各设大小不一的三个绿色铁皮穹顶,穹顶上开设圆形天窗。红砖墙壁与白色线脚相辉映,呈典型的“辰野式”建筑风格。沈阳站1910年建成以后,先后经历了1926年和1934年的两次扩建,陆续共建成四个候车室,建筑面积为6555平方米,它是当时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客运中转车站。</p> <p class="ql-block">建成初期的沈阳站全景</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一景:“坦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在东北沦陷期间,奉天驿始终被日本侵略者作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来经营,从东北各地掠夺来的战略物资纷纷汇集到此,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仓库,然后转运到大连,再装船运往日本。随着抗战形势的转变,从1944年12月开始到翌年1月,对日作战的美军轰炸机先后三次轰炸奉天,将火车站的五座货物仓库彻底炸毁。</p><p class="ql-block">在沈阳站广场上,1945年,作为反法西斯盟军之一的苏联军队攻入沈阳,击退了日本军队。在苏军一雪前耻后,他们要留下一处铭刻历史的地方,于是前苏军在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大连、金州、图们、呼和浩特、牙克石等城市各建了一座纪念碑,都是纪念前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的,其中哈尔滨苏军阵亡烈士纪念塔,是苏军阵亡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的青铜雕像。长春苏军阵亡烈士纪念碑是青铜飞机模型,为纪念牺牲的苏军飞行员的。沈阳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是一个青铜坦克模型,是纪念牺牲的装甲兵的。三座纪念碑主体造型分别是坦克、飞机、陆军海军战士雕像,合为海陆空纪念碑。其他地方的纪念碑(塔),各有寓意。</p><p class="ql-block"> 沈阳站南广场曾有一座标志性建筑——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坦克碑”。大名叫做“苏联后贝加尔坦克军将士纪念碑”。是中国政府于1945年为纪念在解放沈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坦克部队将士而立。纪念碑正面直对中华路,坦克炮口直对东京。</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碑身为方柱形,用花岗岩条石砌筑,通高24.27米,分碑顶、碑身、基座三部分。碑身高约18.4米,正面最上嵌镰刀斧头立体五角星,中嵌苏联国徽,下嵌“光荣属于伟大的苏军”俄语碑文,皆铜铸。碑身左右侧下方嵌铅质镰刀斧头大勋徽,下嵌铜铸烈士姓名。碑顶安放一辆青铜铸造的坦克模型,高4.5米。位于沈阳南站广场中心,为纪念1945年8月在解放沈阳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坦克部队烈士而建。1945年8月动工,同年10月落成,是用花岗岩砌筑的方柱形碑,通高24.27米。1945年9月20日安葬了10名苏军烈士的骨灰,其中有一名女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坦克碑来历,用掉13吨铜钱】</p><p class="ql-block"> 沈阳站坦克碑的来历要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说起,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前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会议确立了战后的格局以及前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事项。史料记载,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对日正式宣战。 9日凌晨, 150余万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跨过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在5000多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p><p class="ql-block"> 虽然经过迅速补充,总兵力已经达到95万人,但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在极短的时间内,日军苦心经营14年的防线彻底崩溃了。</p><p class="ql-block"> 关东军总司令部命令溥仪放弃新京(长春),随军“迁都”通化,企图在那里与苏军决一死战,此时的关东军官兵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纷纷逃命。原来设想的大决战竟然化为一场“追逃游戏”。苏军各个方面军的作战行动都进展顺利。特别是由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在大兴安岭的突击行动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时间已前突到东北中部地区,创造了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公开宣布投降,但骄横一世的关东军以没有收到停战命令为借口,仍然坚持“玉碎”政策。到17日,除海拉尔、虎头、东宁等要塞的残余日军仍在顽抗外,其余大多已经丧失战斗能力。最终,败局已定的关东军只好乞降。至此,苏军仅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全歼了“皇军之花”关东军。8月19日,苏军开进齐齐哈尔。 8月20日,苏军解放了长春、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8月22日,苏军先头部队进抵旅顺、大连; 23日和24日,苏坦克部队乘火车进驻旅顺、大连。</p><p class="ql-block"> 据俄罗斯官方统计,在与日本法西斯作战中,大约有14500名苏军战士牺牲在中国境内,为了纪念在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军烈士,苏军先后在中国境内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金州、齐齐哈尔、满洲里、海拉尔、图们等45座城市修建了苏军烈士纪念塔,总数不少于50座,绝大多数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p><p class="ql-block"> 在攻击沈阳火车站的战斗中,苏军与日本关东军打得非常惨烈。苏军相当数量的坦克进行轮番冲击,而固守在车站里的日军凭借地形优势,频频发射钢炮炮弹,苏军多辆坦克被命中起火,人员伤亡较大。战斗结束后,苏军在与中国协商之后,在沈阳站站前广场树立一座顶部悬置坦克的纪念碑,以纪念苏军阵亡将士。</p><p class="ql-block"> 该纪念碑由前苏联国防部设计投资,全名为“苏联后贝加尔坦克军将士纪念碑”, 纪念碑为方柱形花岗岩条石砌成,占地146.8平方米,通高24.27米。纪念碑分碑顶、碑身、基座三部分。纪念碑最夺人眼球的地方就是碑顶上安放着一辆青铜铸造的坦克模型,其长3.9米、高3.6米,车身呈30度角上扬,炮口指向东方(指向日本方向),体积为实物的三分之二,重达13吨,是在鞍山的一家工厂制造的。</p><p class="ql-block"> 碑顶坦克模型重达13吨。十三吨重的坦克,全部是用古钱币融化铸成的,这坦克放到今天那得值老了钱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坦克是当时很小的一座小工厂,叫光裕达铁工厂,这个铁工厂里面有一个熟练的铸造工,人称叫老葛头,沈阳话叫老噶头。这个老噶头是河北人,但是他手艺是非常的好,负责铸造这个坦克。</p><p class="ql-block"> 相关档案记载,纪念碑基座下面有一个宽0.8米、长2.5米、深2米的墓穴,安葬了10位苏军烈士的骨灰。名单上写着烈士的名字———阿乌强斯基少校、沃尔科夫少校、勃烈奇耶夫大尉,士兵顾德拉伊、格拉琴克、多洛托夫、斯波里安诺娃、谢列斯基、波达科夫、切尔涅茨基。</p><p class="ql-block"> 相关资料记载, 1970年后,纪念碑先后经历了六次整修维护,第一次是在1970年11月17日,崩毁后复建;第二次是在1981年8月1日,设围栏保护;第三次是1988年7月16日,对碑面条石维修;第四次在1988年8月25日,采用“挂钩”技术保护碑体石板;第五次在1991年5月16日,采用方钢围圈保护;第六次是1999年7月2日,对纪念碑进行清洗。而早在 1969年2月底,这座坦克模型曾被吊装下来,保存在当时的沈阳市安装公司、后来的辽宁省安装公司院内, 3年之后,坦克模型才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这个纪念碑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它被批准为沈阳市重点保护文物。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有无数俄罗斯人、中国人来纪念碑瞻仰、纪念。</p><p class="ql-block"> 2006年,为建设沈阳地铁一号线换乘站,“坦克纪念碑”告别矗立了61年的沈阳站广场,搬迁到北陵公园附近的苏军烈士陵园安家。</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23日,沈阳站在坦克碑原址上新建了一块纪念碑。碑文以中间的原坦克纪念碑图案为分割,南面为外文,北面为中文。碑文记录了坦克碑的历史和迁移原因、时间、地点。</p> <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苏军在沈阳站广场建成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富有时代气息的宣传画(1953年)</p> <p>在沈阳站前广场矗立的“坦克碑”</p> <p class="ql-block">北陵苏军烈士陵园 (2006年9月)</p> <p class="ql-block">【沈阳南站——沈阳站】</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8年沈阳解放期间,国民党当局接管了奉天驿,并在1946年4月30日将其更名为沈阳南站。这个名字虽然只存在了3年的时间,却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48年10月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秘密接收组接收了沈阳南站,1950年5月,这里终于被正式更名为沈阳站。</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沈阳站广场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如今成为亚洲最大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沈阳站,内部变化巨大,外观特色经过多次改扩建之后,却依旧保留了下来。为了配合城市发展,沈阳站开始了新一轮改造。改造后,新的沈阳站规模比以前扩大一倍,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沈阳站前中华路口</p> <p class="ql-block">沈阳站内站台</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沈阳南站站前广场标志性建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沈阳南站站西广场标志性建筑水塔</p> <p> 截至2012年7月,沈阳站站场规模为10个站台、19条客货运股道。自西向东分别为:普速区5台9线,用来停靠时速120千米及以下的普通列车,高速区6台10条线,用来停靠时速25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其中第6站台为高速区和普速区共用的站台。</p> <p>交通换乘,公交路线 起止站 </p><p>1.沈阳公交223路 (沈阳站南——江南水乡) </p><p>2.沈阳公交225路 (沈阳站南——东塔机场)</p><p>3.沈阳公交324路区间</p><p>(沈阳站南-----苏家屯)</p><p>4.沈阳公交327路</p><p>(沈阳站南——碧桂园凤凰城)</p><p>5.沈阳公交523路</p><p>(沈阳站南——东方威尼斯)</p><p>6.沈阳公交206路</p><p>(沈阳站南——沈阳化工大学)</p><p>7.沈阳公交152路</p><p>(沈阳站——沈阳理工大学)</p><p>8.沈阳公交220路</p><p>(沈阳站——金山小区)</p><p>9.沈阳公交221路</p><p>(沈阳站——沈阳东站)</p><p>10.沈阳公交232路</p><p>(沈阳站——三台子)</p><p>11.沈阳公交246路</p><p>(沈阳站-------方凌路)</p><p>12.沈阳公交271路</p><p>(沈阳站——炮兵学院)</p><p>据2019年4月,沈阳公交网显示,沈阳站共布设12条公交路线。</p> <p> 截至2012年7月,乘坐地铁的旅客可在沈阳地铁1号线沈阳站站下车。</p><p>沈阳地铁一号线沈阳站站共有4个出入口,A出入口位于中华路路北,B出入口位于沈阳站广场,C出入口位于中华路路南、胜利南街路东,D出入口位于中华路路南;站厅层共有两个乘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A出入口和C出入口旁;共有两台安检机,分别位于B出入口和C出入口进站方向。</p> <p> 如今的沈阳站,经过沧桑岁月,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东北第一大站。也是亚洲第一大站。是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国新闻网 评)</p> <p class="ql-block">【沈阳站名称沿革】</p><p class="ql-block">1899年:沙俄·茅古甸(谋克敦)(奉天站)</p><p class="ql-block">1907年:日本·日俄战争后称奉天驿~</p><p class="ql-block">1910年10月:日本·迁新址仍称奉天驿</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苏联红军攻入称沈阳站~</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国民党·接收改沈阳南站~</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初:解放军秘密接收南站~</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新中国·更名沈阳站至今。</p> <p> ——————</p><p>——知己知彼编辑制作</p><p>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p><p>音乐《沈阳啊,我的故乡》</p><p>2020年5月20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