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眼:鸣沙山-月牙泉

远方

<div>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div> <div>月牙泉因地势较低,处于鸣沙山的环抱之中,有“不登鸣沙山,不看月牙泉”之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提及登临鸣沙山,那是长达数个时辰与沙山的较量。“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地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div> 离秋雨先生到临此地,已经三十年过去了,现有了钢索和软木的攀沙梯。它的降生,锁住的人们在攀山途中留下的脚印。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不通过它来攀沙,换作体验与黄沙缠绵的较量,印在鸣沙山的踪迹,是留给自己的勋章。 沙山与其他山峰不同的是,她会用脚印记录你每一步的攀登。在群山之上,平整的沙面好似被一个巨大的筛网筛过一样光滑,又如同一张张印染好后晾晒着的绫罗绸缎。攀登者的脚印,就好比绸缎上的印花,朴素而真实。 <div>鸣沙上眺望月牙泉,她就温柔贤淑地静卧在山脚,湖光如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曾经存在的河道的痕迹。我望着这一弯清泉,但没有得到答案,她就静静地待在那里,不发一言。好似一个端庄的妇人,不论沧桑,只有安详。</div> 当我走近她的时候,只有湖面是澄澈的,其他地方,无论是草叶还是树梢,或者是亭台楼阁的屋檐,都笼罩着一层灰尘。泉好似与它们无关,无论是水面的波纹还是内心的暗涌,都与周围的人和物没有关系,清新脱俗,独自欢喜。如那些落满灰尘的时光,那些模糊得菱角难辨的人,都不过如同我们之于鸣沙山月牙泉一样,只是一个过客,与谁都无关;只是某年某月,你到过某地,逢过某些人;别过之后,便散落八方,各自天涯。 鸣沙山的沙粒不会言语,却能借风声,诉说丝路的传奇,而月牙泉仿佛一个坚强的坐标,证明千年前的驼队,也曾踏过我脚下的土地... ...我想我还会再来,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