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日上卖场逛摊成为我退休后生活的一部分。</p> <p>新鲜的蔬菜</p> <p>每日临晨开市,午饭后收摊。</p> <p class="ql-block">快收摊时,大声吆喝:安得呼!安得呼!大概意思好像山西的“杀割来!”</p> <p>逛杂货服装摊是夫人的最爱。</p> <p>瞅着便宜就开心。</p> <p>1~2欧元也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让我回忆起儿时的庙会,残疾者也不落下这机会。</p> <p class="ql-block">早市也有许多生治必需百货。</p> <p>每天就有海鲜上市</p> <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海鲜不杀生,一律冰鲜,鱼蝦,蠏,蚌,应有尽有。</p> <p>猪牛羊禽蛋样样都有。</p> <p>杂货摊也热闹吧</p> <p class="ql-block">有的是家中不用的二手货也物尽其用,很便宜。</p> <p>市场附近街边食店,勾起了夫人的馋虫。</p> <p>逛累了,吃点,喝点</p> <p class="ql-block">欢迎你也来一杯!</p> <p>巴黎人下班后很多人愿意在街边露天店吃东西。</p> <p>公园草坪也是消夏聚餐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每当来到巴黎女儿家,逛巴黎市场便成了我生活的主要部分。大都市的市场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有数不清的各种大小超市便利店,但传统市场已是市民割拾不掉的生活情趣组成。一方面市民可以每日以相对低廉价格买到比超市更新鲜的蔬菜副食及日杂,另一方面也给都市周边的农牧从业者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给许多低端弱势群体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近就有四五个这样的市场。一个开在著名的巴士底獄广场,因每周四,周日开放,我和夫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四日市场”。一个开在民族广场,每周三,周六开市就叫他“三六市场”。还有个每周二,周五的我们就叫他“二五市场”。有一个很特别的市场除周一外每天开放,我们就习惯地叫他“天天市场”,这个离我家最近,也是我们光顾最多的地方,送完孩子上学顺便就遛一圈,几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权且叫他城管部门吧,每当开市前一天,就搭起棚架,接好电源,总是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一早,商贩一到就可支摊叫卖,好不热闹。虽不比“清明上河图”场面宏大,但也是应有尽有,每每见旅游团队也常带着长枪短炮来游玩拍摄,把此当成一景。下午一点半准时撤摊。待商贩撤离后,城管开始收摊清洗,大约两点半左右一切完毕恢复正常街区。这些摊位是有偿服务的,具体如何付费不太清楚,当然也有些不自觉的小贩混在市场中支个地摊叫买,见城管来了收摊走人,也有个别赖着不走的,也未见动粗,只是尽力相劝其走人。只有一次看见城管把一个买咸鸭蛋的中国人鸭蛋扔进垃圾箱,当城管走后他又从垃圾箱提走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种摊位市场外,不定期的还有不定期的各色市场,最多延续两三天,有古玩旧货,有农副产品,好像与传统文化节日有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专门为孩子开辟的市场,孩子们可把自已不用的衣物,玩具,书藉等摆摊叫买,或交换,一般有爸妈或家人陪同,听着奶声奶气的叫买声,嘻闹声甚为有趣。</p><p class="ql-block"> 巴黎除了有高大上的“老佛爷”,“巴黎春天”这样的大商场,也有“家乐福”等著名超市。但也有数不清的这种利民,便民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摊市场,使人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2020.6.8</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