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苦行僧式的央企党委书记

刘至明

<p>  符宝昌,原资阳工厂党委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铁道部“铁路廉政公仆”、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p><p> 194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3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在公安机关隐蔽战线工作,1970年到资阳内燃机车厂,1992年11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离岗,后退休。</p><p> 2013年,中国南车集团编辑《百年南车》,资阳公司整理上报荣获全国级优秀人物时,我查阅了符宝昌书记的档案和事迹材料,在打电话与他核实材料中,他说:这几个荣誉中,我最看重的是铁路廉政公仆这个称号。他还说:当年和我一起共事的范烈星厂长有时和我开玩笑,老符啊,有人说你工作是拼命三郎,生活中是苦行僧,对吧?我一笑置之以示默认。</p><p> 我在党委部门《资厂工人》报社工作二十年,耳闻目染,感觉这评价的确中肯。</p><p> 这里,仅就符宝昌书记关心职工、廉洁自律的几件事做一回顾。</p> <p>  他关心群众,广泛联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很多职工和家属只要心中有事,都愿意找书记谈。无论职工找到办公室还是家里,他都热情接待,耐心听人讲话,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有时谈到深夜,也毫不厌烦。节假日,他很少在家休息理家,大量时间用于到生产现场看望加班职工,到家属区走访职工家庭。对接待来访和看望职工中了解到的倾向性问题,制定出改进和解决措施。</p><p> 1991年6月,符宝昌得知锻工车间党支部书记的小孩患红斑狼疮一事,立即致信分厂领导:“小廖孩子的病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我建议:能否让小廖去北京一次,打听有无办法,可以救活这个孩子。在经济上,除组织上帮助和干部互助外,我先献上100元。另外,还有几瓶氨基酸,我爸刚去世,已不需用了,给小廖孩子用……” </p><p> 1991年冬天,一场大雪,天寒地冻。工厂筏子桥家属区几栋改造住宅,因地方施工队进度滞缓未装上门窗玻璃,职工和家属苦不堪言。符宝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协调地方施工队,敦促加快进度,并说服厂内工程部门承担玻璃安装工作,及时缓解了职工家属防冻保温的困难。</p><p> 他曾经夜访住房困难的知识分子,多方设法为其调整住房;多次登门探望因公殉职职工的遗孀,送去一片真情和温暖;半道上将自己乘坐的汽车让给从县城开会归来的民主人士,自己徒步返厂。在自己家庭负担较重,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仅在1994年前就十余次成百、数百元地捐助特困职工3000多元。</p> <p>  符宝昌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为自己订立了两条规矩自律:一是钱财面前不动心,二是个人私事不违规。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p><p> 凡是进过他家门的人都惊叹:没想到,党委书记的家竟是那么简陋,没有装修,地面是拖得光亮的水泥地,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要供养患病的父亲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一生清贫,但他以艰苦朴素为荣,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厌恶阔气讲排场的作风。长年累月穿着工作服为主,没有一件西装,没用过一次手机。</p><p> 1998年11月,工厂举行东风8B型内燃机车出车庆典,由党委书记符宝昌主持大会,有人说找件西装给他穿上,他回绝了,仍穿上自己那件干净整洁的夹克衫,办公室的同志特地给他系上一根红色的领带,他笑着说,这不也很好吗?</p><p> 他外出开会,一律“直来直去”,从不顺便参加哪怕是“理由充足”的旅游活动。一次有急事到北京出差,天黑后才离开工厂,到达双流机场已是晚上十点过,需要等好几个小时才登机。驾驶员将汽车一直开进了一家宾馆,符宝昌下车一看,一个房间得花120元,他扭头便走,折腾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花20元住进一家便宜的旅社。</p><p> 1991年夏天,符宝昌的父亲病逝,他亲自书写了“不收礼品、不收花圈、不开追悼会”的告示,并把它贴在厂医院讣告旁,还请办公室主任为其严格把关,做到丧事简办。儿子结婚时,他委托政工支会出面,只在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仪式。这场婚礼,没办一桌酒席,没动一辆公车。</p><p> 他不仅“克己”,还要“奉公”。在职期间,除工资外的收入均不多沾,就是合理的奖励金也分文不取。</p><p> 1993年,内江地区政府奖给他的三万元,他嘱咐党办同志交给总会计师,拨付给老干部部作为年终慰问老同志用;2000年资阳市颁发给他的三万元奖金,也交给教育中心,给工厂子弟学校教师发奖金用,这些,无不体现他对为工厂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和培育下一代的教师一片真心。</p><p> </p> <p>(原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来厂视察。)</p> <p>(越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来厂签订机车合同。)</p> <p>  符宝昌退休后,按照父亲的遗愿,回到江苏老家,依然过着平民的生活,居住在儿子供职的戚研所一间60多平方的旧房中。他积极支持在厂医院退休的妻子,谢绝别人的高薪聘用,到所在的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健康快乐之家”义诊服务达九年;还帮助社区创建老年腰鼓队,赞助社区40个腰鼓、一个大鼓、一个空调等。</p><p> 结庐在江南,长思蜀水情。他在支持资助小区工作的同时,一直关心着资阳公司的发展,关注着公司领导干部、青年和老年朋友。他根据自己几十年学习工作的经验积累,先后撰写自编《怎样掌握人生命运的主动权》、《企业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如何做健康老人》三本小册子书(附图),分发给相关人员。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人可以退休,为社会奉献的责任不能退休。利益、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有退休金养老就很满足了。”</p><p> 去年九月,他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心情十分激动,百感交集。触”章”生情,往事历历,于是记录成文,以回顾在党培养教育下成长过程,感恩那个难忘的年代,留下奋斗的记忆,标为《与新中国同框——我的七十年》,与人共勉,也留给自己的后人及亲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