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厨乐趣多》</p><p> 许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缘故,我对客家美食总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创作欲”。可以说,下厨捣鼓客家菜是我工余生活的喜好,不管去哪里访亲见友,我都会习惯性地钻进厨房“踩点”,只要有机会就“大言不惭”地占领“阵地”弄上几个家常菜,以致常常惹得“吃货们”念念不忘。</p><p> 记得初中时,因为是住校生,伙食比较差,家里在街上开饭店的同桌就常常带我去店里“开小灶”;有时候我看到店里忙就会搭把手,她爸爸看我勤快,活儿一干就上手,于是忙里抽空教我切肉的技巧。他说煮菜首先需要掌握刀功,而刀法是为煮法服务的,怎么煮就得怎么切,那切肉的“奥妙”很快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薄片、方块厚、长条块、肉末丁……</p><p> 参加工作不久就结婚了,婆家在具有浓厚的客家乡村特色、宗族人口众多的村庄,那时不兴移动厨房,一家有喜宴,大家都相帮,一般男人们掌厨,妇女们负责打下手,做些洗洗刷刷的活计;而我偏偏不爱干洗洗刷刷的活儿,总是围着大厨们问这问那,穿插在各灶台间琢磨、领会火候和调味的窍门。也许那时我还算是少有的工作单位上班女性,满脸的谦虚好学样让大厨们很是惊喜,都非常乐意给我传授厨艺,有时还放心地推个菜让我全盘负责。渐渐地爱琢磨的我也能单独掌厨了,平时的家常菜我能变着花样煮,一般家庭小聚餐三五桌、10多个菜根本就难不倒我。</p><p> 老同学翠认定我具有品过不忘的“天赋”,记得有一次我在厦门期间她特意带我去牡丹国际大酒店跟朋友聚餐,席中的菜除了海鲜我品不出所以然来,其他的菜我都细细品尝,后来我就按照那些口味来烹调,而且有的菜品因为我用了客家人的口味烹调方法,吃起来还更美味,老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她就不放过可以带我去外面品尝菜肴的机会,还到处向别人炫耀我的厨艺。只要有机会一起,她就会呼朋唤友来家中聚餐,常常一个菜才上碟一会功夫就空盘,大家吃得连连大叫“美味、美味”,以致常常有人跟她念叨着:大厨来没有?</p><p> 其实下厨是件挺快乐的事,也备受人尊重,在张罗饭局时,让陆续来的亲朋在热闹和亲切的闲聊中等待,而我测算着时间根据菜的上桌先后进行准备。因为心中有数,所以就不急不慢,偶尔还能在闲聊着的圈子插上几句风趣的逗笑;等人员到齐了就“威风”地下令开席,而后就不紧不慢地端上刚出锅的菜,大家便会一次次地催促:行了,差不多了,菜够多了,别忙活了,快来上桌走一杯;这时我会喜笑颜开地应着:不忙,你们先吃好,还有两个菜就完。看着大家吃着刚出锅冒着热气的可口菜,心里别提有多美多自豪啊!</p><p> 对我而言,下厨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的情趣。在家中是个当仁不让的厨娘,工余也喜欢给同事弄工作餐。因为下厨成就了勤快、耐心和爱琢磨的我,而在工作生活中也让我养成了干脆利落的习惯,就像煮一个菜得不急不躁地掌握时间火候、静观菜色的变化等过程一样,我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把一件事情做到自认为最完美为止;同时让我收获着一种平和心境,在与人分享美食所带来的开心快乐之时,我也成了不少人眼中的一个乐观向上的快乐分子。</p><p> 都说运动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食,而热爱运动的我还真是“中枪”了。一直对下厨煮菜具有莫名的情结,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却不容许我过多的去“享受”下厨带来的乐趣!</p><p> 去年5月份,在所领导的安排下,我的日常工作加了一项采购食堂菜的任务,那是给我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啊!于是,我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左右上班,去菜市场采购好菜,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即买上了价廉物美的新鲜菜,又不耽误岗位工作的准时开展,还趁机满足了吃上花样百出的菜谱的那种“私欲”,可以说一周不重样,样样都精挑细选,从而改变了过往食堂菜品单调的现象。偶尔忙完岗位工作,我就会到厨房煮上几个菜,因为在日常中常常跟同事们切磋口味,所以厨艺越来越精,虽是家常菜,却令人吃了念念不忘!</p><p> 所以说,下厨虽然让人累并快乐着,却因此而收获了很多生活的乐趣!</p> <p> 话说聊美食最根本的是应该有图有真相,那就来一波流口水的美食图吧!</p> <p>水煮活鱼</p> <p>五花扣肉</p> <p>香炸河鱼</p> <p>干锅脆鱼</p> <p>爆炒瘦肉</p> <p>清蒸红罗非鱼</p> <p>苦笋鸡蛋煎</p> <p>爆炒猪舌</p> <p>五香猪肉萝卜干</p> <p>爆炒田螺</p> <p>爆炒河虾韭菜</p> <p>茄子葱花煲</p> <p>清炒南瓜</p> <p>芋子酸菜煲</p> <p>鸭血菜干煲</p> <p>凉拌青瓜</p> <p>凉拌牛腩</p> <p>凉拌柠檬鸡爪</p> <p>手工水饺</p> <p>虾米蛋炒饭</p> <p>炒米粉</p> <p>手工寿司</p> <p>手工花卷</p> <p>牛肉兜汤</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侄女琳琳订婚宴,保留一下图片,多年后可以回忆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