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生活,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现阶段,线下培训难以开展,但是教师培训不能耽误。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校,给全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含骨干教师)在4月23日-24日以及5月14-15日,安排了两次线上直播培训。邀请了多位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给我们老师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课程。线上学习,打破时间空间局限,让老师们享受到了疫情之下别样的“音乐知识盛宴”。 </p> <p> 4月23日上午,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刘晨曦老师在《音乐教育的前世今生》的讲座中,详细地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史,以及现今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方针,引导我们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指导我们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新时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向下,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p> <p> 每个音乐老师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都承担着活动策划的重要任务。活动策划是一个琐碎的细活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月23日下午,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张含弓老师的讲座《音乐活动策划》通过列举策划活动的实例,引导老师们拓展策划思路,创新音乐活动。让老师们“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p> <p> 陶笛历史悠久,是古代八音之乐中的土类乐器。为了更好地推广学习陶笛,我们两期的培训都邀请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赵亮老师为我们授课。赵亮老师生动的讲解,娴熟动听的范奏,都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陶笛的美。希望这件简便但又不平凡的乐器,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碰撞出最美的情感。</p> <p>瞧,老师们学习得多么认真!</p> <p> 合唱是一门艺术,合唱的训练技巧同样也是一门技术。一支成功合唱队伍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位优秀的指挥。4月24日下午,任教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郭伟老师的讲座《合唱指挥基础训练》带领我们对从巴洛克时期到近现代的合唱作品进行欣赏。郭老师深入浅出的作品分析、声情并茂的演唱示范、幽默风趣的话语和精彩纷呈的指挥,把大家带入合唱作品的音乐世界之中。 </p> <p> 5月14日上午,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王宇航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钢琴即兴伴奏的多元化与创新性》。没想到不苟言笑的王老师讲起课来,竟如此风趣幽默。他先介绍了何谓“和弦”,接着他从和弦的组成结构、和弦的“三大家族”,以及和弦的转位、公式等进行逐一分解,仿佛每一首歌曲在他的指尖下都赋予了新的生命。他用诙谐幽默的风格向老师们传经送宝,也让老师们懂得,学习音乐没有捷径,必须勤加练习。</p> <p> 课件制作是老师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特别是音乐教师,也需要对音频制作和音乐软件操作上有所了解和运用。所以,对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势在必行。5月14日下午,教育学院的洪东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满满三个小时的“干货”——《音乐课件的制作技巧》,它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助力音乐课堂。</p> <p> 5月15日上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音乐教研员高燕真老师的讲座《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指导老师们在教学中细琢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都能爱上音乐,都能尽情享受音乐课堂的快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这是音乐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一直探索的问题,追求的境界。</p> <p> </p> <p>老师们听得认真,讨论得更热烈。</p> <p> 看,每节课老师们都有满满的收获。</p> <p>班主任音乐教研员黄丽虹老师,尽职尽责,每节课都认真点名,督促老师们学习成长。</p> <p>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务必有活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不忘初心,不负韶华,“音”为有爱,“乐”来越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