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行(一):游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

东方何哥

<p>今天(2020.6.6)真的是个好日子!6月6日,星期六,六六大顺啊!昨天整天都是大雨倾盆,正担心原订今天出游的计划会不会泡汤,谁知道今天雨停了!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早上8:30从老汽车站出发,中午顺利到达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天是阴天,风很凉爽,心情舒畅!有好心情就有好风景!</p> <p>富川瑶族自治县过去一直是属于桂林管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划给贺州。现在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我们的车经过朝东镇走了一段乡村公路到了岔山村。一条小河急匆匆地从村边流过,也许是下了几天的雨,河水显得特别丰富。</p> <p>岔山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部,村落始建于明代初期。由孟氏、何氏、杨氏家族组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悠久瑶汉古老的一个村寨。</p><p>岔山村兴盛于明代中期,是“潇贺古道”经由湖南进入广西的第一个入口,有“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美誉。</p> <p>村头小河边有座古戏台,富川和桂林一样也喜欢唱桂剧和彩调。</p> <p>兴隆风雨桥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是早已被踩得光滑的大青石板,桥上是飞檐翘角的桥廊,桥头还有马头墙,如今再没有人行走,只是个文物古董了!</p> <p>兴隆风雨桥</p> <p>丰山庙</p> <p>古井流芳</p> <p>吃水不忘挖井人。古井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封起来了。</p> <p>远在秦汉年代从中原到岭南有五条古道,潇贺古道进入桂林郡的第一个村子就是这个岔山村。这条青石板路见证了岁月苍桑的变迁。</p> <p>岔山村的传统手工制作腐竹。</p> <p>岔山村的街巷还有这古色古香的门楼,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p> <p>巷子不宽,两边全是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p> <p>这里有二百多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有飞檐翘角马头墙,素瓦灰墙面歇山头。青石板路、青石板台阶、青石板门槛,还有石础、石鼓、古石井、石城墙,已经形成了岔山石文化了。</p> <p>富川瑶族自治县是我国长寿乡之一。老人家坐在石板上也不怕凉,气色还蛮好。</p> <p>满街的小吃。有油茶、梭子粑、米豆腐、果条……</p> <p>我们同行十个人就在这家兴新油茶店用的中歺。今天一下来了四部大巴车,估计有两百人左右,岔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了。</p> <p>岔山村还设了个博物馆。</p> <p>有图片也有实物,有点古老的农具,炊具、石臼……</p> <p>天井。</p> <p>这里是岔山村知青馆,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让人又回忆起过去当知青的岁月。</p> <p>我们同样也有一段抹不去的记忆。</p> <p>又见一座古门楼。岔山村有古民居、石板路、石板桥、石碑刻、古戏台、古庙、古祠堂、古树、古井,还有古风雨桥。这里古色古香,还有古韵。是追索潇贺古道文化的活字典。</p> <p>离开岔山村合影留念。</p> <p>小河在奔流着,传颂着岔山村的变迁。富川瑶族自治县2019年4月24日宣布脱贫摘帽;9月20日又被国务院授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