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路上她是一位学科教师,是一名班主任,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她就是遵化市第三中学的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沈红。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融洽的班集体源于她的“应该的”</span></p><p>说到沈红老师,给家长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论家长有什么样的托付她的回答都是“应该的”。值得“炫耀”的是,在她的熏陶下,她布置一些需要学生或家长配合的工作时,他们也会自然地回复“应该的”。在这个班级里同学们团结友爱,家长们也是互相帮助,氛围很是融洽。</p> <font color="#ed2308">优异的成绩源于她的“应该的”</font><br>教师的“智慧”并非都能达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功效,但至少使学生感到药对症,路可行,不枉学生讨教一回,即便是自己有困难,克服一下也是应该的。沈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br> <p>记得在七年级上学期,由于沈老师的身体原因曾请假半个月进行调养,那一段时间正是要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最后即便是沈老师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工作岗位,但成绩还是排在了年级的倒数第二,看到成绩时她面对学生,她微笑着说:“孩子们,成绩代表的是过去,看了大家的试卷我感觉大家的失分有很多并不是不会而是马虎,接下来我们再接再厉,进步是必然的”。可到办公室后,她却掉泪了,她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才致使学生们的成绩不理想,是她连累了孩子们。之后,本有两节早自习的她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班里,中午不回家,也不休息,把不满三周的小儿子全权托付给了婆婆照顾,把上小学毕业班的大儿子交给了老公负责,直到下午下班她才回家,在学校一呆就是12个小时。就这样,沈老师在学校专心的备教材,备学生,备班级管理,特别是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她根据不同的学生做相应的各科学习计划,就连各科的小测,她都手写整理,然后发到相应的学生手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后的又一次月考班级取得了年级正数第二的好成绩,荣获了年级成绩进步最大的荣誉。</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慈母”的呵护源于她的“应该的”</span></p><p>她经常说一句话“在我这的孩子都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如花,只是种类、颜色、花香、形状大小不一罢了,怎么会有好坏之分呢?”对孩子有这样的心情也许只有孩子自己的母亲才能有吧。</p><p>冬天放学的路队上,总能听见她嘱咐孩子:“大家一定穿好衣服,拉上拉锁,别冻着。”“XX,把帽子戴好,感冒刚好,别着凉了”。发现某个孩子的情绪有变化了,她比父母发现的都早,然后她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和孩子耐心的沟通了解情况,把孩子的情绪化结合家长彻底消灭。正因为她对孩子们的这份真心、爱心、耐心,换来了家长的由衷感谢。</p> 古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也正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写照。几度春秋,几番风雨,经历了“暴霜露,斩荆棘”的辛苦,学生走了一批又添一批,而他们却依旧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工作。在遵化市第三中学像沈老师这样的老师不止一个,他们用爱心去浇灌着,用耐心去护理着,用诚心去感动着,他们说“这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