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后的车渡码头:水土码头

其人映像(齐勇)

<p>重庆嘉陵江,明清时就流传着一个民谣: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土沱指的就是水土镇。</p><p>水土至古有产酒的传承,30年前我第一来水土,满满一条街的酒香。</p> <p>  清康熙年间,水土镇多数老百姓还居住在离此地十余里的亭溪镇上。亭溪镇系发源于华蓥山的黑水滩河(又名亭溪河)流经此地入嘉陵江而得名。在亭溪河流入陵江交汇之处,因河水直冲,水势湍急,无沱湾依靠,来往客商的货船在此无法停泊,只能在江上游竹林沙坝沱湾处停靠上下货,然后从陆上用人挑、抬,或用骡马驮,来回运转货物。这种状况大大地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和外来客商怨声载道,无计可施,只能望洋兴叹!</p><p>  说来也巧,真是老天爷有眼,天无绝人之路。不知何时?亭溪镇突遭天灾,一场避之不及的大火,把整个亭溪镇基本上烧成废墟。怎么办?要生活,要生存下去,就需重建家园。一个难题摆在众百姓的面前,在原地重建家园,解决不了当地交通阻塞,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更何况此地仍无法建码头,商贾交往困难,百姓也难以谋生,永远会在这里穷困潦倒,翻不了身。当时,镇上一些有威望的老人聚在一起商议:与其在当地重建,翻不了身,倒不如逐步将家园往上游竹林沙坝沱湾处迁移重新建镇,以求交通便利,发展经济,富裕百姓。这个结论得到全镇百姓的一致拥护。</p><p> 清乾隆中期(公元1765年前后),当地百姓在原来沱湾沙滩开行设栈的基础上,大力兴建房舍商铺,扩展码头设施,努力发展商贸往来。至此,水土铺场镇渐兴,逐步取代了昔日的亭溪镇,成为嘉陵江渝合段著名的码头场镇。清朝末年改水土铺,设为水土沱镇,民国时期水土沱仍设为镇,直至现在仍为镇,名曰水土镇。</p> <p>重庆最后的还在营运的车渡码头:水土战备码头</p> <p>水土镇古城门</p> <p>码头一家网红米线店,只有一个品种《三鲜米线》,第一次吃,已是三十年前,味道没变,只是物是人非。</p> <p>水土沱江边洗衣</p> <p>美丽的洗衣阿姨</p> <p>钓鱼,一个钓一个陪。</p> <p>水土沱游泳</p> <p>随处可见的茶馆</p> <p>一成不变的茶客</p> <p>一四七赶场</p> <p>乘车渡赶场,</p> <p>骑摩托赶场</p> <p>偶遇专拍重庆人文市井烟火味的大咖渝哥阿林</p> <p>【七绝】</p><p>水土仍然车渡船</p><p>归来故地独潸然。</p><p>情人一去无还日,</p><p>不觉离家已五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