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1> <b>三、边疆行</b></h1><div><br></div><h1> 一九六五年九月至一九六六年四月,来自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德州、济宁、枣庄等八市的八千名知青,来自西宁市的近一千名知青,以及一千余名退伍老兵共计万余人参加了青海建设兵团,来到柴达木亘古荒原,屯垦戍边。</h1><div><br></div> <div><br></div><h1> 青海建设兵团的驻地分别为格尔木、马海、大格勒平均海拔三千米的高原。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高寒缺氧,风沙猛烈,干燥缺水,蚊虫肆虐,交通闭塞,物资匮乏。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无疑是浴火重生的一次涅槃。</h1><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h1> 1、《送行》</h1><h1><br> 浪迹天涯万里疆,</h1><h1> 亲人阻隔一何长。<br> 临行送别竟无语,</h1><h1> 拽拽行囊已断肠。</h1><br></div> 1965年10月8日青岛首批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启程,家人为陈惇送行 1965年12月西宁市第一批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列队通过市区主要街道 1966年郝若敏的姥爷到青岛火车站为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外孙女送行 1966年部队欢送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退伍老兵 1965年10月青岛市南区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出发前开会 <div><br></div><h1> 2、《告别》</h1><h1><br> 军装军帽小胸章,</h1><h1> 发小同窗告别忙。<br> 合影珍藏留念想,</h1><h1> 关山此去路途长。</h1><div><br></div> 1965年济南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出发前合影 1966年西宁城西区尕庄办事处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奔赴马海之前与招收干部合影 1965年青岛市曲阜路13号院邻家四兄弟一起参加青海建设兵团 1965年三团二连知青与同学告别合影留念 1965年淄博知青临行前合影 1966年马海六连的知青临行前合影留念 1965年博山知青临行留影 1965年9月淄博家乡欢送知青王世新等参加青海建设兵团时的合影。1967年1月12日,王世新驾车因马受惊牺牲,被追认为烈士,年仅十八岁。 <div><br></div><h1> </h1><h1> 3、《出发》</h1><h1><br> 人声喧,汽笛鸣,</h1><h1> 西去列车将欲行。<br> 游子临窗挥手笑,</h1><h1> 亲人车外泪盈盈。</h1><div><br></div> 同学们到车站为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告别 1966年4月刘世珠的父亲为参加青海建设兵团的女儿和伙伴们送行 <h1> </h1><div><br></div><h1> 4、《西宁》<br><br> 河湟关塞土门开,</h1><h1> 齐鲁少年屯垦来。<br> 锣鼓声喧旗帜舞,</h1><h1> 歌呼飞过古城台。<br></h1><div><br></div> 1965年9月21日西宁车站各族各界一万多人热烈欢迎山东省首批知青参加青海建设兵团。青海省党、政、军负责人到车站迎接。(第一书记杨植林,省长王昭等) 1966年4月5日,青海省委冀春光副书记(兼任青海兵团政委)等领导到西宁火车站迎接来自青岛市的知青。 三团八连知青到达西宁合影 1965年9月21日淄博和德州知青在西宁大厦前合影 三团八连的济南知青到达西宁合影留念 1966年参加建设兵团的转业老兵到达西宁合影 <h1> </h1><div><br></div><h1> 5、《日月山》</h1><h1><br> 日月山西路几何?</h1><h1> 文成公主泪痕多。<br> 少年不识愁滋味,</h1><h1> 一路欢声一路歌。</h1><div><br></div> 现在的日月山 青海象皮山的秋天 <h1> </h1><div><br></div><h1> 6、《倒淌河》</h1><h1><br> 百川直泻向东倾,</h1><h1> 一水蜿蜒逆向行。<br> 西去途程多坎坷,</h1><h1> 可怜倒淌命前生。</h1><div><br></div> 现在的倒淌河镇 马海三站与团部之间的大自然沟 <h3> 1966年4月13日青岛知青进入马海</h3><div><br></div><h1> 一九六六年四月十三日下午,二团五连、八连知青乘坐大客车进入马海。</h1><h1> 从西宁到马海的汽车旅程很辛苦,知青们却全然不觉。前两天,日月山、黑马河、德令哈、大柴旦、鱼卡一连串陌生的城镇在窗外次第掠过,第三天驶入马海地界。“满怀热望,满怀理想,跨山涉水到边疆”的歌声不得不停下来了,因为车摇晃很厉害。这儿根本没有路,汽车是在细如面粉的尘土里艰难爬行,粉尘几乎把车完全包裹,窗外除了尘土什么也看不见,人也是灰头土脸。</h1><div><br></div> <h1> </h1><div><br></div><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车队直接开往五连、八连驻地三站。在三站附近遇到一条大自然沟,客车载重过不去,让知青们下车步行过去,稍事休息。十几辆空载的客车依次冲下沟瞬间被烟尘淹没,人则趟着粉末踯躅前行。</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就是马海!大家都吃了一惊。应该说,第一批来马海的知青对这里的恶劣条件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真到了,马海的荒凉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大家的情绪陡然低落。这时,五连的李守业拿出竹笛,吹出了优美的《边疆处处赛江南》,当初就是这支歌把知青们引到了这里。可是此时此刻,谁还能把这眼前的蛮荒与歌词里描述“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景色扯上哪怕一丝一毫的关系?无语。</span></h1>